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泰山石刻之唐摩崖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旅游攻略摩崖石刻唐玄宗纪泰山铭 |
分类: 文保寻踪 |
本篇图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首发百家号:http://baijiahao.baidu.com/builder/preview/s?id=1606498940109877891
上一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寻踪讲的是泰山脚下的冯玉祥墓,这一篇咱就往山上看。作为五岳之首,泰山的风景也许不是名山中最美的,但其厚重的历史人文放眼全国恐也无出其右者。泰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两处,分别是泰山古建筑群(2006年第六批)和泰山石刻(2001年第五批),此外,省级文保单位的数量就多不胜数了。
泰山古建筑群,从山脚下的关帝庙开始,一路上去,包含的范围可能相当广泛。由于越在下面游人越多,很多建筑被人“占山为王”殊难拍摄,我事前也没有仔细研究好具体范围,这一处全国文保此番就不作专文介绍了。至于泰山上的石刻,我看有统计说足有1800余处,但这其中被列入全国文保范畴的,年代仅限于北齐至唐代,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那应该就只有两处可以算(立了牌牌的)。一是经石峪的《金刚经》摩崖,这个年代被认定为北齐,二是大观峰下的唐摩崖。至于其他什么宋摩崖民国摩崖的,就不算啦。
说来倍感惭愧,经石峪的这一处,需要走一条岔路过去。我们哥们几个一路吹水,沿着主路直奔玉皇顶而去,浑然未觉有岔路的存在,就这么错过了。算毬,泰山我肯定也还会再去,这个遗憾就留待下次弥补吧。行过中天门、十八盘、南天门、天街、碧霞祠......方才看到唐摩崖,到这里离玉皇顶就已非常近了。我们一路爬将上来,大概用了四个多时辰,累的臭死(巴士缆车流,直达山顶自可毫无压力)。
泰山唐摩崖,又称《纪泰山铭》、《东岳封禅碑》,碑文是大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泰山封禅时亲笔书就,翌年刻石,应是泰山上现存年代最早的“御笔”(秦始皇封禅时,碑文是李斯所撰,残碑也在岱庙),江湖地位无人可比。所谓封禅,指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历史上曾在泰山封禅的皇帝仅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位,宋代以后,自也有皇帝登临过泰山,只是不再搞封禅这一套了。
泰山封禅时的唐玄宗正当盛年,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的李隆基,意气风发,如果时光就停留在这一刻,那他无疑是一位千古明君。唐玄宗这幅《纪泰山铭》通篇千余字,格局恢弘,书法造诣也很精深,我也是才知道他还是唐隶书的代表书家。《纪泰山铭》刻石后通高12.3米,字迹金光灿灿,与旁边的一众摩崖相比,倒也真是“一览众山小”。毫无疑问,这是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惊天杰作。
图6:唐玄宗之《纪泰山铭》
我当时在观摩这幅杰作的时候,倍感赞叹,唯有一点小疑惑,就是看起来显得太新了些,似乎有违“修旧如旧”的原则。回来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它的原貌本也就是光彩照人的,并非是今人臆造,这我也就释怀了。大观峰下,游人如织,想站在下面静静的欣赏一会,总有拍照的人撵你。好吧,如果现场看了没过瘾,还可以去买一本武汉古籍书店影印的《明拓唐纪泰山铭》回家观摩。
我细细的品读这篇文字,不由对开元时代的唐玄宗产生不少崇敬之情,尤其是最后那句“道在观政,名非从欲”,即便是搁在今日,诚也是金玉良言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