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话

分类: 于公杂谈 |
原文写于2017.12.31
忙碌、焦躁夹杂快乐的2017年行将结束,2018年也仍会是毫无耐心、忙成狗并寻找快乐的主题。受闺女流感之影响,这几日过的几乎内分泌失调,此新旧交替之际,也只好仓促之间循例BB几句——多余的话。
静思斋2017年的账目早在27日晚就已完成审计,尚多可喜之处。而我觉得本年最大的成就,就是淘宝一搜,蔚然成品牌的静思斋影印本。我将与好友继续加大力度,但教淘宝不倒闭,来年更上一层楼。静思斋的精印本,也算是开了一个先河,从业数年,此类开山之作也干了几回,诸如批量成体系的倒台湾票证,人工整理史料借助网络传播等等。有道是“一直被模仿,随时被超越”,这每一项事业的开创,都是如履薄冰,冷暖自知,实在是殊难忘却。
且来装个B,制作这些影印本是为了什么呢?我与好友认为:1、此举能对历史工作者、爱好者提供一些便利;2、对相关后人收藏、缅怀长辈的历史提供一些帮助;3、对史学之发展、史料之运用有微薄之促进。话是这么说了,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然而如今信息化高速发展,就以史料这一窄窄的行业,查询的渠道日益增多,运用的手段日益广泛,操作的同行越来越多。抛开这些影印本,对于索要照片或资料的的人,我也在今年逆风而行,悍然拒绝再提供免费午餐,这既是我生活负担带来的真实压力,也是我五年来无偿提供千余张照片之后,对世态炎凉的一些感触。
前段时间,我给自己写了个颇为得意的座右铭,曰“在史学之门外,作藏界之清流”。有些人可能要讲MMP了,说你到处收费,清JB什么清啊。但是非自在我心,不需任何解释。2018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我将继续坚守此座右铭。因为我没有所谓所谓史学家的科班出身和砖业功底,没有志愿者们那般高尚的精神情操,也无意于在收藏界有任何多余的人情世故,最重要的还是完全没有时间。因此我不属于史学界、收藏圈、志愿者等任何一类人群,只是only
one people,这才是我最享受的状态。
要坚守的还有做业界良心,无论是所做的哪一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至少我是从不会羡慕或嫉妒别人取得了什么更高的成就,或妄图攀上哪根高枝,或希冀于天上掉馅饼。名无幸至,我深感唯有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才是硬道理,故不惜常年日理万鸡。
忙归忙,但新年也有几条绸缪已久的旅游计划,诸如川陕十日游、砖家泰山二日游、山东沿海X日游、云台山X日游,但愿诸事顺利,皆能遂愿。
2018年,做一个广大路人和敌人眼中又臭又硬让人膈应的鸟人,做一个让家人朋友感到可靠的好人,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