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48年7月22日,蒋中正的四小时太原之旅|静思斋

(2024-11-12 08:34:33)
标签:

蒋中正照片

蒋介石照片

解放太原战役

阎锡山

民国山西高官

分类: 静思斋柜藏老照片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180)——1948年7月22日蒋中正视察太原的一张老照片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藏品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7561889708

我在前一篇太原故纸的小文中,谈及了1948年太原战役时期的历史点滴,但其中有一件重要的事我故意没提,用意在于,今天结合另一件藏品再作一姊妹篇。其实此件我早已收藏,一直搁着没写只是因为不想研究战史,这次既然已大略看了些,正好顺便给它一起操作了。

这件事是:1948年7月晋中战役之后,常公曾有一次太原之行!郭宗汾所作《太原战役阎锡山残部被歼记》一文中说是8月上旬,这个时间是不准确的,经查考常公日记,准确的时间为1948年7月22日。我即收藏有常公这次视察太原时的珍贵老照片一张,是我目前仅见关于此事之旧影。

1948年7月22日,蒋中正的四小时太原之旅|静思斋

这是常公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太原,距上一次来访已近十二年了。在常公当月的日记中,“太原”二字频繁出现,忧虑之情跃然纸上。为常公打前站的是徐永昌,徐与阎会晤后,回南京向常公报告战况,让常公更增对于阎锡山的不信任(军事能力上)。7月21日听闻太原某炮兵团阵前倒戈,常公终于忍无可忍,决定立即前往太原,但因当日天气不佳未能成行,乃延至22日出发。

常公此次太原之行是绝密,事先只有阎锡山等极少人知情。时任中央通讯社驻太原记者赵谦受本来也蒙在鼓里,却机缘巧合见证到了这一历史事件,其所作的《蒋介石莅并视察采访记》,是我目前唯一找到的亲历者回忆文章。此文从7月21日意外“探知”常公将至写起,活灵活现地记叙了此事的全过程,与常公日记及我所藏这张老照片两相对照,可谓完美补充,极具史料价值。

据赵谦受回忆,常公来的时候,正值大雨滂沱(灰机应该是衣复恩开的,艺高人胆大),一个多小时后,车队从城北的新城机场到达绥署。据其所述,常公在太原主要做了三件事:1、与阎锡山进行了关于整体局势的密谈,并决定空运劲旅增援太原;2、听取孙楚等人的战况报告;3、临时召集晋省军政大员,做了一番慰勉训话。

我所藏的这张老照片,无疑正是场景3。此照原应是某位熟知内情的亲历者旧藏,曾贴于相册之中,后因某种出版或展览需求撕下取出,并以圆珠笔注曰:“卅七年七月,蒋总统视察太原保卫战时对绥省**高级干部讲话,右第一人为梁代主席”。

1948年7月22日,蒋中正的四小时太原之旅|静思斋

我之前一直不明白原主为什么会注为“绥省”,这分明是晋省而非绥省(绥远省)嘛。这两天通过阅读前述郭、赵二文,其中的某些用词,让我终于对这个困扰许久的问题恍然大悟了:原来这个“绥省”,中间应该加个顿号,它是绥署和省府的简称,而非绥远省的简称啊!山西全省最高军、政单位,其实本来就是在一个院里办公的,有下图为证。

1948年7月22日,蒋中正的四小时太原之旅|静思斋

下面这排光头便是绥署(军方)序列,已知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孙楚、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王靖国、绥署参谋长赵世铃、19军军长温怀光、33军军长韩步洲、34军军长高倬之、61军军长赵恭、太原警备司令孙福麟等,中将起步。照片中阎锡山未必在座,因为那时他可能在另外的房间与徐永昌、贾景德密谈中。如果确实是酱紫,最靠近常公的那个应该就是绥署副主任杨爱源,郭宗汾理论上也应该在,但他本人在回忆中对此使用了春秋笔法。至于剩下的人,目测左二较胖的光头可能是王靖国,其右较瘦的或为孙楚,还有一个鹤立鸡群的“布衣”,可能是绥署秘书长吴绍之,其他再想靠脑型“对头入座”就有点难了。

1948年7月22日,蒋中正的四小时太原之旅|静思斋

上方省府(文官)序列,最左是梁化之(梁敦厚),照片背面已有标注,其余有:省府代秘书长李培德、省府委员李冠洋、续如楫、关民权、翟全晋、薄右丞、新闻处长赵宗复、省党部书记长胡作砺、省参议会议长王怀明等,据说上篇提到的太原市长白志沂也在列,不过我没有认出来,这些人的照片都不太好找来比对,但有些人的“侧颜”还比较清楚,或许能被其后人们认出来。

1948年7月22日,蒋中正的四小时太原之旅|静思斋

常公在当日日记中写道:“九时乘机飞太原,十一时半到达。入城与伯川主任商谈国际与剿*等事。太原附近之‘共军’虽渐逼近,但并不如过去所传之险恶也。研究当地战况,决派重机集中轰炸其汾河以西钻入之‘共军’也。下午四时启程回京,心窃安之。”

饶是常公写得这般云淡风轻,但扈从们可没人敢让他在围城中久留,所以这次召见匆匆就结束了,此番他在太原快进快出,一共只停留了四个多小时(要是再刨去机场到绥署间车程的话...),可能连饭都没正经吃。形势与天气虽然都不好,但常公脸上的笑容还颇为阳光灿烂,这倒是让我挺佩服。换成是我,假如作为啥的一把手,下面的摊子烂得一比吊糟,那我着实是连苦笑都装不出来的。就比如这段时间,我已经好几天不曾笑过了...

尾声:

赵谦受唯一采访到的南京方面的人,是总统府军务局局长俞济时,俞当时极度猴急,不停看表,离场后安排对接的机要秘书曹圣芬也木有出现。就在这种不得要领的情况下,赵谦受的笔杆子也着实了得,他写的独家新闻稿当晚便由中央社全文播发,第二天成了各大报纸的头条(一时俺也找不到全文看看写的啥)。

看起来常公与阎锡山等人所寄望的,更多还是国际形势的某种剧变,并非本身还有什么硬核力量能够扭转乾坤,套用抗战时期的一个辞藻,这叫“苦撑待变”。不过情况已与抗战时期完全不同了,这种不着边际的企盼终成泡影,所谓“三战”,即便五十年代初朝鲜半岛那般大动干戈,也没能打响。时至今日,世界上仍有许多地方尖锐对立,炮火翻天,就说那台海局势...呃,总归还是希望以后“三战”也永远不要打响吧...

常公的一番慰勉对于山西方面士气的提升效果似乎比较有限,据赵谦受后来与一位与会人员“私聊”,对方可能有些话不便明说,只是意味深长、不无嘲讽地表示“等着瞧吧”。据说在回去的飞机上,常公问徐永昌,太原能不能守住,徐含糊其辞,表示得实践之后才知道,常公似乎还挺乐观,表示“危急已过矣”。然而...

常公回去后,空运增援部队的力度倒是增强了,所谓“劲旅”,指的是整30师(即三十军)。前段时间我还有篇文还提到了该军,不过此时该军早已不复当年在台儿庄时的刚勇,老胡的《哀将》中对其有一番颇为传神的描写,分明已成为国共双方都瞧不上的鱼腩。该部由副军长黄樵松率领进入太原(军长鲁崇义“装病”不肯来,黄樵松到太原后升任军长),后来差点阵前起义,事被27师师长戴炳南告密,赔上了黄樵松将军的性命,这可是一位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呢...

这张照片的原主,很可能是常公某侍从人员或照片的拍摄者,因为那些大员们在太原解放时,基本都交待在里面了。其中有些人,名列所谓的“太原五百完人”中,但这个曾经入选TW小学课本的著名群体,史料上不是很靠谱,到2013年,连对岸自己都把他们否定了...


                                   静思斋  于岳
                                   2024年11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