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破解又一弹!民国时期陕西沔县武侯祠旧影浮现!|静思斋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勉县武侯祠沔县民国勉县老照片武侯祠 |
分类: 静思斋柜藏老照片 |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76)——一张意外破解出来的民国沔县武侯祠老照片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藏品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4875728495/
年初花了不少银子买下这张民国老照片,盖因我对于古建筑的旧影有一种特殊的爱好,此前也写过不少篇这一题材的小文了。今日上午我尝试破解此照背景的古建是哪里,但失败了,在出门接闺女之前,我随手写了如下一段文字(见下图),准备回来把照片的一些细节发上来,权作抛砖引玉,希冀找到有识之士指点迷津。坦诚的说,在我开始写本文时,我对这张照片还仍然一无所知,但却在接着陈述上午已经发现的若干细节时,奇迹般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答案,竟忽然一下出现了!我不由大喊一声“卧槽”!那一刻兴奋的几乎飙泪,爽感瞬间让全身汗毛直竖,外人实殊难体会也。
好吧,原先的草稿我就给删了,从这里开始文章的口风就要转了。我赶紧收拾一下激动的心情,接着把那些细节陈述完,再来把揭开谜底的钥匙分享给诸位吧。
这张照片本身没有任何关于时间地点的文字批注,属于极难解读的那种。我之所以出手买下,乃是寄望于古建上原有的微小的文字,能在扫描放大后辨识解读,进而找到答案(当然了,还有很多是不可能解读的,那种我也不会买)。这项工作在上午完成,但结果不甚理想,由于拍摄角度原因,照片中牌匾与楹联均不完整,后排的则完全模糊难辨,能识别出来的有如下几处:
正门牌匾:山高水(长)、天下奇*
对联上联部分文字:**正**火热水深原属皇**
右侧牌匾:伯***
右下角有一处照相馆的钢印:长江摄*
这其中唯一完整的“山高水长”文字太过寻常,而对联仅有上联局部,搜了也无法匹配到任何记载。至于长江摄影(姑且称之),有名而无址,我查到南京有一家,但想来这名字在民国时也并非唯一。后在7788上搜到一张有同款钢印的照片,背面英文签赠落款地址为汉中城固(见下图),这让我觉得这家照像馆可能是在陕西,但也仅此而已,难以更进一步。上午干到这里,只好就偃旗息鼓,鸣金收兵了。
下午回来后家中暂时只我一人,安静的环境让我“灵台清明”了许多,我忽然觉得细节的最后两字仿佛是“伊吕”,虽然我对这个词仍感陌生,但对“伊”字瞬间就联想到了“伊尹霍光之志”(我是三国演义看多了)。我赶紧搜“伊吕”,原来正是指伊尹和吕尚,尼玛,您要是写伊霍我一下不就明白了哈?前面再加个“伯”字开搜,即匹配出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这首诗是歌颂诸葛亮的,其中一句为“伯仲之间见伊吕”,意为诸葛亮的功绩与伊、吕不相上下。这块牌匾显然就是“伯仲伊吕”了(被遮住的是“仲”字),而这古建八成也与诸葛亮有关系。
循此思路往下查登时豁然开朗,很快也就锁定到了目标建筑——陕西勉县武侯祠!这也印证了我上面对长江摄影馆所在地的判断不虚,应该就是汉中的。这块匾的来历当然也就知悉,是民国元年(1912年)秦军汉中行营司令官马炳郁所题(马是勉县当地人,别看是武夫,能写出这四个字,人家书读得比我可通透多了),“山高水长”匾则是1929年中州赵凤林题(这人的资料我木有找到),上述细节中上面牌匾缺的那个字也知道了,是为“天下奇才”。如今在网上搜勉县武侯祠的近照,发现牌匾位置、对联、建筑细节均与老照片中有所不同。民国时期沔县(勉县是解放后为了让人认识的“简化”哈)武侯祠存世旧影极少,我遍寻全网仅见到两张,源头皆在我处。下图即另一张,是我之前所售的一组陕西旧照之一,这次索性也一并痛快拿出分享。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景耀六年(263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也就是说,为蜀汉鞠躬尽瘁一生的诸葛亮,直到逝世近三十年后(此时已是蜀汉灭亡前夕)才得到蜀汉政权为他建祠的诏命,且还因“建之京师,又逼宗庙”的考虑,为了让刘禅心里别太不舒服,而选址在距都城千里之外的沔阳!与小说中的忠义与温情相比,真实的历史细品起来,其实让人更多感到的是凉薄。
但不管咋说,勉县武侯祠是唯一一座由蜀汉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它比成都武侯祠还早了约五十年(其实成都武侯祠是晋代修建的,与蜀汉政权无关),素有“中华第一武侯祠”之称。当然,它也是国保!国保!国保!完美实现了我在一团迷雾中买下此照时的预期。武侯祠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一共有三,成都、南阳的我均去过,唯勉县这个不曾。正巧我上一张神奇破解的国保旧影是洋县的(也属汉中地区),此际让我突然萌生了前往汉中一游的强烈兴致,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吧!
前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