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连州个人作品研讨会
今天说说著名摄影评论家鲍昆先生对我作品的评价,他的评论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更深刻的认识了作品的价值——用我的影像记录集体的历史。
看过了我的《行走中国》画册后,鲍昆先生激动的对我的作品进行了评价,他说我的作品是这些年来他特别希望看到的东西,看似随意,似乎不精心的结构,并没有过分的强调光线、视觉冲击力,却保留了摄影最大的作用——记忆,这种记忆是对我们看到的,走过的真实记录。
从我的作品内容上看,可以看到环境、景观、文化,还有很多肖像,人物的表情、服饰等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许多摄影人在追求光影的过程中,已经被忽略了,这种情况在八十年代就存在了,那时整整一代摄影师都把这些东西放弃了,而是一味的去追求所谓的现代感,现在看来除了作为一种媒体规律上的探讨,做过一点贡献,其余一点价值都没有了。
他说摄影人20多年来,集体失忆了,从所谓现代摄影人的作品中,看不到那个年代的历史记录,而我的作品将真实的记录下这个时代的影像。
著名摄影评论家鲍昆先生评论原文
宋靖的作品看似随意,不精心的结构,实际上是这些年来我特别希望看到的东西,因为过去我们把摄影整得很过分,什么光线、冲击力,实际上摄影最大的作用就是一个记忆,很多批评家、理论家把摄影越说越走形,其实很简单,摄影就是一种记忆,这种记忆会把我们所看到的,走过的记录下来。我想可能再过20年看这些照片,就是另外一种感觉,实际上宋婧的作品信息量非常大,所以要细看,可以看到环境、景观、文化,还有很多肖像,他们的表情,他们的服饰。我们许多摄影人在追求光影的过程中,把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忽略了。这种情况在80年代初就存在了,那时整整一代摄影师都把这些东西放弃了。当时一大帮人追求所谓现代的摄影,追求所谓的现代感,现在看来一点价值都没有。当然作为一种媒体规律上探讨,可能做过一点贡献,但是这种贡献在现在看来,我感到实际上意义不大。
所以说,我们摄影人20多年来,应该说集体失忆了。整个80年代,现在看就剩下不到几个人,如李小斌等。这30年实际上真是我们血的经验,如果说你只想做一名摄影人,那么我想就应该是平常的认真的观看记录。

摄影评论家鲍昆先生与各位摄影专家共同观看我的作品

摄影评论家鲍昆先生认真观看我的作品集—《行走中国》画册

摄影评论家鲍昆先生对我的作品进行点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