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报任安书》之李陵事件

(2009-07-18 20:35:59)
标签:

报任安书

李陵事件

文化

分类: 教学资源

【原文】
且事本末未(事情的前因后果)易明(明白)也。仆少负(依仗)不羁之才(不受拘束的高远之才),长无乡曲(同乡)之誉(称誉),主上幸以(因)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伎”通“技”,奉献微薄的才能),出入周卫(指防卫周密的宫禁)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比喻二者不可得兼。喻自己忙于职守,无暇他顾),故绝(断绝)宾客之知(了解),忘(忘掉)室家之业(事务),日夜思竭(竭尽)其不肖(微不足道)之材力(才能力量),务壹心营职(专心一意做好工作),以求亲媚(信任、宠幸)于(被)主上。而事乃(竟然)有大谬不然(完全不是这样)者。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在朝廷做官),素(从来)非相善(相互交好)也,趣(通“趋”,接近、进取)舍(退止)异路(完全不同),未尝衔杯酒(喝过一次酒)接殷勤之欢(表达友好感情)。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独特之人),事亲(侍奉双亲)孝,与士(结交能人)信(讲信用),临财(面对财务)廉,取予(得到给予)义(符合礼义),分别有让(指对有差别的事物肯于退让),恭俭(恭敬谦卑)下人(居于人下,甘居人后),常思奋不顾身以徇(通“殉”,为……而死)国家之急(急难)。其素(历来)所畜积(养成的、积聚的品德)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风度)。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考虑),赴公家(国家)之难(危难),斯(这)已奇(少见)矣。今举事(行事)壹不当(恰当),而全躯(保全自身)保妻子(保护妻子儿女)之臣随而媒孽(酿酒的酒曲。引申为扩大,夸大)其短,仆诚(确实)私心(内心)痛(痛惜)之。且李陵提(率领)步卒不满五千,深践(踏入)戎马之地(军事要地),足历(经过)王庭(匈奴王的住地),垂饵[于]虎口,横挑(挑战)强胡,昂(昂首面对、昂首迎敌)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超过自己军队的人数)。虏(敌人)救死扶伤不给(jǐ,顾不上),旃(通“毡”)裘之君长咸(都)震怖(震恐害怕),乃悉征(征召)左右贤王,举(率领)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转战搏杀)千里,矢尽道穷(尽、完),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堆积)。然李陵一呼劳军(慰问士兵),士无不起躬(站起身)流涕,沫(huì,通“頮”,洗脸)血饮泣,张空弮(quān,弩弓),冒白刃,北首(面朝北方)争死敌(与敌人拼死)。陵未没(失陷于匈奴)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举起酒杯)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传来),主上为(因)之食不甘味,听朝(上朝听政)不怡(不高兴)。大臣忧惧,不知所出(说什么、做什么)。仆窃(私下)不自料(考虑)其卑贱(地位低贱),见主上惨凄怛悼(悲伤痛苦),诚欲效(表达)其款款之愚(诚恳的忠心),以为(认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好吃的东西自己不要,分财物时自己要最少的),能得人之死力,虽(即使)古名将不过(超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观察他的意思),且(将)欲得其当(恰当的机会)而报(回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摧毁打败的),功亦足以暴(显露)于天下。仆怀(心中)欲陈(陈说)之,而未有路(机会)。适(恰好)会(遇上)召问,即以此(这些话)指推言(阐述)陵功,欲以(用来)广(宽慰)主上之意(心意),塞(堵塞)睚眦(怒目而视)之辞(言词)。未能尽明(完全表达清楚),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败坏,中伤)贰师(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广利是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武帝为提拔他,派他征匈奴,李陵协助。李陵被围,李广利坐视不救。司马迁替李陵说话,所以武帝认为他有意中伤贰师将军),而为(替)李陵游说,遂下于理(大理寺,古代的司法官)。拳拳(忠诚恭谨的样子)之忠,终不能自列(陈述,罗列)。因为诬(污蔑)上,卒从吏议(皇上最终同意了法吏的判决)。家贫,财赂(财产)不足以自赎(赎罪),交游(交往的朋友)莫救(救助),左右亲近不为壹言(说一句好话)。身非木石,独(单单)与法吏为伍,深幽(囚禁)囹圄(监狱)之中,谁可告愬(诉说)者!此正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这样)邪?李陵既生降(投降),隤(通“溃”,败坏)其家声,而仆又茸(住进)之蚕室,重(更)为(被)天下观笑。悲夫!悲夫!(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译文】
而且,事情的前因后果-般人是不容易弄明白的。我在少年的时候就没有卓越不羁的才华,成年以后也没有得到乡里的称誉,幸亏皇上因为我父亲是太史令,使我能够获得奉献微薄才能的机会,出入宫禁之中。我认为头上顶着盆子就不能望天,所以断绝了宾客的往来,忘掉了家室的事务,日夜都在考虑全部献出自己的微不足道的才干和能力,专心供职,以求得皇上的信任和宠幸。但是,事情与愿望违背太大,不是原先所料想的那样。

 

我和李陵都在朝中为官,向来并没有多少交往,追求和反对的目标也不相同,从不曾在一起举杯饮酒,互相表示友好的感情。但是我观察李陵的为人,确是个守节操的不平常之人:奉事父母讲孝道,同朋友交往守信用,遇到钱财很廉洁,或取或予都合乎礼义,能分别长幼尊卑,谦让有礼,恭敬谦卑自甘人下,总是考虑着奋不顾身来赴国家的急难。他历来积铸的品德,我认为有国士的风度。做人臣的,从出于万死而不顾一生的考虑,奔赴国家的危难,这已经是很少见的了。现在他行事一有不当,而那些只顾保全自己性命和妻室儿女利益的臣子们,便跟着挑拨是非,夸大过错,陷人于祸,我确实从内心感到沉痛。况且李陵带领的兵卒不满五千,深入敌人军事要地,到达单于的王庭,好象在老虎口上垂挂诱饵,向强大的胡兵四面挑战,面对着亿万敌兵,同单于连续作战十多天,杀伤的敌人超过了自己军队的人数,使得敌人连救死扶伤都顾不上。匈奴君长都十分震惊恐怖,于是就征调左、右贤王,出动了所有会开弓放箭的人,举国上下,共同攻打李陵并包围他。李陵转战千里,箭都射完了,进退之路已经断绝,救兵不来,士兵死伤成堆。但是,当李陵振臂一呼,鼓舞士气的时候,兵士没有不奋起的,他们流着眼泪,一个个满脸是血,强忍悲泣,拉开空的弓弦,冒着白光闪闪的刀锋,向北拼死杀敌。当李陵的军队尚未覆没的时候,使者曾给朝廷送来捷报,朝廷的公卿王侯都举杯为皇上庆贺。几天以后,李陵兵败的奏书传来,皇上为此而饮食不甜,处理朝政也不高兴。大臣们都很忧虑,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我私下里并未考虑自己的卑贱,见皇上悲伤痛心,实在想尽一点我那款款愚忠。我认为李陵向来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能够换得士兵们拼死效命的行动,即使是古代名将恐怕也没能超过的。他虽然身陷重围,兵败投降,但看他的意思,是想寻找机会报效汉朝。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但他摧垮、打败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人显示他的本心了。我内心打算向皇上陈述上面的看法,而没有得到适当的机会,恰逢皇上召见,询问我的看法,我就根据这些意见来论述李陵的功劳,想以此来宽慰皇上的胸怀,堵塞那些攻击、诬陷的言论。我没有完全说清我的意思,圣明的君主不深入了解,认为我是攻击贰师将军,而为李陵辩解,于是将我交付狱官处罚。我的虔敬和忠诚的心意,始终没有机会陈述和辩白,被判了诬上的罪名,皇上终于同意了法吏的判决。我家境贫寒,微薄的钱财不足以拿来赎罪,朋友们谁也不出面营救,皇帝左右的亲近大臣又不肯替我说一句话。我血肉之躯本非木头和石块,却与执法的官吏在一起,深深地关闭在牢狱之中,我向谁去诉说内心的痛苦呢?这些,正是少卿所亲眼看见的,我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正是这样吗?李陵投降以后,败坏了他的家族的名声,而我接着被置于蚕室,更被天下人所耻笑,可悲啊!可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