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动物园的前身是农事试验场,农事试验场之前又是什么?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报保护单农事试验场旧址北京动物园乐善堂三贝子花园 |
分类: 文保寻踪 |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在写清农事试验场(即今北京动物园)游记正篇时,翻阅了不少资料,对于它的前身和来龙去脉,各种文献上说法众多,细节更是多有差异。这些文献包括清代古籍、近代志书等,大多还算是比较权威的。对于北京动物园这样一个著名的地标,竟有如此纷乱的情况出现,不由让我感到惊奇,也激发了我一探究竟的热情。这大概就是鼓足余勇补写此部分的最初源头。
后来我发现,其实对于上面这个问题,朱家溍、姜纬堂两位先生早已探索并有成果,读完朱先生的《乐善园和三贝子花园的有关史料》和姜先生的《乐善园始末考》,我也就基本上茅塞顿开了。可以想象,在当年缺乏数字化检索功能的条件下,从浩繁的古籍中找出这些蛛丝马迹,汇总完成一篇如此翔实严谨的考据是多么不易,这不由不让我肃然起敬。两位先生如今均已作古,这些成果即便是在当年有所影响,当下怕也是鲜为人知,权威的志书尚且不能明辨,更遑论自媒体时代的“百花齐放”了。
可以这么说,下文所述的全部内容,皆是两位先生的研究考证成果,我是没有这个水平,纯粹是将其精简归纳(两篇原文都很长),借花献佛了。对于每一条考证,原文都有文献出处,在此我也就不再一一注明了。
一、解放前老北京人多将农事试验场俗称为三贝子花园,但三贝子花园其实只是它源头的一部分。三贝子花园最初为私人花园,然始建于何时,三贝子又是谁?这些问题在清代就已说不清楚,在当时一些游记或诗稿提及的主人,诸如康熙第三子允祉、傅恒第三子福康安等,用的都是“相传”,如今引用这些来佐证,当然也都不能算确凿。后来,三贝子花园一度成了文家(据说是内务府官员文铦)的产业,文铦后曾因事被参,被慈禧勒令纳捐,便将此园折抵银子“报效”朝廷,经此“破财消灾”,三贝子花园遂成官产。三贝子花园当时亦有可园、继园等正式名称。
二、农事试验场(今北京动物园)的地界是由三贝子花园、乐善园、广善寺、慧安寺四部分组成。其中,三贝子花园并不是乐善园的延续(据诸如《西城区地名志》等文献中的记载,三贝子花园前身是“乐善园”,此说流传极广,但完全不确),而是在乐善园以西独立存在,互为邻居。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商部奏请成立农事试验场得到批准后,三贝子花园(继园)与乐善园、广善寺、慧安寺这四宗地块合并划拨给农事试验场,总计千亩有余。当时,三贝子花园与乐善园间尚有界墙存在。大体来说,如今的北京动物园西部为原先三贝子花园,中、东部为乐善园之范围。
三、乐善园曾一度作为乾隆皇帝的行宫。在乾隆的御制诗中,多有题咏乐善园的,且不论诗文水平如何,但它们却可谓研究乐善园来龙去脉的重要史料依据。从中可知,乐善园在康熙年间是康亲王杰书园邸,并且当时就已叫这个名字了。后来乐善园疏于经营逐渐荒废,乾隆十二年(1747年)左右,康亲王杰书的后人永恩将此园进献乾隆(因其所在位置是西直门外、长河南岸,如皇帝沿长河走水路出京游玩,则必经此地),经乾隆“妙手”改建,遂成一处皇家园林。后增设总领,乐善园实已具有行宫性质,乾隆本人亦多次来此巡幸。乾隆死后,嘉庆皇帝并没有乃父那么高的“雅兴”,另也有出于国家财政的考虑,于嘉庆九年(1804年)起逐渐将乐善园裁撤并拆除,于是乐善园再次荒废,其作为行宫的历史至此结束,总共有五十余年。另有很多文献从乾隆诗中误读出这里明代就是皇家园林,这种说法则不靠谱。
四、豳风堂、鬯春堂、畅观楼等并非乐善园建筑遗存。光绪年间商部官员因“土脉肥饶、泉流清冽”的原因选定此地为农事试验场场址时,荒废百年的乐善园早已是“屋宇、花木悉经毁弃”的状态,三贝子花园的情况据当事人回忆也好不到哪去。在光绪年间兴建农事试验场时,利用原先乾隆时期留下的大体格局或有之,但诸如豳风堂、鬯春堂、畅观楼这些建筑都是这一时期新建的,自然不能说是乐善园的建筑遗存了。
至此,农事试验场之前的来龙去脉也交代得差不多了,唯广善寺、慧安寺这两处我并未研读相关资料,这次暂且不提。以上这些,原本想糅合在正篇游记中,但因一言难尽,强行植入只会造成篇幅臃肿,面目全非,遂在今日另起炉灶。此番跨行作业,多少有些力不从心,不值方家一哂,但求以正视听。这既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态度,也算是我对两位先生的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