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保寻踪(161-163):女皇遗泽曌“故里”,嘉陵岸汀留梵音—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2024-09-25 10:19:46)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元皇泽寺

广元千佛崖

剑门蜀道遗址

武则天

分类: 文保寻踪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161-163合篇&川游杂记第6篇:四川广元皇泽寺摩崖造像、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4年7月30日

九月以降,事业上连遭两计“重拳”打击,日子过得颇不顺遂。人生嘛,有高潮则必有低谷,对此我尚能勉强保持坦然,只不过受不可抗力影响(读秀大量近代史资料下线),我有些具体业务的开展会变得非常困难,不得不暂时搁下了(希望不必太久)。本月在历史方面已着笔颇多,在上周完成黄埔五分校名录增编工作后,我决意长假之前“错峰出游”休息几天,寄情山水,拜拜神佛,调整身心。今日先再续川游杂记一篇,省得回来后更难挤出时间写了。

我们暑期川游的第一站是在广元,这是我做第二版行程时才决定增添进来的,并且毫不草率地在这座城市停驻了三天。到达广元已是晚上八点多,但我和闺女还是决定去外面溜达溜达。广元的夜色极美,这种有天然水系(尤其是名山大川)的小城总让人感觉有一种灵动之意,沿着南河畔漫步,沐浴着微风中的些许清爽,一路上但见围桌摆龙门阵的、岸边钓鱼的...巴适得板。这瞬间便让我意识到,广元绝对是来对了。

国保寻踪(161-163):女皇遗泽曌“故里”,嘉陵岸汀留梵音—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皇泽寺夜景

远处嘉陵江岸灯火通明的那一片,便是依山而建的皇泽寺,之前打车去酒店的路上,已从下面经过,看起来颇是不凡。第二天一早,我们即奔此而去。皇泽寺的“皇”是指武则天,在广元这里,随处可见的各式各样女皇元素,还有那个日月当空的“曌”字,都是这位在我心目中最为传奇(没有之一)的皇帝,留给这座城市无人可比的浓郁气息。

国保寻踪(161-163):女皇遗泽曌“故里”,嘉陵岸汀留梵音—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国保寻踪(161-163):女皇遗泽曌“故里”,嘉陵岸汀留梵音—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广元皇泽寺

其实顶着“女皇故里”名头的广元,未必真是武则天的出生地。你可能想象不到,即便像武则天这样的人物,其出生时间、地点史籍中也无明载,上世纪六十年代郭主席赤膊上阵,一篇《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引发热潮,两派各种大咖历史学家你来我往,几十年后的今天,竟也未有定论。

武则天之父应国公武士彟,是老资历的“太原元从”之一,但并非秦府故旧,故在宣武门之变后,未见得受到太宗皇帝特殊恩遇,也不在凌烟阁功臣之中。贞观元年(627年),武士彟被外放利州都督(利州即广元在唐代之名),若说武则天出生在利州,则必已是在贞观朝,然据文献记载推算,学界普遍认为其生于武德末年,这便是矛盾之处,唯有广元这般“推后”她的出生年份才能说通了(我是倾向于认为她是出生在长安的,不过无意在此卷入任何学术或其他层面的口水)。

国保寻踪(161-163):女皇遗泽曌“故里”,嘉陵岸汀留梵音—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儿时武则天

不管如何,未来的女皇显然曾在这里度过了几年无忧无虑的孩提时光,若从这个角度,称广元为故里倒也无可厚非。而当年皇泽寺这里,大概还叫乌奴寺,也曾留下了武氏一家人的游踪。时光前推约百年,南北两朝曾在这一带鏖兵,后来南梁败退,北魏置西益州(西魏改称利州),至晚在北魏末期,嘉陵江两岸,石窟造像开已始出现,至唐初而盛极,南北佛教文化在此交融,留下了一批独放异彩的艺术瑰宝。这其中,武士彟亦略有贡献,据古籍所载,写心经洞那有一小窟便是武氏夫妇着人开凿的,据说还是武家拜佛的“写真”,我慕名寻去,惜早已损坏殆尽,无甚痕迹了。

国保寻踪(161-163):女皇遗泽曌“故里”,嘉陵岸汀留梵音—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武氏夫妇所开石窟

寺庙早期的历史早已无从谈起,即便是“皇恩浩荡,泽及故里”的寺名,是否始于武周,怕是也难说得清。问题的关键,在于“武后真容石刻像”是否为当时所制,若是,则基本可信,反之则不然。惜历代战乱造成古迹、碑碣的散佚,这事似已不太容易论证。

国保寻踪(161-163):女皇遗泽曌“故里”,嘉陵岸汀留梵音—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著名的后蜀“广政碑”

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宝成铁路时,曾出土了五代后蜀广政年间(距武则天去世两百余年)的《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残碑,由此可知,当时即已有皇泽寺之名,而且“蒙之灵宫管境,所依祷析必验”。大概是因为当地百姓这种坚挺的信仰崇拜,再加上后蜀立国歌功颂德的需要,遂有“新庙”之重修。北宋《元丰九域志》则说“因赐寺刻其真容”,但当时所见之“真容”(应该就是一直传到如今这个),到底是唐制还是后蜀制?这就是上段那个问题。再到明人陈鸿恩所撰《皇泽寺书事碑》,已是“相传为武后创”了。

但纵然历史何等扑朔迷离,也掩盖不了这位我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无与伦比的光芒与传奇,在她去世之后的千百年里,关于她的生平、野史、演义、影剧...毁也好,誉也罢,无时无刻不是脍炙人口的。还有何人不知她的大名?我忽然在想,似乎也只有盛唐那般绝顶的气魄,才能造就这般惊世骇俗的绝顶人物,即便今世,或许仍有不如。

国保寻踪(161-163):女皇遗泽曌“故里”,嘉陵岸汀留梵音—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皇泽寺二圣像

作为皇泽寺镇寺之宝的这尊“真容像”(不是上图这个),就在则天殿中,但其重新修复过,外表整体鎏金,显然已非旧貌。外面的玻璃反光,拍照都没得办法,索性罢了。再向上登临大佛楼,在佛祖眼皮底下远眺,可见嘉陵江、南河交汇处,顿生灵台清明心旷神怡之感。皇泽寺这个景区搞得着实很不错,而且周边看来还在扩容,守着这般文化底蕴与山清水秀,升格5A似是指日可待。

国保寻踪(161-163):女皇遗泽曌“故里”,嘉陵岸汀留梵音—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皇泽寺摩崖造像之代表作

女皇的传奇,且先写到这里。唐代自玄宗朝开始,利州造像的重心即逐渐转移到东岸北边的千佛崖那边去了,与皇泽寺“一衣带水”的这处摩崖造像,同样始于南北朝,兴于盛唐,绵延千载,且规模更为恢弘。这里同时还是古蜀道金牛道之重要一段,如今古道遗迹尚存,是第六批国保“剑门蜀道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在景区门口,一左一右竟有两块国保碑!这也真是我目前所见的唯一一例。(注:国保剑门蜀道遗址项下包括剑阁段、元坝段[含昭化古城]、明月峡、香沉寺以及千佛崖这里,我只走了其中微不足道的里程,没法大写,干脆抖个机灵,把这处国保一并“到此一游”,一文托三,也是史无前例了)

国保寻踪(161-163):女皇遗泽曌“故里”,嘉陵岸汀留梵音—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国保牌照三连

国保寻踪(161-163):女皇遗泽曌“故里”,嘉陵岸汀留梵音—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千佛崖那边的金牛道遗址

其实千佛崖何止千佛?巅峰时刻,万佛不止。惜民国年间修筑川陕公路,施工人员愚昧无知,完全不顾及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破壁筑路(直接炸毁了最重要的一段崖壁),导致石窟造像被毁大半,即便如此,如今尚存七千余躯,当年何等盛况不难想象。梁思成先生1939年来千佛崖测绘考察时痛心疾首,据说还曾去信有司,力陈文物保护之见。直到1948年,我国美术考古先驱王子云先生途经此地时,仍见遍地佛头佛躯残迹。

国保寻踪(161-163):女皇遗泽曌“故里”,嘉陵岸汀留梵音—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历经劫难的千佛崖摩崖造像

千佛崖之地势相较皇泽寺而言更为险峻,有赖于当代所修的阶梯,方能登临其上,向下几可垂直俯瞰嘉陵江,把闺女吓得有点脚软。忽然间,一列高铁在对岸飞驰过去,正如我们昨日的翩翩而来。喜见蜀道成通途,何必还要“噫吁嚱”?

国保寻踪(161-163):女皇遗泽曌“故里”,嘉陵岸汀留梵音—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千佛崖之险峻

国保寻踪(161-163):女皇遗泽曌“故里”,嘉陵岸汀留梵音—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蜀道已不难

当时头顶艳阳高照,腹中亦觉饥馁,看完摩崖区域之后,便未再往景区深处走太远。因为角度和光线的缘故,留下的可用的照片资料也甚少,尤缺一些全景视角的(或许只能到对岸才能做到)。倒是当晚夜游嘉陵,将皇泽寺的夜景看了个够,惜船向南行,未再到达此处,或许千佛崖这边远离闹市繁华,也并无甚夜景可看吧。

国保寻踪(161-163):女皇遗泽曌“故里”,嘉陵岸汀留梵音—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
我也love广元

时至今日,在广元的那些游踪本已成为淡淡的回味,但在九月的焦灼中,它们又忽然涌上心头,嘉陵江畔那般缓慢而安逸的节奏,带给我一种强烈的怀念与再度追寻的渴望。今日之所以选择写此篇,也是大有深意的,大概一周之后吧,且看下回分解。


                                   静思斋  于岳
                                   2024年9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