
无心开会的路上,欣赏充满生机的春天
文/马艳新
本周三,七八年级的师生们外出,在春雨如油之后的春光中,去东湖磨山踏青赏花。毕业班的我们,每天都是试卷,试题,专题,带着这些资料,走进即将面对下周的期中考试课堂。我同时教八年级两个班,也想和他们一起出行,结果有关部门回复我说:你是九年级老师,要留在学校上课。上课就上课吧,春天还是等着我去相约的,我自信的想着。
今天,接到一个关于普通话会议的通知,会议地点在区政府,时间为半天。昨天没有出游,今天算是一场弥补吧,这种想法公开出来不怕别人说我以公谋私,在天朝这个神奇的国度里,大家都知道,凡是人多的大型会议,都是不重要走形式而已。
早上8点左右到达区政府所在地,多年不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即使不能逃避的会议经常去的是教育局。对于区政府大楼,印象中还是约8年前参加过的一次团员代表大会,签到,领纪念品,然后投票(投票规则是会议前就培训交代过的),会议结束,再去聚餐,如此便会议结束。
今天,一场春雨过后的上午,空气清新,走在有花有草的绿化带路边,偶尔几辆车飞驰而过,剩下的是一片被春雨装扮的绿色,我知道参加会议时间是8点10分,如果我快马加鞭赶到会议室,应该不属于迟到。
明明知道要迟到了,心里却嘀咕着去早去晚不就是洗耳恭听报告么?嗯,路边的花香扑鼻而来,春的气息比会议更有吸引力。于是,停下脚步,看着眼前绽放绚烂的桃花,还有洒落一地的粉红花瓣,花开得艳,草是嫩嫩的新绿,有心感受春天的人,都会驻足欣赏春天的美景。
走到以前来过的区政府大楼,印象中的政府大楼怎么萧条了?我走进大门问保安:“请问这里是区政府吗?”
保安很礼貌的回答:“这是以前的区政府,现在的区政府早搬到前面去了,你过马路,往前走就可以看见了。”
谢过保安,顺着通往新政府大楼的方向走去,往前仔细看看哪栋楼会写有区政府的门牌,一一看过来,没有啊。路边一老爷爷和一老奶奶正说着话,我上前走了一步,老爷爷看着我,我问老爷爷:“请问区政府大楼在哪里啊?”
老爷爷笑着看我,打趣的回答我说:“你继续往前面走,走到一个独立的大楼那里看看,那个像棺材一样的大楼就是区政府,那个棺材里都是关的死人。”说完,老爷爷一脸的微笑,这样说话加上那种恬静的微笑,老人不是开玩笑。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想起罗斯福新政之前的胡佛总统,人们对他的统治不满,便以他的名字取了一些讽刺他的物品名称,破烂不堪的房屋称为“胡佛屋”、稀烂的毛毯称为“胡佛毯”,同时想起人们不喜欢央视直播的霸权主义,连央视大楼也要美其名曰“央视大裤衩”,还有我们这里正在修建的地铁工程,到处挖路,堵车堵得半天动弹不了,市民给书记取名为“满城挖书记”,人们群众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人民只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给现在的问题取名,是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出发,比如那个“满城挖书记”造成城市堵车严重,可站在书记的角度去思考,其实是为了完成地铁修建,等地铁修好后,车不赌了,市民还多了一种出行方便的交通工具。只是过程巨大,耗时较长,人民的耐心被一点点的耗尽,于是,“满城挖书记”在民众的想象力中滋生。
看着眼前的老人,我回敬老爷爷笑着说:“哦,大楼全部装的死人啊?”
老爷爷一旁的老奶奶接过话说:“是真的,你去看那个大楼,就跟个棺材是一样的,棺材是只能装死人。”说完,老爷爷和老奶奶一起帮我指路。
谢过幽默的老人们,我终于找到那个“棺材”大楼了,仔细看看,其实很气派,周围的建筑被它映衬着,它显得多么尊贵啊。从下看应该像一艘船,从上看,椭圆型的大楼真像一口古代的棺材。
走进大楼,迈上大楼足足有一两层楼高的大门台阶,真高调啊。进大门后是殷红的地毯一直铺到内部楼梯口,上楼,701室,会议早已开始了。
参加会议的内容是不重要的,只是走个过程,把相关的文件领回来之后,听听那些念得耳朵起茧的通稿,很快,会议结束。
我走出“棺材”大楼,回家路上还有春天的美景等我相约,那花,那草,是不是比死人更有生机?
2012年4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