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保寻踪(130):功在千秋却横死,纸圣足堪传美名——陕西洋县蔡伦墓祠|静思斋

(2023-09-28 20:20:21)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伦墓

蔡伦造纸

蔡伦传

陕西洋县龙亭镇

分类: 文保寻踪
题记:

这两年所作“故纸漫谈”系列,有多篇文章直指汉中地区的城固、洋县、勉县,让我早有前往走访之动机。最近闹病迁延不愈(还好,不太影响行动),愈发觉得还是得趁着能动的时候多出去走走为宜,省得万一哪天缠绵病榻,悔之晚矣,于是在上周一决定立即执行了这次筹划已久的陕南之行。此行旨在集中考察我曾写过的这些相关遗迹,并“重现”一些老照片,在两日精密的安排下,收获颇丰,预期目标基本圆满实现,身心大为愉悦。今开启《陕南纪行》系列,初步计划为七篇(国保游记七处五篇+定军山怀古+马超墓),是为记。

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130篇&《陕南纪行》第一篇:陕西洋县蔡伦墓祠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3年9月23日

上周五下午抵达西安,与好友王翀兄小聚,在王兄的陪同下,参观了八办与革命公园。周六一早我即从西安独自奔赴陕南,为了不走回头路,我将首站定于洋县,然后一路向西而行(见下图红色线路,蓝色为返程)。

国保寻踪(130):功在千秋却横死,纸圣足堪传美名——陕西洋县蔡伦墓祠|静思斋
图1:本次陕南之行路线图

洋县现有国保四处(开明寺塔、智果寺、良马寺觉皇殿、蔡伦墓祠),其中与抗战时期国立第七中学直接相关的是前三处,另一处蔡伦墓,方向相反,最为偏僻。我原拟一路考察前三处后便去城固(良马寺离城固已然很近了),后来心想咱搞的就是故纸,到了祖师爷家门口不去参谒一番有些说不过去,更兼原还收藏过一张蔡伦墓的老照片,正好可以旧影重现,于是决定先从蔡伦墓走起。只不过,也因此大幅缩减了之后在城固的时间安排。

我在八点多抵达洋县西站,按之前的规划,可坐5路公交直达蔡伦墓附近。但人算不如天算,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候车区也空空如也,打开手机地图上显示,洋县5路一两个小时才有一班,问了当地人确实如此,于是秒怂直接打车过去。会钞35元购票,我成为当天在蔡伦墓祠的第一位游客,独自冒雨游园。

国保寻踪(130):功在千秋却横死,纸圣足堪传美名——陕西洋县蔡伦墓祠|静思斋
图2:蔡侯墓祠景区正门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蔡伦造纸”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但知道蔡伦生平的恐怕就不多了,甚至许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蔡伦其实是一名宦官。蔡伦是东汉人,籍贯桂阳郡(今湖南南部),其生平正史有载(见《后汉书·蔡伦传》),但较为简略。本文所用之史料,皆本正史有载(或据此分析)之原则,对于此外的许多研究成果(包括如今蔡侯祠中的陈展)中提到的一些故事、传说、定论等,由于不知出处,且先不予采用。

说起“太监”这个特殊的职业,古往今来不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者,但能以美名与历史贡献流芳后世的,便屈指可数了。我想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蔡伦与郑和。只可惜明清开了海禁的倒车,致使郑和的成就未能充分发扬光大,而由蔡伦主持的造纸(学界对于他发明还是改进造纸技术素来争论激烈,隔行如隔山,我也不想介入),却对中华文明的普及与传承居功至伟,影响极为深远。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蔡伦更能得到后世尤其是士人阶层的普遍推崇。如今蔡伦墓、祠在全国范围内至少有三处流传了下来,分别在陕西洋县、湖南耒阳与山西运城,前两个被列入国保,这对于一个这种身份的历史人物来说,极为不易。但到底哪个才是蔡伦的真正葬地,却很难说,我甚至怀疑这三个都是衣冠冢。原因,还得从蔡伦的生平说起。

国保寻踪(130):功在千秋却横死,纸圣足堪传美名——陕西洋县蔡伦墓祠|静思斋
图3:陕西洋县蔡伦墓

汉明帝永平末年,蔡伦千里迢迢净身入宫,如今已完全无法知晓,年方十余岁的少年蔡伦为何会做出这个选择。蔡伦本人富有才学,办事谨慎,又擅审时度势,在日后宫廷斗争的血雨腥风中,三次站对了队,因此逐渐上位。蔡伦第一次站队,是站汉章帝窦皇后,他受窦皇后指使,参与构陷宋贵人,致宋贵人自杀身死,其所生的皇太子刘庆也被废。平心而论,当时人微言轻的蔡伦,并没有能力去抗拒皇后的意志,但此事也终成为他人生中洗不掉的“污点”,以及最后未得善终的根源所在。

国保寻踪(130):功在千秋却横死,纸圣足堪传美名——陕西洋县蔡伦墓祠|静思斋
图4:老三国正脸出镜第一人

汉章帝驾崩后,尚不满十岁的汉和帝(就是老《三国》全剧中第一个出现正脸和名字的那位,要不是因为刘庆被废,也没他什么事)即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氏外戚权倾朝野,蔡伦因为之前的“表现”和功劳,被提升为中常侍。这几乎已是汉朝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秩比两千石,可参考东汉末年的十常侍),此时的蔡伦年仅二十多岁。

数年后,汉和帝利用宦官势力诛灭外戚势力(有论者言,此为东汉宦官弄权之肇始),蔡伦又提前悄无声息地站到了皇帝这边,不但未受牵连,还另加职务尚方令(掌御用器物的制造)。由于东汉前几任皇帝打得底子不错,此时国力尚强盛,蔡伦得以在“创造发明”领域一展长才。蔡伦造的纸就是在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进呈,“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

当年汉和帝崩,刚满百日的婴儿汉殇帝即位,未到一周岁即夭折,由于和帝已无“适合即位”的子嗣,只能立他年方十二的侄子刘祜(废太子刘庆之子、被“整死”的宋贵人之嫡孙)登基,是为汉安帝。此时,朝政由“有丈夫之性”、颇有贤名的邓太后掌控,蔡伦又果断站了太后这边,在大司空周章密谋政变之际,蔡伦被列为要诛杀的后党“首恶”之一,但周章最后事败身死。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邓太后以蔡伦“久宿卫”之功,封他为龙亭侯(这其实有违汉朝以军功封侯之原则)。

蔡伦的爵位是(龙)亭侯,而非(龙亭)县侯,他的这一小块封地,就是如今洋县东边约二十里的龙亭镇一带,此番我寻访的蔡伦墓祠正是在这里。东汉的列侯有县、乡、亭三级,通过地名我们可以很容易知道县侯的封地所在,但对于乡侯亭侯来说,则极难知悉,因为完全无法断言它们的所属县份。正是有蔡伦封地与墓祠的一脉相承,才提供了一个极好且极难得的样本:原来所谓的“龙亭”,是远在国都洛阳千里之外的这么一个地方!(注:龙亭当时应该是隶属于汉中郡成固县。查阅《中国历史地图集》、《汉书地理志》等资料,两汉汉中郡并无龙亭县,直到北魏时期才短暂设过龙亭县。另从蔡伦的食邑为三百户亦可知,他的爵位是亭侯而绝非县侯。)

国保寻踪(130):功在千秋却横死,纸圣足堪传美名——陕西洋县蔡伦墓祠|静思斋
图5:蔡伦的封地可老远了

汉安帝永宁二年(121年),邓太后病逝,聪明如蔡伦者,估计也知道自己“药丸”。果然,安帝亲政后,立即翻出祖母宋贵人当年的旧案,遣使告知蔡伦去找廷尉自首。“五朝元老”蔡伦不愿去受辱,估计也是觉得辩无可辩死罪难逃,干脆直接仰药自尽。随着蔡伦身死,他的爵位及封地也被废除。

以蔡伦当时的身份职务,他应该是死于洛阳,而且是以罪人的身份畏罪自杀,很难得到厚葬,估计也就是草草埋在洛阳周边了。从上面那张地图也不难看出龙亭距洛阳有多远,似乎并不大可能拉到龙亭去埋葬,更何况这时他的封地已经没了。同理,蔡伦当年造纸应也不会在龙亭,又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材料,且本是以节约成本为目的,焉能选这么个地方,造完再千里迢迢运到洛阳去?

那么洋县的蔡伦墓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我觉得很可能是在蔡伦自杀的三十年后。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朝廷诏令为蔡伦平反,并将其事迹补录进《东观汉记》,此即日后《后汉书·蔡伦传》的核心史料。大约也正是这时,在其原封地龙亭为其建墓(迁葬或衣冠冢),据《陕西名胜概览》一书所载,蔡伦墓尚有元嘉元年的汉砖存在。当然,我并没见到这块砖,只是根据上述材料综合分析,洋县龙亭应是年份最早的蔡伦墓,也最有可能是蔡伦真正的长眠之地。

国保寻踪(130):功在千秋却横死,纸圣足堪传美名——陕西洋县蔡伦墓祠|静思斋
图6:始建于东汉的蔡伦墓冢

此后虽历朝迭有修缮,但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时至明末,蔡伦墓早已不复旧貌。万历年间,洋县知县刘美经此,但见田垄之间的祠宇倾颓,不由大发感慨,后即有当地士绅秉刘美之意,重新立碑。此碑或许尚存,只是封于玻璃罩内,我也看不确凿。如今墓前所见之文物,除少量宋明遗物外,其余建筑与碑记大多应为清代及近代之物。2006年评定国保之际,洋县蔡侯墓祠的断代为清。

国保寻踪(130):功在千秋却横死,纸圣足堪传美名——陕西洋县蔡伦墓祠|静思斋
图7: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第六批)

国保寻踪(130):功在千秋却横死,纸圣足堪传美名——陕西洋县蔡伦墓祠|静思斋
图8:民国时期蔡伦墓老照片

我原还收藏有一张民国时期的蔡伦墓老照片,从同批另外照片判断,时间应不早于三十年代。在该旧影中可见,当时蔡伦墓坟冢已不显,前散立有古碑四通,其中三通字迹极为清晰,似乎刚被拓过,整体黑白分明,保存状况远胜如今。不难感受出,近年在兴建景区时还是颇为用心,整体环境良好,还在墓前新筑了祭亭一座,古碑也比老照片中的多了两通。墓区西侧辟为纸文化博物馆,有全套造纸流程之展示,搞不好还真能用古法造出纸来。只可惜这里地处偏僻,配套交通设施不足,估摸着终难热门。

国保寻踪(130):功在千秋却横死,纸圣足堪传美名——陕西洋县蔡伦墓祠|静思斋
图9:蔡伦纸文化博物馆

秋雨的湿润微凉,伴随着桂花的清幽之气,这种氛围对于逛墓实在是最好不过。不由遥想历史上的蔡伦,通过史籍只言片语留下的功过是非与模糊形象。人无完人,蔡伦自也不是,但他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却足堪后世之吟咏与凭吊。祠中有一幅楹联说得好:

看中西典籍汉字洋文总是蔡侯碑记
数今古学林人心书案莫非纸圣祭坛

国保寻踪(130):功在千秋却横死,纸圣足堪传美名——陕西洋县蔡伦墓祠|静思斋
图10:蔡侯祠正殿蔡伦塑像及楹联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9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