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 《上邪》 《饮马长城窟行
(2015-10-14 22:59:07)
标签:
转载 |
第十八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了解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熟读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梳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2、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味,培养良好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诗歌中的想象
3. 通过对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赏析诗歌。
难点:
课时安排: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2.资料积累
(1)追溯背景
《上邪》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这是一篇女子自誓之辞,连用五件不可能有的事为誓,用以表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叙写五事,或用三言,或用四言,语句跌宕,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饮马长城窟行》,又名《饮马行》,最早见于《文选》题为“乐府古辞”。《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瑟调典》。这是一首闺妇思夫的诗,上半部分写闺妇因丈夫久出不归,日夜怀念的孤凄之情;下半部分写闺妇接读丈夫来信时的惊喜情状。本诗情切语真,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文体知识
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的不同点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3)课文全解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
译文:老天啊!我想同意中人您相爱,长久地使到爱情永不断绝衰退。只有高山没了峰顶变成平地,江水
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断流枯竭,
冬天打雷雷声隆隆,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
译文: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
宿昔梦见之。
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他乡各异县,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
海水知天寒。
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客从远方来,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
中有尺素书。
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
上言加餐饭,
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
3.字词积累
(1)正字音
雨(yù)雪饮(yìn)马烹(pēnɡ)
上邪(yé)夙(sù)昔遗(wèi)我
各自媚(mèi)
(2)辨字形
暧(ài)暧暧
媛(yuán)名媛
契(qì)房契
锲(qiè)锲而不舍
譬(pì)譬如
臂(bì)手臂
璧(bì)璧玉
壁(bì)墙壁
掇(duō)掇拾
缀(zhuì)连缀
惙(chuò)惙惙
辍(chuò)辍学
(二)阅读文本
1.诵读文本
【问题投放】《上邪》和《饮马长城窟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活动】诵读品思,分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教师巡回参与,引导学生诵读品思,从整体上初步感知。
【整合答案】《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上邪》共九句话,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非常明确地倾诉了自己如火的热情和对爱情的忠贞。《饮马长城窟行》以思妇为第一人称用自叙的口吻写出, 怀念在远方行役的丈夫,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2.质疑问难
【问题投放】自主诵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特别要重视下列句子的翻译。
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⑵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⑶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⑷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⑸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⑹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诵读,边读边根据注释和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的翻译。在翻译的同时把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勾画出来,以备求助于同桌和老师。在个人释义的基础上,分组讨论,解决勾画出的疑难问题。
【教师点拨】教师巡回参与,对于同学们不能解决的随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的环境,选择适当的意项。
【整合答案】
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译文:只有高山没了峰顶变成平地,江水断流枯竭,冬天打雷雷声隆隆,夏天落下大雪,天地合并在一起,那时我才敢同您断绝爱情。
⑵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译文:
⑶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译文: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⑷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译文: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⑸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译文: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
⑹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译文: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3.总结归纳
(1).重点词。
命:使,令。
绵绵:绵延不绝。
夙昔:诗中指“早晚”。一说是昨夜。
媚:亲爱。
(2).通假字
上邪(邪,同“耶”,感叹次词,相当于”啊“)
展转不可见(展转,同“辗转”,诗中指丈夫在他乡各地漂泊。一说是思妇梦醒后翻来覆去,反复思念)
(3).多义词
谁肯相为言(问讯,告诉讯息)
下言长相忆(讲)
言
七言诗(一个字一言)
夙
(4).活用词
冬雷震震(名词用作动词,打雷)
夏雨雪(名词用作动词,降下,落下)
4.思考探究:
【问题投放】阅读课文,试理清其思路,并概括其层意。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巡回参与,指导完善。指一生到黑板板演,列出本文的结构层次表。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归纳。
【教师点拨】教师巡回参与,引导学生完善结构图。
【整合答案】《上邪》全诗共9句,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女子在向爱慕的意中人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第二层想象奇特,一连列举出五件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反面证实了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饮马长城窟行》第一层写思妇昼思梦想的殷切和悲伤;第二层写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第三层写闺妇接读丈夫来信时的惊喜情状。
梳理结构
呼告上苍:
山河消失
四季颠倒
天地相合
饮马
长城
窟行
5.归纳要点
【问题投放】本课二首诗的中心主旨分别是什么?试作概括。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诵读,边读边根据每首诗各个层次的内容总结归纳。
【教师点拨】首先要理清每首诗所写人、景、事,然后把握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整合答案】《上邪》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它描述了一位女子对天发誓,一连列举出五件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反面证实了女子不为险恶环境所吓倒,一定要白头偕老,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的决心。《饮马长城窟行》写思妇怀念在远方行役的丈夫,表达了妇女苦楚的心情和迫切的盼望。
(三)咀嚼鉴赏
1.精段分析
【问题投放】.为什么说《上邪》是“短章之神品”?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诵读,边读边联系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现手法思考。
【教师点拨】《上邪》全诗只有35个字,语言简短质朴,通俗易懂,想像奇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合答案】本诗是一首情歌,主人公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比平铺更有情味。主人公设想了五件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2.鉴赏典句
【问题投放】下列诗句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试作赏析。
(1).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2).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诵读,边读边联系诗句的艺术特色或表现手法思考
【教师点拨】(1)“枯桑”“海水”还知“风”“寒”,物都如此,作为一个丈夫多年不在身边的女子,又是多么的孤凄呢!(2)“绵绵”,连绵不断之貌。这里语义双关,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整合答案】(1)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2)“绵绵”一语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绵绵不断的情思。“远道”指远行在外的丈夫。这两句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写得非常巧妙,起作用的一是草本身的特征——“一年一度春草绿”,鲜明地表现时序之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另外在空间的展铺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四)挖掘内涵
【问题投放】《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师点拨】着重把握三首诗的人物个性特点。
【整合答案】相同点: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不同点:《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女主人公以死殉情的清醒和刚烈。
(五)探讨写法 写作指津
【问题投放】《上邪》与《饮马长城窟行》在写作方面有何特色?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其写作手法
【教师点拨】《上邪》采取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层层推进,一口气列举了五件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来表示自己对爱情的决绝追求。《饮马长城窟行》则采用委婉细腻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抒写自己对丈夫的无限思念。诗中特别采用了比兴的手法,使诗显得意蕴深厚,缠绵悱恻,意味隽永。
【整合答案】答案《上邪》主要采用主观直接抒情的手法。言简意深、想像奇特。《饮马长城窟城》主要采用比兴手法,语言清新通俗,别具一格。
(六)课内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上邪》与《饮马长城窟行》,对诗歌关键词语进行了理解,赏析了重点诗句,深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体会女主人公坚贞不渝积极向上的爱情观,感受古代真挚而热烈的爱情美。课后大家再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背诵默写诗歌。
1.下列句子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③.谁肯相为言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4.下列对于课文诗句大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答案:
1.
2.
3.
4.
5.
(八)拓展延伸
精段阅读与鉴赏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阅读《上邪》,完成(1)-(2)题。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乃敢与君绝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2).这首诗以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表现了自己怎样的爱情态度?
阅读《饮马长城窟行》中的片段,完成(3)-(4)题。
(3).“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评价这首诗说:“起句不凡,展转难测。行人之不可见可知,思妇之不见之恨亦知。”试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2.( 2007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3.语言表达与应用
请根据下列语句,给“流星雨”下定义。
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
①流星雨是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流星雨发光的原因是受大气摩擦。
③流星雨发出的光亮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
④流星雨如下雨一般。
答-------------------------------------------------------------------。
4.古代诗歌鉴赏(2007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是以连绵不绝的青草起兴,抒发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这时汉乐府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4).诗歌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念之情的缠绵殷切。
2.⑸答案:D(占数量,居半,有一半)
⑹
⑺答案:B("他最终未接受"错,原文"辞不许"的意思是贺仁杰推辞而皇帝不许,最终他收下了并拿回去告诉了他的母亲,然后将这笔钱财分给了宗族之人)
3.解析:根据写一单句的要求,首先应确定句子的主干,陈述对象应是“流星雨”,注意下定义的格式,据此选定句①为句子主干,然后将句②③④作为修饰限制语合理地嵌进句①中。
答案 :流星雨是流星群在与地球相遇时,因受大气摩擦发出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般的光亮而又状如下雨的一种自然现象。
4.
赏析:(一)、王维《秋夜独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