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日伪时期华北当局发行的老彩票|静思斋

标签:
民国彩票彩票收藏华北政务委员会公益奖券 |
分类: 静思斋柜藏民国故纸 |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73)——1944年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发行的公益奖券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藏品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4826537761/
若干年前我还是一个“资深彩民”(只玩竞彩足球,不搞撞大运的,但也只是输龄极长、输钱经验丰富的“资深”罢了),后来因为年齿渐增没啥精神头看球,买彩票的兴致也就淡了,不过今年是世界杯年,到时搞不好还要重操旧业梭哈一把。去年曾高价淘回了一张民国时期的老彩票,或许正是因为曾经老彩民的身份引发的心血来潮。昨日上传到店铺时才发现,这还是我在彩票类目上传的第一件藏品,也就是说十年来我从来没倒过这路东西,这不由让我回过头再对它仔细审视了一番,结果还真发现了一些挺有意思的细节。
隔行如隔山,我在查找资料时方知,早在2002年就已有一本专著——《彩票收藏》面世了。大致翻阅了一下该书中关于近代彩票的概述,原来这玩意早在十九世纪中叶(185X年)即传入我国,至晚在光绪年间已极为风靡。只不过我对书中一些“对我国经济掠夺”、“搜刮民脂民膏”之类充满意识形态的论调不敢苟同,话说现在的官办彩票在“博”的本质上与百年前又有何不同呢?呵呵...
言归正传。这张“彩票”正式的名字叫公益奖券,是由华北政务委员会公益奖券办事处发行的,如今虽非孤品,市面上完整品好的却也不多见。华北政务委员会前身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抗战时期臭名昭著的汉奸组织,1940年更名后名义上隶属于汪伪国民政府,实则仍是自行其是。此公益奖券便是日伪政权旗下的彩种,每月发行一期。我所藏这张是第48期,发行于民国33年(1944年)12月,以此往前倒推,该奖券始发时间应是在1941年1月。
我找到了一份伪华北政务委员会1944年2月公布的《修订公益奖券规则》,规则共14条,都是大条框而无细则。倒是我所藏这张彩票,背面印着《发行章程摘要》,全是具体操作,正好与上述规则形成完美互补,在此我简单来介绍一下:

公益奖券有甲、乙、丙、丁四组(似乎不一定每期都这样,我所藏第48期已知有甲乙组,丙丁组不详,故以下仅以本期为例),票号为六位数,玩法近似于如今的七星彩(但算法更简单些),全中为特奖,尾数吻合亦能中末奖。除了组名及票面图案不同之外,每组似乎也没甚区别,一个中奖号码开出来各组均通用,这倒是挺省事。每组每期发行20万张,每张10元,由两条组成,撕开5元/条单卖也可以,我所藏这个是完整一张,票面上5元、10元的面值都有,一看背面的章程摘要也就明白了这不是错印。
至于具体的奖金分配,从特奖到末奖一共是八个档位,特奖一位独得40万,末奖中10元,相当于保了本金。除此之外,还有个颇有意思的“安慰性”举措。比如中奖号码是222222,您的彩票是222221或222223也能中5千(相当于三等奖),不至于就因差了一个数而完全懊恼成狗。我以此核算了一下,假设每组全部售出,获得资金为200万元,中奖者全部兑奖,彩金为100.1万元,返奖率为50.05%,符合公益奖券规则第三条“每次得奖金额应为奖券发行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规定。话说这个返奖率与如今七星彩相比也不虚(您不能和竞彩比,那压根不是一个彩种),甚至还略胜一丢丢。
抗战胜利后,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被取缔,公益奖券自然也随之落幕。公益奖券留下的史料较少,其最终发行到多少期,我也没找到明确答案(目前见到的实物最晚是第54期,1945年6月发行)。我还想找些中了这个彩票特奖一夜暴富的人物案例让本文略显生动,也是未果,或许正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中了大奖自己偷着乐便好,何必搞得人尽皆知?此事自古皆然。
我在那本《彩票收藏》中还发现,正好就有且仅有一个对于公益奖券的市场估价,为320元(正好就是第48期双连张,汗,我这张不会就是以前此书作者的旧藏吧)。过了二十年,现在的市场价恐怕还到不了这数了,俺便按此价的75折挂牌出清吧。我忽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市面上出现的老彩票,绝大多数应该都是当年没中奖的。至于为啥存世比较少,估计很多都是像我这种人,没中奖一怒之下就撕了,然后扔进废纸篓,丢他妈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