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时期津浦铁路滁州站的“大清范儿”|静思斋

(2023-12-19 09:32:20)
标签:

滁州老火车站

滁州站

津浦铁路

民国火车站

chuchow

分类: 静思斋柜藏老照片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142)——1939年滁州火车站老照片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藏品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6583594812

接下来准备写的一篇国保寻踪,是关于津浦铁路的一处历史文物,此时翻出下面这张民国津浦线滁州站老照片,显得非常应景。一来我这次去蚌埠、凤阳,走的就是“津浦线”;二来凤阳如今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滁州市管辖,虽然两地离着有不下二百里远...滁州我也真去过一次,那是2021年4月我赴上海参加拍卖会,回程在全椒(亦滁州市下辖县)停靠,看望黄埔16期费学华老先生,之后曾从全椒到滁州市区著名的琅琊山醉翁亭一游。回石时上车的地方也是“滁州站”,但那是新修的高铁站,与老照片中的并非同一个。

民国时期津浦铁路滁州站的“大清范儿”|静思斋

这张老照片是1939年8月16日所摄,要说起来,还是在沦陷时期,位置是滁州站站台上。不难看出当时候车的旅客着实不少,在树后面亦能看到站房的屋顶。当然最吸引我眼球的,还是那块近两人高的大站牌,它几乎立即勾起了我对铁路由来已久的一种情怀。

小时候最喜欢坐火车,去不一样的地方,看不一样的风景(现在仍是)。相比之下,那时的旅途往往显得很漫长,也有着一些儿童才有的遐思。每每听到轨道的声音有变,就知道快到某个站了,连忙看向窗外,不一会就会经过一个火车站。一般来说,它们都很小,火车也不会停靠,但定然会有这样的站牌立着(只是没有这般高大),我得以知道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地名,由此对地理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时过境迁,那些地名在脑海中多半已朦胧,就像这张老照片中略显朦胧的画面一般。

这种风格的站牌,风靡了不下百年,时至今日也还能见到。当然,光鲜&现代化的高铁系统里是没有的,普铁线路中虽为数仍有不少,只不过多数也只能是在飞速路过时瞟上一眼。因为能让你上下车的一般都是改建过多少回的大站,也早就把它们淘汰掉了。我上一次见到它,是今年暑假去山东时,在潍坊已经废弃的坊子火车站中看到了一块,于是欣然拍照留念。

这种站牌有一个特点:会在左右两端分别写出线路上下行相邻两站的名字。老照片中的滁州站牌显然也有,我有些迫不及待地将它扫描放大,至1200dpi,终于略见端倪。只见州右侧的二字大约像是“尘又”,滁右侧二字下面似乎是个“×”,看起来都不是地名,具体所指何意?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民国时期津浦铁路滁州站的“大清范儿”|静思斋

还好我立刻发现真正的地名指示是在下方悬挂的那块深色牌子上。只见上面首先写着英文“CHUCHOW”,这其实是韦氏拼音,我一直觉得这种拼音方法非常糟糕,翻译“常凯申”的那位教授同样会对它有着毕生的怨念。当然,它或许更符合洋人的某种大舌头发音需求。在韦氏拼音中,许多不同音的汉字都是一个拼法,就比如这个“CHUCHOW”,用在滁州、衢州上都OK,假如那时有株洲站,也还是它。
 
民国时期津浦铁路滁州站的“大清范儿”|静思斋
此图引自上海华宇拍卖网站

“CHUCHOW”下方的汉字就是相邻站名了。左边的隐约辨出“河集”二字,比对民国二年(1913年)商务印书馆印行的《津浦铁路南北路线总图》可知,为沙河集。右边后二字似为“子街”,比对老图新图,却怎么也对不上了。我一时也没找到滁州带有“子”字的地名街名,遂去翻阅志书,终在《滁州市志》中找到一条记载曰:“担子站,原名担子街站,位于滁县和乌衣两站之间...”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它啊!赶紧又在高德地图放大,总算是在当今的地图上找到了这个蕞尔小站(不靠谱的百度地图上压根是没有的)。

民国时期津浦铁路滁州站的“大清范儿”|静思斋

民国时期津浦铁路滁州站的“大清范儿”|静思斋

这倒也不是说它痕迹全无,以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些信息来看,如今在滁州老东关遵阳街那边,仍能找到老滁州站的部分建筑遗存,似乎之前是作为铁路职工宿舍来着。以老照片中站牌指示的方向来看,我认为应是自北向南拍摄的,也就是这个站台以及背景那间老站房,位置应该是在铁路的东边,不知它是否尚在呢?

相比于津浦线以及更多线上那些已被拆除的“兄弟站”,部分幸存下来的老滁州站虽然在地图上已然全无体现,但运气总归更好一些。或许以后它也能被列入文保,但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却是个老大难题。在这些老火车站中,有些“幸运儿”都已跻身国保了,比如前面我提到的坊子站,也仍然荒废着呢...

其实这块站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在我的认知里,火车站站名应与地名完全匹配才是,而当时的滁州站却不是,只不过由于与如今相一致,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津浦铁路修筑于清末,不过大清国还没来得及享受它带来的红利,便已亡了。民国以降,行政区划发生变革,府、州均被撤销,滁州一度成为历史,滁县则成为此后数十年的“新地名”。但看起来,当时站名并没有随之更改,至少在三十年代末,还仍保留着浓郁的“大清”内味。

滁州站后来肯定是一度改称过滁县站(我还是从一篇小学生作文里确认的),但具体发生在哪年,我竟完全查不到。噫!世间有多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就这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又能有多少这样的瞬间,侥幸能被一张张老照片定格呢?
 
民国时期津浦铁路滁州站的“大清范儿”|静思斋
高铁滁州站,与老照片中的不是一回事哦!
(2021年4月摄)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12月1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