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课上,他提出“天赋人权”
周三晚自习值班,晚上8点20开始守着孩子们上自习,2个小时的时光,孩子们看书,做习题,我看《静悄悄的革命》,一下子到10点20了,应该下自习了。
“下自习前,强调一下,校长说了,回寝室后马上洗了睡,11点准时熄灯。不准带吃的喝的去寝室,今晚不准洗头洗澡(周二孩子们洗头洗澡弄的很晚都没有睡),记住下自习后,三个字——洗了睡。”我重复着白天校长交代的值班要求。
“啊?天赋人权啊?剥夺人权啊?怎么管这么多啊?”一个孩子叫了起来。
“你现在提出天赋人权和伏尔泰提出天赋人权的背景不一样,学校这么管理是为了保证大家更好的休息,而你的人权是只为了自己,不要忘了这是集体生活。”我讲述着,孩子们听了哄然大笑,那个提出天赋人权的孩子有点不好意思的红了脸。
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在我们应试教育的背景中,被管理成应试教育的机器了,特别是孩子们处于青春期,是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性格、体质、心理和智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年级的孩子,一般都是十三四岁。
这种严格的管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的确是天赋人权啊,可是面临残酷的中考竞争,除了这么严厉,还能有其他的出路么?
青春期,又有人称之为“否定期”和“危险期”。这一时期,人的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幻想丰富,但在心理上,还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突出的时期。
剥夺人权是受他们排斥的,但是这些半生不熟的孩子们不去这么约束他,那么还会干出什么来呢?洗头洗澡拖延时间,洗完后吹头发吵着同寝室的同学,说说笑笑的疯闹,特别是男孩子,一熄灯便躲着玩手机,孩子们玩忘了形,哪里记得明天还要早起?
孩子是一颗颗幼苗,需要细心栽培,更需要适时修剪,不是任其发展的自然物。不然,要老师做什么?因此,教育适应孩子的生长,同时也要对其发展进行约束与引导,现在流行的农业自然教育,说白了,是因为当今教育看不到希望,因此寄希望与自然教育求到真实的发展。
然而,孩子毕竟不是植物,他们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就像那个提出“天赋人权”的孩子一样,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并不是用农业教育就能千篇一律的共同发展的。
没有抽象的孩子,允许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重要的不是去强制和压迫,而是正确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为何这么做,使孩子们获得自尊感,这种适时的“修剪”工作,孩子们还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回到寝室,果然,教室的灯熄灭了,孩子们迅速的洗脚,然后上床准备入睡。我数了数,嗯,动作挺快的,每个寝室的孩子们都到齐了,于是我提醒孩子们熄灯。
当我走到有的寝室门外时,还听到孩子们调皮的叫着:“快点,快点,查房的来啦。”
我笑了笑,孩子毕竟还是孩子,熄灯后不久,她们便安静了下来,或者很多孩子已经进入了梦乡,明天早上6点还要早起,迎接新的一天学习生活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