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备考文言考点三: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和用法
(2009-11-05 21:28:03)
标签: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活用校园 |
分类: 高考备考 |
【直击高考】
理解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两个知识点,前者为古汉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后者为词类活用,即一个词在特殊语境下临时充当另一个词,如名词、动词以及形容词的活用,以及活用后呈现的使动用法、意动现象等。在高考实际中,除个别省市外,特殊句式很少单独出选择题;而词类活用的词也只是出现在实词考查的选择题中。但是,在文言文翻译中,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两个知识点就成为考查的重点。高考中,一个特殊句式或某个活用的词语,往往也是单独赋分的。
复习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应该紧密结合课文,理清课文中出现的相应句式类型,以及词类活用情况,结合平时测试的实际,反复练习,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标。
【典例精析】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的“也”,不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吴起者,卫人也
B.且鲁卫兄弟之国也
C.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D.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汉语中特殊句式的判断。此题表面上是考查“也”在句中的作用,实则考查对判断句的掌握。判断句有“……者,……也”表判断,“……者,……”和“……也”表判断,还有“乃”“即”“则”“为”“皆”“耳”“非”(否定判断)表示判断,考生必须先明确判断句的句式特点,才能准确答题。A项是最常见的判断句,“……者,……也”表判断。B项“……也”表判断,C项虽然也用了“……也”的形式,但只是陈述语气。D项中,
“也”表判断。答案:C
【难点扫描】
如何正确理解并解答古汉语中的特殊句式试题。
【化难为易】
分类归纳特殊句式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白居易《养竹记》)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
B.疏其间,封其下
C.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D.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古汉语中词类活用情况。古汉语中,很多词语的语法功能都不固定,活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考生需要明词类活用的多种情况,以准确判断属于哪一类型的活用。可以从词语本来的词性入手,结合活用情况加以判断。A项中的“履”是名词,本义为“鞋子”,在此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走,步行”;B项“疏”是形容词,“疏朗”的意思,活用为动词,且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疏朗”;C相“异”也是形容词,“不同”的意思,活用为动词,也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不同”;D项中的“闻”为动词,本义为“听见”,作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听见”。答案:A
【难点扫描】
如何正确理解并解答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试题。
【化难为易】
区分词类活用的具体情况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溽,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
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苏辙《东轩记》)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
(2)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
(3)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
【思路点拨】
文言文翻译需要注意句式,无论是哪种句子,都必须把握。(1)句中有省略,主语“余”需补充,“坐市区”为“坐于市区”。“税”为名词作动词,收税。“寻尺”是固定说法,指“一点点小利”。(2)句中也有省略,“及来筠州”为“及(余)来筠州”,“
勤劳盐米之间”应为“勤劳(于)盐米之间”。“勤劳”为古今异义,意思是“辛苦操劳”。(3)句为被动句,“谴”虽没有被动词,但这里表被动,为被谴,即“遭到贬谪”之意。翻译中都需要补充清楚和落到实处。答案:(1)白天我得坐守在市场上,卖盐沾酒,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买卖人,为尺寸的小利争执来尽我的职责。(2)等到我来到筠州,每天为盐米这些琐事辛勤操劳,没有一天休息的时间。(3)我已经因为被贬谪到这里,虽然知道受职事束缚的危害而情势上不能离开。
【难点扫描】
如何正确理解和翻译特殊句式和活用词语。
【化难为易】
翻译特殊句式要符合现代汉语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