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奇缘,一本军校同学录与抗战老兵74年后的重逢

标签:
陆军步兵学校抗战老兵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河南南阳 |
分类: 于公杂谈 |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11——抗战时期的陆军步兵学校同学录
近日受一位黄埔后人委托,我影印了一册抗战时期的《陆军步兵学校第四期同学录》,翻开书页,三年前的一幕忽然浮现心头,这是我与它原来的主人——河南南阳黄埔抗战老兵高尚志先生的一段往事。
这一册《陆军步兵学校第四期同学录》的原件,是我2012年在湖南的一家店铺所购,由于我一直优先整理黄埔军校史料,故这本收到后只粗略翻阅一遍,就一直搁置下来。2017年6月我开始整理这份史料,当我翻开扉页时,发现了原主“高尚志”的题签和名章。我随手在百度查询,惊讶地发现了一篇2015年关于高尚志老先生的新闻报道,当年他已是101岁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
那一晚我心潮很澎湃,我利用自己收藏的文献帮助过数以千计的人找到长辈的资料照片,但却从未“帮助”这些文献找到过它们原来的主人,这种千载难逢的巧合,亦是我不曾想象的。根据经验我判断这本书不会是解放后从高家流出来的。那高老先生还健在吗?如果他再次看到这本同学录会是怎样的感受?第一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来自河南志愿者的反馈,高老健在!我很庆幸我耽搁的这五年还没有造成遗憾,于是,我立即着手安排了一次“老书回家”之旅。
一个星期后(2017年6月23日),在南阳当地志愿者焦国强老师等人的帮助下,我来到了南阳市宛城区蔡庄村高老的家中。寒暄之后,我得知高老出生于1916年,如果不按虚岁计算,那时是101岁,在我所拜访过的多位黄埔老人中,他是期别最早、年龄最大的一位。为了给他一份惊喜,之前并没有对他透露我的来意,焦国强老师也故意卖了个关子,他问高老,您当年在步兵学校毕业时,可有一本同学录纪念册?高老显然是对于这突兀的一问有点蒙圈了,思忖一会,才比划着说当年是有这么个东西,不过早丢啦,早丢啦……焦老师喊:您看看我们今天带来了什么!
我赶紧把“宝贝”拿出来切入正题,高老乍见之下不由愕然,随即发出爽朗的大笑,我想这份惊喜恐怕是来得不小,这也是对我第二个问题的最好答案吧。高老回忆说,这本同学录是1943年常德会战那会,在湖南行军途中遗失的。也就是说,在那之后高老从未见过它,至今已是74年了。这与我之前的判断和从湖南购得完全吻合,天知道这本书曾经历过怎样的辗转曲折,但它能够幸运的存世并与原来的主人重逢,这无疑是一段奇缘了。
图3:当年盖的那枚名章,高老竟然保留了下来
大家对黄埔军校肯定都不陌生,但这个陆军步兵学校恐怕就没几个知道的了。其实这所学校从所学知识的层次来说,犹在黄埔军校之上,属于深造性质。高老本是黄埔军校第二分校15期8总队出身,1939年毕业后分配到53军参加抗战,因战功从少尉排长累升至上尉副营长后,才被派赴广西全县的陆军步兵学校西南分校继续深造的。当时我曾对高老做了一个简短的访谈,相关文章投稿于《黄埔》杂志,因为杂志排期缘故,于今年第一期方才刊出。关于高老的生平经历,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请看《黄埔》上发表的那篇文章即可。
在我前往南阳拜访的一年之后,高老以102岁的高龄仙逝。很庆幸,我曾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给他送上过一份快乐,让他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英姿。又有些遗憾,他没能等到看到自己作为主角登上《黄埔》杂志的一刻。犹记当时离别,腿脚不便的高老坚持起身送别我等,今睹物思人,鼻子忽然有些酸了,故提笔记下这段往事,以资留念。
前文链接:民国时期老北京名校弘达中学的点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