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年前的“国庆”出游——抗战时期湖北同乡在福建漳浦中山公园的游园旧影|静思斋

标签:
福建漳浦老照片漳浦中山公园漳浦印石亭漳浦印石山盛觉希 |
分类: 静思斋柜藏老照片 |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132)——抗战时期福建漳浦中山公园的两张游园老照片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藏品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6317543950/
本文发表于2023年4月出版的《老照片》第148辑,原标题出版时有修改,今同步于公众号,并根据最新的收藏稍作增补。以下图文版权归山东画报出版社所有,未经出版社授权,请勿转载,谢谢。在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公众号微商城可购此书,欢迎支持正版。
近来在收藏网上淘到一张抗战时期福建省漳浦县(今属漳州市)的合影小照片,影像背景有石刻字迹,照片背面有原主的题赠和落款,买时虽然看不太清,但总觉的有这些素材,我应该能够破解出来点什么。
收到后高清扫描放大细览,照片背面题曰:“觉希我公存念,晚覃克坚敬赠,三二年(1943年)季秋于闽省漳浦寓中”。背景大石上刻有四字,但不知为何每个字都拉一条下来搞得白不呲咧,十分影响审美与辨识,乍一眼只看出最右边的“忠”字。经过一番考证,我终于知道了这四个字乃是“忠孝廉节”,也锁定了它的位置所在——漳浦县印石山!
1934年,湖南汉寿人朱熙(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七期毕业生,北洋陆军中将、缉威将军,历任高级军政职务)出任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1934年7月设,1935年改称第五区,驻漳浦,行政督察区近似于如今的地级市,专员为最高长官),后兼任漳浦县县长。朱熙十分重视地方建设与文教事业,到任之初,即在印石山创建中山公园,并于当年双十节(民国时期的国庆节)亲题“忠孝廉节”四字刻石于园中,树立漳浦先贤黄道周、高东溪、张若仲、刘陈氏为楷模,此后还曾开办小学、重印县志、举办运动会等,颇有政声。朱熙在漳浦担任专员至1938年10月,其后经历不详。
我随手查了一下,发现“忠孝廉节”这块大石如今还在。印石山自古为漳浦名胜,山上有印石亭,据县志记载始建于北宋,“印石松风”为漳浦八景之一。宋代的印石亭大约早已毁废,直到1936年才由当地华侨蓝秋金捐资重建,为水泥筑六角亭,今亦存世。
这让我忽然想起了早些年从不同源头收藏到的另一张漳浦老照片(见上图),赶紧翻了出来,上面果然也有个亭子。再与网上的近照一比对,嘿,这可不就是印石亭嘛!正高兴着呢,却又有了一个更让我感到吃惊的发现:新收到这张照片中的6个人,竟然全在印石亭那张照片里出现了,而且服饰头型完全一致!“忠孝廉节”刻石与印石亭同在中山公园里,这两张照片绝对是同一天同一伙人游园时所摄!这个发现让我激动不已,原本并不抱太大希望的人物考证,也在骤然间出现了一丝曙光。
我判断,这两张照片原本出自同一相册,早年被人拆开出售而星散。其实在这些年的收藏历程中,我有意无意间,颇做了些收合流散之事,尤其是这种无心插柳式的重聚,着实让我有些小得意。只见印石亭这张照片右下角题跋写着:“湖北旅闽同乡三十三年(1944年)双十节集于漳浦摄影纪念”,时间与忠孝廉节那张照片背面覃克坚的题跋落款差了一年,我觉得这其中应是某一方笔误(覃克坚的可能性大些),当无太大疑问。
在1940年第三战区出版的《军民旬刊》中,刊载了一封署名覃克坚的来信,询问报考黄埔军校十八期的相关事宜。覃克坚自己介绍,其早年毕业于武昌汉光中学,当时正随部队驻防在浙西,担任上士班长。此时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在江西,浙江、福建均是第三战区所辖,来信的覃克坚亦是湖北籍,基本可以确定就是照片中人,并非重名者(黄埔四分校14期7总队另有一位覃克坚,广西上林人,时间明显早于此)。覃克坚最终有没有投考军校目前不得而知,但以他的身份来看,很大概率就是照片中身着戎装携带伴侣的那位抗战军人。
而“觉希我公”又是谁呢?对于这个名字,我似乎也有了一些模糊的印象。通过藏品溯源,在几年前收藏夹中保存的记录中翻查,最后还真是找到了:我留存有一张“永安土地测编队同仁合影照片”的资料图片(见下图,本文写作甫毕,我即出手将此照买下,今已寄达),其中有所有成员的名字,“盛觉希”这个名字赫然出现在眼前!再对比我所藏老照片中的人物面貌,已经可以辨认出左二坐在石头上手里拿着拐棍的那位(及印石亭照片中间持拐棍及黑色礼帽站立者)就是盛觉希无疑。而且我也基本确定,这些以及其他许多相关照片,皆是从盛觉希的私人相册中拆散流出的。
经查考史料文献,盛觉希是当时地政系统(民国时期管理土地相关事务的行政机关)的一位中高级公务员,1944年时任漳浦县田赋管理处专职副处长(处长由县长挂名兼任)。从照片上的题跋可知,盛觉希是湖北人,应该也是当时在漳浦县担任公职的湖北人中职务最高者。
福建多山,易守难攻,在抗战时期表现得比较坚挺,全省仅有十余个沿海市县曾经沦陷,且多能在较短时间内收复。1945年7月1日,一股日寇攻陷了漳浦县城,此时距抗战胜利仅有月余。很可惜漳浦县在最后时刻的“晚节不保”,虽然国军7月12日立即克复了县城,但还是因此名列福建省曾经沦陷的市县之一。
时光倒退回一年前,1944年“双十节”之际,局势应该还是比较稳定的,盛觉希联系了在漳浦的湖北老乡,带着家眷一起去中山公园游园聚会。大人们脸上的微笑、孩子们脸上的纯真,都定格在了这些泛黄的老照片上。我想,这大概就是抗战烽烟中难得的岁月静好吧。
补记:
本文写于2023年4月,在之后的这段时间,我以五百大洋的代价,将那张“永安土地测编队同仁合影照片”收入囊中(已插入正文中),也算是为这组照片舔砖加瓦。此合影中的7个人,分别是:郑命恭、严恒嘉、叶永翔、张焕斋?、柯挺遂、盛觉希、陈筱洲,当时都是该队组长以上的成员。盛觉希另有注曰:“(抗战)胜利后劳燕分飞,现仅余一人在台。”
查到《战时省会永安大事记(1938—1945年)》中的一条记载:“1938年1月,永安县县长戴仲玉主持成立土地编查队,委任盛觉希(原文误写为盛阁希)为队长,柯挺遂为副队长,发布公告,开展土地编查工作。”由此判断,此照应是摄于此时期。
另外我又关联上了数年前收藏的一张1944年在漳浦社会服务处举行的婚礼合影老照片。经仔细辨认,盛觉希并未出现在此照中,只是作为受赠人。照片背面的题赠为:“副处长觉希/太太存念,郭英明、林惠琼敬赠,三十三年七月廿二日于闽南漳浦县”。几年前我当然不知道“觉希”是谁,最初上架时的介绍现在看来是一比吊糟。由此也大致能判断,结婚的郭英明应是漳浦县田赋管理处的一位职员,是盛觉希的下属。
如果继续留心并追加更多银两的话,也许还能继续收集到盛觉希的更多旧藏,只可惜我目前一时有心无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