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几何时,老师变成了弱势群体?|静思斋

(2023-11-14 21:04:01)
标签:

小学教育

小学校园问题

分类: 于公杂谈
这是发生在我小学五年级的闺女班级的真实事件。

昨天晚上,我听闺女说,W老师可能不会再担任他们班的英语老师了。我与W老师从未直接接触过,但素知她是一位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极为认真负责的老师,闺女在她的教导下,英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对此我一直心怀感激。五年级正值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个变动,我难免有些忧虑,但更多还是惊讶,于是赶紧询问原因。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在上周五的课堂上,W老师与一位同学发生了不愉快,从最初的口角,引发肢体接触,盛怒之下的W老师踢了该学生一脚,被家长投诉到了教育局,并且还向公安局报了案。

我觉得,陈述事实应该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以我不会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去刻意隐瞒什么细节。同时我也并不是认为一个成年人向未成年人动手这件事是正确的——虽然此事在教育自家孩子的时候,也难免时有发生。如果单纯地将此事付诸网络,或许舆论会一边倒支持学生,口嗨很简单,但却未必有多少人愿意去深究,引发此事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而据我多年来的了解,该学生平时性情乖张,常有诸如和同学产生矛盾、扰乱课堂秩序、不遵守集体纪律,以致上学时间被家长领走的情况发生。该学生与W老师的矛盾也由来已久,就在上周三(也就是事件发生的两天前),由于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已经影响到全班同学的正常学习,已经忍了许久的W老师只能对她进行管教,二人之间第N次爆发口角,据说相互还扔了笔。据闺女所述,当时W老师被气得浑身发抖。

人是最复杂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一名老师,乃至任何职业的任何一个人,即便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得到100%的认可与满意。同理,一个再优秀的班集体,难免存在掉蛋的学生,庞大的教师队伍中,也难免会有渣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亦只是群体中的个体事件罢了。无独有偶,他们隔壁班,掉蛋的学生更多,背后撑腰的家长更厉害,于是五年换了三任班主任,最新这一位,不久前刚刚被气到高血压住院。

说实话,在成为家长的这些年,我以自己的亲身感触,从不认为目前所谓“教育改革”的一些理念有什么成功。同时,我也深深理解当下教师在某些方面的不易,比如,对学生管还是不管,管到什么程度?对于不服管教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既不能打,也不能骂,还不能说重话,甚至作业都不能多留,否则就是投诉,投诉。现在投诉的成本太低了,而产生的效用却很大,轻则赔礼道歉,重则失去工作,对于老师而言,这也太难了。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而现实恐怕是:教严了,师之祸。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学生在学校时应该遵守的规矩,不能也不应由学生自己说了算,需要由老师的权威进行掌控。在我上小学时,此类事情实在是司空见惯,家长也会认为老师管教孩子是理所应当的,没听说有谁去怨怼。然而现在,一切都在摄像头与放大镜的监控之下,鸡毛蒜皮的事,也能被揪出来上纲上线。呵呵,你当然也可以说,这是社会的进步,但也“幸有”监控,还能说得清此事(包括之前)的来龙去脉。只是不知,曾几何时,老师突然就变成了弱势的一方。

那就接着说一下此事的后续吧。据我了解到的情况,警察来校了解情况并查看监控后,认为并没有越界于正常的教学秩序范畴,故不予立案。在当下视角,W老师的行为确有不妥之处,但我想但凡思维正常一些的人,都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像那种登上热搜的恶性事件一般,需要上升到警察这个层面,再进行口诛笔伐的。但家长认为警察偏袒,不依不饶,甚至拍案咆哮,最终W老师当面鞠躬道歉,并被学校处分,停止了在本班的教学资格。

如果说家长的软肋在孩子,碰到许多事情,往往选择缄默不语。那么学校、上位者的软肋,就在于名声与仕途,他们害怕任何的负面声音与风吹草动,于是更愿简单地选择息事宁人。而我觉得,此事本应是止于老师的道歉,但同时,亦应有该同学(包括家长在内)向老师与全班同学的道歉与反思。即便最终不能化干戈为玉帛,至少也要做到井水不犯河水,在学校这种地方,个体永远是要想办法适应集体,而不是要求集体反过来迁就,更不是像现在这般损害到集体的利益。

昨晚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听到W老师在电话中哽咽的声音,心情颇为沉重,也更有一些愤怒。我既为孩子失去了一位良师而遗憾,也为W老师感到不值。我自知我无论做些什么也很难改变这个结果,只是想在此表达一下对W老师声援与支持,并希望她能在别的岗位上把对于教学的负责与热忱继续下去。

这些年所见家长的“小题大做”实在太多了,有时我不禁会思考,我们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样无微不至的“保护”真的好吗?结果又会是什么呢?以唯我独尊,巨婴,外加玻璃心的姿态最终走入社会?其实我觉得,我们应该感谢老师还愿意对自己的孩子负起责任,如果有一天,连老师们都缚手缚脚,得过且过,全身都是软肋了,那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哀。

当学生在家长的撑腰下,以嚣张跋扈的姿态取得了对老师的“胜利”时(当然你也可以反过来说是勇敢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他们恐怕都已然忘了我国数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师道尊严。

曾几何时,老师变成了弱势群体?|静思斋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11月1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