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印1939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第九总队同学录》的说明

标签:
黄埔军校同学录黄埔军校第四分校黄埔军校16期9总队静思斋影印本 |
分类: 静思斋文献影印本 |
近日在网上见到一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六期九总队同学录》的影印本,心中略起涟漪。一者,我已有一册该总队去台同学的通讯录,但相对于这个总队来说,并非是一份完整史料,此影印本则可立即解决这个问题。二者,相比其他期别,十六期的同学录目前的数量最多,但凡没有的总队,均有添砖加瓦之效。
此影印本看起来效果还可以,要价680元,图文介绍极简略,只说是2005年复制的。卖家是新注册的孔网,店里也就这一本书,路数完全未知,不过我向无与人唠家常的爱好,交易耳,唯买不买也。因此前数次见过别人发的页面截图,我素知此总队原版同学录中并无照片收录(因战时艰苦,没有印制条件之故),考虑了一晚,最终还是决定买下,盖因心中“高大全”的思想作祟吧。
前几日终于到货,可以看出当时复制的还是挺用心,特意选取了一种近牛皮纸颜色的纸张影印,以模仿故纸的颜色。但总体还是有些低于预期,此影印本整体效果发虚,看起来与卖家图片展示的有些差距,仔细比对细节之处发现,也并不是上传的那本。至于“虚”的原因,也许是当时制版的问题,像是数码相机翻拍而非扫描,另则是将原来三十二开的书放大了一倍,这其实并无太大必要。除此之外,同学录中还有少量页面的缺失(比如前面的孙中山、廖仲恺这部分内容),以及部分页面顺序的混乱。
闷在家里两日,至此已完成制版和半数以上同学名录的整体工作,余下的工作,应该在一周内便能完成。对于影印与否,一时让我有些纠结。这种纯文字性质的同学录,看完我所发的名录并说没有照片之后,绝大多数也就罢了。我搞了近十年,这种情况下依然与我联系或表示感谢的人可谓屈指可数,不会超过1%。而此前我也印过两册类似品质的文献,需求的人也是极少。最终,我还是决定干它一炮,不管如何,这份史料总归是有价值的,也能给我这个体系添砖加瓦。时下,“静思斋影印本”类目想再增加新品种,每一步都是异常艰难,看到新增加了一种,便是离我印书百种的目标又进一步,至少我心里颇感欣慰。
至于怎么印,则又是另有思量。首先我先将页面顺序排对了,对于上面所述“虚”的问题,我再将影印本缩回32开原大。至于彩色还是黑白,我用不同的模式测试了三次,最终决定制黑白底版黑白影印,对于文字效果看起来是相对最好的,这种以文字为主的同学录,本也没有太大用彩印的必要,如此操作也可节约成本。至此,静思斋高买低卖的又一“杰作”面世了,嘿嘿,不过这次相比于此前开销万把元买书影印来说可真是省了许多,在我资金日渐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倒也是个可行之道。
说到此处唯有苦笑。由于我不擅社交,这些年来获取资料的唯一渠道就是自掏腰包买原书,有聪明机智的朋友,能跳出纸本获取独家优质电子资源,让我佩服不已。如今这个行业,诸如国家图书馆,有大量馆藏资源和国家资金的支持,编印了一套恢弘的《民国文献类编》和《民国文献类编续编》,加上广东那边的学术机构也不停汇编黄埔军校文献,书印的好坏且不说,资料却是真多。这些公开出版的免费资源再经劣质电子化,“滋养”了孔网差不多90%以上的印书产业链。我便只能精选一些公家漏掉的边角料,用自己愚笨的办法正面刚整个产业链,不过我觉得还是印自己的书更心安些,也对自己制的版更有信心些哈。
闲话少说,下面上图了。另本总队两千余位黄埔同学的英名,也随之发布重现世间(新浪审核中),可参见另一篇博文,希望此举能对一些苦苦寻找的黄埔后人有所帮助吧。
本总队同学名录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d7d7d0102z0tw.html
影印本交流链接参见:http://book.kongfz.com/60940/1917672484/
影印本效果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