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北方“黄埔”——商震将军创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与三十二军军官团|静思斋

标签:
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军河北军事政治学校河北军政学校商震周思诚 |
分类: 静思斋柜藏民国故纸 |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95)——1936年陆军第三十二军军官团军士大队第三期同学录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此书已完成史料应用,平价转让,详见:
http://book.kongfz.com/60940/54057563089/
四年前我曾在网易历史过客栏目发表了一篇《陆军第三十二军冷口抗战影像集》,创作编辑这个图集的过程也是在我所发七篇中最感血脉贲张的一次。此时我无比怀念已经成为历史的“网易历史”,要是它还在的话,我又将会有多少篇图集能被数以百万计的读者看到啊!(现在只能是数以百计的了
)

32军原为晋绥军一部,但军长商震将军是河北人,在阎锡山集团中显得有些隔路。终在1931年7月间,商震借讨伐石友三的机会率部进入河北,自此脱离山西投效中央麾下,成为一支亲蒋的“杂牌军”,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我上面所说的那个图集,记录的就是当年32军在冷口与日军血战的这段历史。
长城抗战失败后,32军先是驻防平津,1935年《何梅协定》签订后,退驻冀南豫北一带,1937年抗战爆发,又曾在石家庄、正定与日军作战,加之军长商震是“正宗的”河北人(关于商震籍贯的考证,早年我曾写过一篇小文,今日一并同步于公众号)...这支国军部队无疑有着浓厚的“河北色彩”,也让我对它有一种特殊的“乡土情结”。
其实在创作那篇图集不久前,我已收藏有一册32军的同学录,名为《陆军第三十二军军官团军士大队第三期同学录》,是书1936年编印于河北邢台,正是该军移驻冀南时期之物。2018年初其出现在孔网,因为上述原因,我看到后还挺激动,当即联系购买,花费三千多银子到手。此书大概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被湖南相关部门收缴,后被清理流入市场,但很遗憾的是,可能是在清理前夕,被先行销毁,几成废纸,所有页面均被撕为数片,无一完整!以它当时的卖相,我无疑是出了“天价”,后据了解内情的朋友刘兄告知,此前该卖家曾以我最终出价的约三分之一将这些“废纸”推荐给了他,他都不屑一顾...呃,我也只好是含泪自嘲人傻钱多了。
在收到书之后,我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其修复,当然我是既无古籍修复的手艺,又无再请专人修复的本钱。我所谓修复,也只是用细透明胶将页片重新粘合起来,虽说粗糙,也还是付出了不少的耐心与功夫。所幸,拼完之后的同学录,竟然并无内容缺失,形成了一份完整的史料,这钱花的倒也能行。
不久前认识了本市一位国军后代,得知其祖就是出自32军军官团,代为查询之际,顺带完成了同学名录之整理,并对该军官团的历史加以研读。由于商震极为注重教育与下级军官的培养,在两度主政/驻军河北时,均开办有军事学校,最初名为河北军事政治学校(校址在北平黄寺,故又称黄寺军校),在1931年商震脱离晋绥军之前,一共办了两期(第二期时归并入山西军官教导团)。这是很正规的军官养成教育,目前已知该校第二期比叙为黄埔七期学籍,所以该校甚至堪称北方的“黄埔分校”,这也是地方派系开办的军事教育中鲜有的水平和待遇。
当时在河北军事政治学校中,地下党组织非常活跃,甚至几乎已经成了半公开状态。商震本人对此持默许态度,甚至他的亲信副官王兴纲就是共产党,商震也心知肚明,但仍然对王极为信任。目前已知至少有王启明、王兴纲、陈锐霆三位开国少将就是出身于该校。
长城抗战之后,商震续办“军校”,不过此时中央已不允许地方及各部队私自开办正规军校,所以只能改以“陆军第三十二军军官教育团”(1934年又改称为陆军第三十二军军官团,以下均简称为军官团)的名义打擦边球,著名军事教育家周思诚少将任教育长。军官团下设三个大队。其中第一大队为学生大队,总计二百余人,仍施以正规的三年制军官养成教育,比之当时的黄埔本校也完全不虚。该大队是军官团的主体,通常认为它是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的延续,同学们则常以该校第三期自称,至1936年春在邢台毕业,现不知他们是否也能比叙黄埔某期?
另外的第二大队为军官大队、第三大队为军士大队(大队长姜锡之中校),均是为短期轮训32军的下级军官、优秀军士、士兵而设立,其开办的时间应晚于第一大队。且从我所藏这本军士大队同学录来看,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期别,同学录看来也是分别编印的。在1933-1936年间,第一大队只办了一期(即上段所述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三期”),第三大队则办了三期,这本同学录虽名为第三期同学录,实则同时完整且同格式的收录了一二两期同学的信息,可谓32军军官团军士大队毕业同学的合辑。这总计900余同学,一年后当然成为了抗战老兵,他们之中应亦不乏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
今将此同学录整理完毕,希望这份史料可以让这些抗战老兵的名字不被埋没,并能对相关后人有所帮助,官佐名录的整理容日后找时间再行完成。名录因篇幅巨大(共计万余字)而另起一篇,详见今日同时发布的《1934-1936年陆军第三十二军军官团军士大队1-3期同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