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民国上将顾祝同命名的两所中学(附扬州“祝同中学”师生名录)|静思斋

(2025-05-05 15:06:58)
标签:

扬州祝同中学

扬州同仁中学

扬州新华中学

扬州何园

上饶一中

分类: 史料整理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205)——1947年私立江苏祝同中学同学录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是否现在就写这篇文章,其实我一直有些纠结,这是因为在考证校史环节,发现其与扬州一处著名国保有关,颇生探访并增加素材之意。不过我虽向往扬州许久,短期内却未必能说去便去,今史料整理工作既已完成,还是让它先面世吧,说不定还能被其中的健在老人看到呢。

以民国上将顾祝同命名的两所中学(附扬州“祝同中学”师生名录)|静思斋

民国时期以政要命名的学校为数不少(此前我已写过中正中学、自忠中学、缉椝中学...等),某日在网上闲逛,忽然看到一册《私立江苏祝同中学同学录》,一看便知与顾祝同有关,这自然引起了我的兴趣,遂出手买下。我最初以为该校在顾祝同的家乡涟水,查了一下发现不然,这所“祝同”中学是在扬州。

以民国上将顾祝同命名的两所中学(附扬州“祝同中学”师生名录)|静思斋
照片引自《数字化园林遗产图录:扬州何园》

扬州有个著名的何园,是大清道台何维键(即何芷舠,1835-1908)在扬州的私宅,素有“晚清第一园”之美誉。何维键是安徽人,亦官亦商,家底丰厚,据说因为不愿在官场中同流合污,盛年辞官归隐扬州,何家历代名人辈出,成为当地望族。何维键晚年举家迁居上海,其儿孙在民国时期以其巨额遗产创办了上海持志大学,后因经济日渐窘迫,又从上海迁回扬州,并在1944年将祖宅大部分卖给了老牌汉奸殷汝耕(可能并不是个人私产,而是作为“治理运河工程局”的衙门,此条消息是从一民国小报上查到的)。

未几日寇投降,各路汉奸有如丧家之犬,其各种产业大多被国府人士“接收”,有些充公,有些则是中饱私囊,何园的命运大概是前者。一说何园是在1945年底被驻防扬州的国军骁将25A军座黄百韬所接收,随即转送给老长官顾祝同作为开办学校之用(另一说是孙良诚所赠),以表达对顾祝同栽培他的感激之情(黄百韬纯杂牌出身,原本压根不是顾系人马也全无乡谊,抗战时期阴差阳错到第三战区成为顾祝同的参谋长,凭借踏实肯干,后来历任军长、兵团司令,阵亡后追赠上将,其生平经历可谓中央军中杂牌将领的天花板),“祝同中学”遂在扬州。

以民国上将顾祝同命名的两所中学(附扬州“祝同中学”师生名录)|静思斋
顾上将

这本同学录制作极其简陋,并非某届的毕业同学录,而是1947年初该校在校师生的一个合辑。同学录虽看起来平平无奇,不过翻开校董名录,倒是大吃一惊,真可谓“将星云集”啊!阵容之强大即便比之那些著名的私立大学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分居各地的校董应该并不参与校务,大概只是掏了些腰包给顾长官捧场,这其中黄百韬的名字位列第二,仅排在顾祝同的堂弟顾希平之后,这让我觉得上段那个说法比较靠谱。在黄百韬后面,还有滕杰、方先觉、王敬久、陈颐鼎、张世希、赵锡田等一干现役中将,就连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也来刷了一波存在感...

以民国上将顾祝同命名的两所中学(附扬州“祝同中学”师生名录)|静思斋

祝同中学校长张旭光,曾经担任过顾祝同的秘书,此时为学校延聘名师,颇下了些功夫。同学录中收录高中一、二、初中一、二共计4个年级(这也能看出该校开办时间之短,还有没有到第三年)的学生543人,多系苏中子弟(名录附文末,有一些当地名人哦),当时国共双方正在苏中激烈交锋,能去相对平静的扬州上学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之所以在此时编印了这本同学录,或许和当年该校的一次变迁有关:据何园官网《名园胜地,书声朗朗——扬州何园同仁中学寻踪》一文所述,1947年应顾祝同本人的意愿,该校将校名改成了同仁中学。而据1946年《徐报》的一篇报道所载,祝同中学是顾祝同的一众部属根据他提倡教育的意旨所创办的,或许顾祝同本人未必有什么具体的指示,又与扬州缺乏一些地缘联系,才不愿出这个“风头”吧。

以民国上将顾祝同命名的两所中学(附扬州“祝同中学”师生名录)|静思斋

其实要说起来,以“祝同”命名的中学之前就有了,而且那次就被顾祝同欣然笑纳了。早在1940年间,当时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驻上饶,当地有一所上海江西中学信江分校,因校长徐苏中投敌附逆,办学经费遭遇困难,而顾祝同也一直想办一所中学解决随军子弟的教育问题。洞察内幕的江西省第六区专员易希亮灵机一动,便将该校改成了“祝同中学”,以感念顾长官对地方事业的“嘉惠良深”,有道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更何况还拍得如此舒服呢?

以民国上将顾祝同命名的两所中学(附扬州“祝同中学”师生名录)|静思斋

顾祝同的长公子顾潮安便曾在祝同中学就读,据说这些“公子哥”都得到了特殊照顾,平时飞扬跋扈,与本地同学颇有一些隔路。1942年浙赣会战中,上饶一度沦陷,第三战区长官部仓促之间撤往福建建阳,祝同中学是否随同长官部迁校我还没能查到确证。不过祝同中学在灵溪的校舍被日军所据是很明确的,后来还在这里打过一场“攻坚战”,顾祝同亲自给常公打电报说攻克了祝同中学,倍儿有排面!你说常公(国立中正大学)看了啥感受?恐怕也得直呼内行。

以民国上将顾祝同命名的两所中学(附扬州“祝同中学”师生名录)|静思斋

据《上饶市教育志》所载,该校1949年时还在(国史馆也能查到该校1947-1948年的两条档案记载为佐证),直到解放后才并入了省立上饶中学(即今上饶一中)。这也就是说,扬州祝同中学之于上饶祝同中学,恐怕并不是何园网站上所说的简单迁校(当然,不排除有部分部队子弟从上饶去了扬州,但上饶当地学生是不大可能跟着去扬州的),更谈不上复员(学校主体原本就不曾在扬州过,谈何复员?)。在1946-1947年间,上饶、扬州两所“祝同中学”应该是同时存在的。

1949年扬州解放后,境内私立中学进行过数次“整编”,同仁中学迁出了何园,并入新成立的集美中学,祝同中学-同仁中学短短三年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一年后,集美中学又并入了新华中学(主体即民国时期的私立扬州中学),该校如今仍然是这个名字,貌似在扬州的中学中排名还挺靠前的。

据说如今何园中有一个“同仁馆”,里面是同仁中学的校史陈列,且待日后去看看,有没有啥珍贵老照片留下来。反正何园也是国保,游记是要写的,要是有啥新发现,就到时候再补充吧。


                                      静思斋  于岳
                                      2025年5月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