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先生论作文教学
(2010-02-25 21:35:20)
标签:
吕叔湘作文杂谈 |
分类: 学习笔记 |
吕叔湘先生论作文教学
(续前篇)
吕老对作文教学的见解颇为深刻,特将重要的观点整理如下:
1、
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是内容空洞。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谈些“题中应有之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他们集体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还有一种毛病是内容杂乱。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多做些光写大纲的练习。
2、
此外,结合语言训练,还可以练习口头作文,一小时也能轮到三五个学生。结合语言训练来教作文还有一个好处:使学生认识到作文和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免得拿起笔杆来就要摆架势,就要用些“高深”的字眼,造些“复杂”的句子,甚至说些云里来雾里去,连自己都莫名其妙的话。
3、
我觉得小学和中学对作文的要求应该各有重点。小学里应该重视写字和造句,对于内容的要求不要提得太高。到了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词句问题应该已经不成大问题了,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要求内容安排得好,有条理,有层次,不颠倒错乱,不乱用“因此”、“但是”等等,也就是说,要有逻辑性。然后才是词句问题,要求用词恰当,句子通顺不呆板。最后看它有没有错别字,以及写字是否清楚端正。
4、
命题作文要注意什么呢?题目要出得好。题目出得不好,学生就只好抄书抄报。所谓题目出得不好,就是学生生活里头没有,他无话可说,写不出来。题目要出得学生生活里头有。题目要出得合适,要就他具备的条件来出。
我们叫他做作文,无非是看看他会不会把脑子里有的东西很好地组织起来,很清楚地表达出来,让他做一点练习,不是让他变戏法……还有一个办法呢,就是给他创造条件,带他到一个地方参观,再作文。
5、
命题作文是比较高级的,是比较需要动脑筋的。但是,另外也可以布置一些不需要这样做的练习,如改写。假如念故事、短篇小说也可以,让学生把它改编成一个短的剧本,或者念了一个剧本,让学生改编成小说,改写成故事。还有缩写,这一段比较长,有一千两千字,让他压缩成300字或者500字,把里头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遍,也是一个办法。也可以用听写。老师讲一件事或者一个故事,讲一样东西,老师讲的时候不许他写,让他脑子里记住,讲完以后把它有条有理地写出来,也是一种练习。或者给他一些材料,这材料是乱的,譬如若干句话不按逻辑的顺序,词句也不一定都很通顺,就把东西交给他,让他整理出来,把句子弄通顺,前后次序安排得合理,这也是一种练习。
这种练习,好处是同学有现成的材料,无需由自己去找内容,内容摆在这里了,让你找一个最好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6、
领导要求精批细改,家长也这样要求。实际情况是:学生是不是会认真地看经教师精批细改过的作文?大部分学生拿到作文后,先看给我评了几分,然后看后头批语,几个字,怎么批,完了,抽屉里一放,算了。老师的精批细改埋没了,叫做徒劳无功。
我主张挑那么几篇,有写得好的,有中等的,有写得差的,有代表性的作文,挑几篇精批细改,其余的大致看一看,把主要的问题给他写那么两三句在那里就算了。然后这个作文不是发完就算了,要专门用一节两节课,把精批细改的文章在课堂里讲评。先念一段,然后说我是怎么改的。如有条件,把原来的作文油印出来,每个学生拿一份,听老师讲,他的毛病在什么地方。从整个讲,毛病在什么地方,这一段问题在哪里,这一句有什么不好,这个字为什么是用错了,细细评讲。这篇文章的作者当然得益,其他同学也同样得益,因为大致毛病差不多。讲的时候不一定改的都讲,只需要讲两篇三篇,时间够就几篇都讲一下。这就有一个问题,说老师老是改他的文章,为什么不改我的呢?当然,老师应该出以公心。假如每个学期做作文10次,每次改5本,那么,正好轮着每个人改一次。大家没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