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保寻踪(114):从一张八十年前的苏州虎丘全景老照片中“云游”云岩寺塔|静思斋

(2023-02-08 08:30:03)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云岩寺塔

虎丘老照片

江南第一塔

民国苏州老照片

分类: 文保寻踪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114篇&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第105篇合篇:苏州云岩寺塔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17年10月26日&1947年4月5日
藏品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5565814959/

且先从一张老照片说起。这是我去年入藏的一张民国时期“虎丘全景”老照片,此照视角宏大,手法细腻,我对于这种“古建旧影”的诱惑几无抵御能力,一见之下,便只能慷慨解囊了。

国保寻踪(114):从一张八十年前的苏州虎丘全景老照片中“云游”云岩寺塔|静思斋
图1:我收藏的民国时期“虎丘全景”老照片

苏州虎丘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闾之墓葬所在(此说虽有文物部门较权威的认定,但毕竟没有考古发掘,其实还有待“开”棺定论)。东晋时,豪族琅琊王氏的王珣、王珉兄弟在此修建别墅,后舍宅为寺,先后由高僧竺道一、竺道生开基弘法,渐成佛教名山。兼以其山水清幽,人文荟萃,千百年来,素享“吴中第一名胜”之美誉。虎丘上有云岩寺塔,为江南最著名的古塔之一,位列1961年首批国保。

国保寻踪(114):从一张八十年前的苏州虎丘全景老照片中“云游”云岩寺塔|静思斋
图2:传为颜真卿所书的“虎丘剑池”

2017年10月全家下江南时曾驻足苏州三日,最后赶在临上火车之前游览了虎丘。由于事起仓促,纯粹走马观花,今已无太深记忆,如他日有缘再赴苏州,当往虎丘气定神闲的故地重游一番。彼时我也尚未开始“国保寻踪”系列游记的写作,浏览电脑中的旧照,在虎丘统共只有五张,不过倒也“要件”齐全。今拟就民国虎丘全景老照片写一篇“故纸漫谈”,突然抖了一个机灵:反正重游虎丘之事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实现,而且我本也不愿写这种极负盛名的顶级景点(因为相关著作汗牛充栋,早就被人“玩”明白了,我不愿凑这热闹也写不出啥花样来,我更喜欢对“非主流”一些的,探索发现或辨伪),何不将贴上几张照片将本篇一并也纳入游记的序列算了?于是,便有了国保寻踪与故纸漫谈的首次“双剑合璧”,只不过有些投机取巧,与“游”相关的一律从简了图片。

国保寻踪(114):从一张八十年前的苏州虎丘全景老照片中“云游”云岩寺塔|静思斋
图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第一批)

苏州云岩寺塔建于五代吴越国钱俶时期(959年始建,961年建成,由于吴越国奉中原王朝的正朔,所以云岩寺塔常被说成建于北宋。另据史籍记载,虎丘上原有隋塔,个人推测应是唐代被毁),为八角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内部结构巧妙,在我国建筑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寺院改称云岩禅寺,塔始随寺名,因寺塔皆在虎丘之上,又有虎丘寺、虎丘塔之称。

虎丘寺、塔虽自东晋以来即为当地名胜,声名遐迩,但在千余载漫长岁月中,因天灾人祸被毁的次数也相当之多。比如唐武宗“会昌灭佛”,使自东晋以来近五百年的基业与格局毁于一旦,后来再恢复的云岩寺、塔实为重起炉灶。清代康熙、乾隆祖孙二帝十二次下江南,次次巡幸虎丘,当地官员及寺僧为此难免要大兴土木一番,皇家气派让虎丘盛极一时。只可惜,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激战苏州时,此般胜景尽毁于火,唯虎丘塔幸存,但其外部的木构檐廊等皆被焚毁,仿佛一根被包了皮的玉米。

国保寻踪(114):从一张八十年前的苏州虎丘全景老照片中“云游”云岩寺塔|静思斋
图4:浴火幸存的虎丘塔(其下方圆形门即剑池那)

虎丘塔另有一奇,即向北倾斜了约两度角,视觉上颇明显,因而被戏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这倒不是故意为之,而是塔基下的山岩南北有坡度,地基的土层承受着塔身巨大的“吨位”,再加上常年雨水渗透造成的土质流失,以致日久发生倾斜。至晚在明代,人们就已发现了这个问题,崇祯年间重修塔时曾试图纠正,但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当1922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来虎丘考察之际,破损&倾斜严重的虎丘塔,让他在靠近跟前时感到胆战心惊。而就在两年之后,与虎丘塔齐名、情况相若的杭州雷峰塔轰然倒塌。相比之下,虎丘塔坚持到了新时代并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得到挽救,且还因修缮在里面发现了宋代珍贵文物,着实算是幸运的了...

国保寻踪(114):从一张八十年前的苏州虎丘全景老照片中“云游”云岩寺塔|静思斋
图5:冷香阁

虎丘塔的历史大致交待已毕,接下来就要说说这张老照片了。其左侧建筑为冷香阁,正中为虎丘塔,以两者的位置关系判断,照片大约是从东边拍摄,塔向右侧(北向)的略微倾斜也与实际相符。最初扫描完时,我还曾觉得照片拍“歪”了有些美中不足,想给它P正。翻完资料才发现这实在是画蛇添足,而且也充分意识到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东西走马观花一遍是远远不够的(七年前我到虎丘时显然是知道这件事,但是现在全忘了),只有用心写过的东西,才能在脑子里(至少也是电脑里)留下些什么。下面是我自己拍的虎丘塔,也保留它“歪”的原貌吧。

国保寻踪(114):从一张八十年前的苏州虎丘全景老照片中“云游”云岩寺塔|静思斋
图6:我也向北歪着吧

从老照片的全景画面来看,围绕虎丘塔又已有了一些建筑,这些应该是光绪年以后由当地名流陆续修建的,有些可能还不乏掌故。至于虎丘塔,还是常盘大定所见的破破烂烂的样子,对比之下甚至还不如,但见景区内三教九流,冠盖云集,人们似乎也未再担心它会垮塌。

国保寻踪(114):从一张八十年前的苏州虎丘全景老照片中“云游”云岩寺塔|静思斋
图7:吴彬(吴吉如)题款

此照右上方有拍摄者“吉如”的题款,在书籍中查考这个名字,得知此公名叫吴彬(又名吴兆鼐,字吉如),曾是苏州照相业老字号“瑞记写真馆”的少东家。吴彬学美术出身,又家学渊源精通摄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人。1932年瑞记照相馆失火,老板吴瑞生(吴彬之父)受此打击一病不起,翌年去世,随后吴彬举家迁往上海,当了一名画家。抗战爆发后,吴彬无法再靠画画谋生,只好在上海“重操祖业”开照相馆,抗战后期迁回苏州,从事照相器材的经营。

通过吴彬的人生轨迹分析,此照很有可能摄于抗战后期或抗战胜利之后,其背面原主题字所留时间1947年大致也能佐证这个判断。不过这张照片的“版权”却是属于新新照相馆,由于吴彬回苏州后并未直接经营照像馆,我判断这可能是他业余作为发烧友“友情提供”给圈内朋友的。这家新新照相馆的老板极具眼光,1919年率先在虎丘这块宝地开展照相业务,可谓名利双收,一直干到解放后才被公私合营。而这张品质颇高极具逼格的全景照片,便是当年新新照相馆推出的旅游纪念品——那时候打完卡买张这个回去留念,实在是一件很时髦的事。

以上往事,出自苏州著名老照片收藏家谭金土先生所著《苏州照相业发展小史》,从该文中我还搞明白了此前的一个疑问,即这样视角的长条照片是咋拍出来的?原来,吴彬是通过一部特有的“转角照相机”来干这事,具体啥样子我也没见过,听起来貌似很高端的样子。

但既然此照当年是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的,自然也就非孤影了,如今在市场中的确能见到不少同款在售,价格视品相从一百多往上不等,看来这是民国一款热销产品,只不知当年要纹银几许?而我为拍得此照花了足有三百大洋,除了它品相较好之外,还因背面很稀罕的留有原主(应该是叫朱槐昌)挺长一段文字,详细记载了那次出游的时间地点人物。

国保寻踪(114):从一张八十年前的苏州虎丘全景老照片中“云游”云岩寺塔|静思斋
图8:应为原主朱槐昌的题字及四位先生的亲笔签名

时为1947年4月5日农历清明,在民国时期,清明这一天也是法定假日,所以说是佳节倒也贴切。在我国,清明除了祭祖,亦还有踏青的传统习俗,这些人无疑是后者,朱槐昌提到与他一起出游的,还有高嵩、张建中、高廉、谢龙骅四人。前三位由于名字太过普通,一时很难确认他们的身份,但最后一位,我却很惊喜的从我编制的“黄埔军校同学名录数据库”里检索到了,籍贯江苏吴县(即苏州),显然便是照片背面提到的那位。谢龙骅是黄埔军校16期1总队代训的空军同学,但未在查到其在空军中的经历,很可能是在空军军官学校受训时被淘汰了,于是在抗战胜利后回到原籍,按背面文字来看,此时他或许成为了一位教书先生。但往事如烟,是否如此却再难探寻。

在朱槐昌写下这段文字的70年后,我也来到了这片宝地,只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虎丘早已是另一番光景了。看看这张老照片,又看看自己拍的照片,忽然生出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仿佛自己正在与前人心灵沟通一般。这也不仅仅是与吴彬、朱槐昌他们,或许还包括颜真卿、白居易、苏东坡、唐伯虎这些古代大咖——想想自己曾和这些人站在同样的地方,有着同样的感慨与痴迷,这或许就是寻古探幽的魅力所在,自古如斯。

国保寻踪(114):从一张八十年前的苏州虎丘全景老照片中“云游”云岩寺塔|静思斋
图9:民国全景没照出来的拥翠山庄(冷香阁再往“左边”)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2月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