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厦门大学一九四九级同学录|静思斋

标签:
国立厦门大学民国厦大毕业生萨本栋陈嘉庚 |
分类: 史料整理 |
今日继续来一份民国国立大学史料,这次是厦大。据说厦大是我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我小姑曾于此进修,但我成绩太差无福领略,福建关山远隔,也不知以后是否有机会前往一游。
厦大是由著名侨领陈嘉庚捐资创办,原是一所私立大学。受上世纪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陈嘉庚的产业大幅缩水,厦大的办学经费因此日渐支绌,虽向国府教育部陈请,希能将厦大收归国办。经过一年多的往来协商,1937年7月1日,厦大正式由私立改为国立(也就是相当于陈嘉庚无偿将学校捐给了国家)。
新任校长萨本栋是我国顶级物理学家,时年35岁,也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上任伊始,即遇全面抗战爆发,在他的带领下,厦大整体西迁长汀。萨本栋执掌校务七年,励精图治,事必躬亲,建树极大,是校史中功勋卓著的人物。厦大在他治下迎来了巨大发展,这所避居小县、距离前线最近的国立大学,甚至被外国学者赞誉为“加尔各答以东最完善的学校”。
(照片引自《厦门大学校史:1921-1949
第1卷》)
不过,这些辉煌的成果,可以说是萨本栋以健康为代价拼出来的。来厦大之前,他还是清华园一位体格强健的网球高手,六年后,却已是面色苍白,弯腰驼背,甚至需要身着一件“铁衫”固定,才能撑起来给学生上课(萨本栋除担任校长之外,还亲兼多门课程的教学),而此时他正值盛年!萨本栋最终在1949年1月英年早逝,按其遗嘱,骨灰安葬于厦大,当年3月,厦大为他举办了追悼会,校长汪德耀致辞时泣不成声,全场为之动容(安葬仪式则是在8月举行)。今读萨本栋的小传,感动至深。
对萨本栋校长的追悼、安葬,其实都是在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局势中艰难完成的。当时教育部的拨款已经难以按时下发,学校已多次面临断炊,罢课与抗议的浪潮此起彼伏。按校史大事记中的记载,1949年的毕业生,在5月就提前毕业了。之后不久,部分校舍被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福建省zf所征用。我所藏这本简陋的通讯录,正是该届毕业生之物,他们既是这些历史的亲历者,亦可谓“国立”时期厦大的最后一届毕业生。恐怕也像1938年交大的毕业生一般,并没有条件编印一本像样的同学录了。
我将此通讯录简单整理了一番,当年文、法、商、理四个学院的毕业生共计287人,名录附后。其实厦大的校史工作做得相当完备,我此举实有些画蛇添足之嫌,只是按照惯例将其完成,草作说明。我也没再一一查询姓名,只知道电机系的修省是一位地下党员。当时厦大中的地下党员及倾向革命者人数应该也不少,该届提前毕业后,许多人按照号召前往“游击区”,修省则留在厦门,在海军军官学校担任教职,开展策反工作,事泄被捕,于1949年9月被杀害。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三天后,厦门市军管会发布“教字第一号”接管命令,厦大自此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