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老字号的故事之(1)——“虎”字商标的周虎臣毛笔

(2019-02-24 18:47:00)
标签:

中华老字号

周虎臣毛笔

傅洪初

分类: 中华老字号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原稿作于2017年,此为2018年修订二稿。
中华老字号的故事之(1)——“虎”字商标的周虎臣毛笔
这一版类似邮票的东东,其实是民国时期上海“老周虎臣锦云氏笔墨庄”的防伪标志。那日我在拍卖网看到它,第一眼就为这“虎”字所吸引,再科普了一下周虎臣,瞬间又被它厚重的历史所打动,于是二话没说,果断拍了回来。今日就来说说它的往事吧。

周虎臣是江西临川县周坊村人,根据周氏宗谱记载,他生于1591年(明万历19年)。周坊村是著名的毛笔之乡,周虎臣从长辈那学得了好手艺,明朝末年,他在家乡创办起“周虎臣笔庄”,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很快声名鹊起。

在漫长的岁月里,毛笔几乎是唯一的正规书写工具,它对于古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远非今人可比。然而一支毛笔,表面上看无非就是一根木棍一撮毛,我觉得在制作的角度,应该并没有什么太高的门槛和地域限制。有道是名无幸至,古代没有如今这般发达的传播渠道,对于这种遍布全国的日用品,周虎臣能把它做出一番名堂,必是有其独到的技艺。

周虎臣笔庄的招牌和技艺被他的后人传承下去。到了1694年(清康熙33年),周家举家迁往苏州,开设了“周虎臣笔墨庄”,这也是官方对于“周虎臣”创办年份的认定。这时周家的掌门人也不知是周虎臣的第几代后人,由于只有一个女儿,他就在1697年,把这门手艺传给了女婿傅善堂。关于从周家到傅家的传承,目前见到的文献中其实存有多种说法,本文以傅家直系后人的说法为准。

凭借着原有的精湛技艺和对湖笔工艺的吸收,傅善堂很快就闯出一片天地。到了乾隆年间,有朝臣向万岁爷推荐了周虎臣毛笔,乾隆用后是赞不绝口,不但敕令周虎臣笔墨庄为其制作御笔,还亲自为“周虎臣”题了牌匾,这无疑就是挂上金字招牌了。据说当时的官员路过“周虎臣”的门面时,都得“武官下马、文官下轿”,足见其声誉之隆。
中华老字号的故事之(1)——“虎”字商标的周虎臣毛笔

1862年,为了躲避太平天国之乱,周虎臣笔墨庄在上海南市兴圣街设立分店,后来苏州店停业,即以上海为总店。到了清朝末年,在第七代掌门人傅锦云的励精图治之下,“周虎臣”又一次迎来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上海的毛笔第一品牌,书法家李瑞清曾赞曰:“海上制笔者,无逾周虎臣。”后来傅锦云将“周虎臣”传给了儿子傅洪初,傅洪初更是一名商界奇才,他紧跟时代脚步,用毕生精力开拓创新,除了在生产工艺上进行革新,创制了多种款式的毛笔之外,又面向国内的著名的书画大师,进行专人高端定制,诸如吴昌硕、鲁迅、于右任、李可染等人都是周虎臣的“忠实拥趸”,在无形中,他们也就成为了周虎臣的代言人。民国时期,商标开始盛行,于是傅洪初在上世纪30年代注册了“虎”牌商标,就是上面图片中的那种样式了。此外,傅洪初还将周虎臣的毛笔远销海外,老周虎臣的“虎牌”毛笔达到了顶峰,名扬四海。
中华老字号的故事之(1)——“虎”字商标的周虎臣毛笔

可惜傅洪初的后人没有再从事制笔业,而“周虎臣”也在五十年代迎来了公私合营的大浪潮,在这个大浪潮中,恐怕当时所有的著名家族企业都难以独善其身。到了六十年代,“周虎臣”的资产彻底收归国有,与傅家再无什么关系了。国家版的周虎臣“收编”了很多小伙伴,产业链条倒是更健全了,但我最欣赏的那种家风和技艺的代代传承,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的“周虎臣”,企业名叫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国营多年下来,获得的荣誉等身,如果都给罗列出来,估计一千字也打不住,就此作罢,只挑选两个要紧的、切题的一说吧。2011年,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旗下的“虎”牌商标,成为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同年,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夫人平素爱好舞文弄墨,在她去年过生日的时候,我默默送给她一套周虎臣毛笔,但由于人在江湖,至今未及操练。至于这百年技艺的精微之处何时才能亲身体会,又是否能增加逼格提升书法造诣,就只能期待下回分解了。


                                                                                      静思斋 于岳
                            2018年6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