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安金
王安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420
  • 关注人气: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年有余》教学反思

(2009-06-04 23:25:08)
标签:

年年有余

鱼纹

纹样

鱼形

教学反思

中国

教育

分类: 研修路上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八册

《年年有余》教学反思

                     绥阳县大路槽乡文山小学   王安金

本堂美术课《年年有余》是浙美版第八册的内容,借用大路槽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紧张有序的40多分钟,现在回想起来历历在目。为了及时总结教学得失,现就执教情况作如下反思:

一、《年年有余》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所以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强教学流程设计,尊重学生个性表现,强化师生互动交流,建构大美术课堂等,凸显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目标明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打破常规,开放教学。平常的美术课教学可以说很多时候都属于“封闭教学”,对美术素养、文化情境很少关注,多是教师简单组织教学,学生或临摹或随意几笔就完事。对于美术教材中所承载的生活信息、文化涵养、艺术素养等关注太少,致使美术课平静如水,很少发现一点智慧的涟漪。而本堂课,注重从生活导入,用中国鱼文化作铺垫,以“年年有余”贯穿始终, 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了鱼纹设计和鱼纹在圆形内的装饰的学习引导,让学生初步对鱼纹以及鱼纹装饰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可以在学生的具体作品中得见)这样让美术课不再是单调的技能传授和训练,而是在美术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让学生在具体的文化情境中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巧用多媒体,拓宽视野,丰富内涵。本课教学中用到的许多鱼的图片和鱼的资料都来自网络,并借助多媒体来展示,这为丰富课堂提供了保证。美术首先应该有欣赏,在其基础上,激活思维,诱发兴趣,让学生眼前豁然,激起表现的冲动,然后才是创作。这样学生站在前人的肩上,站在生活的上层,他的思维才更活跃,创作的灵感才源源不断。所以课堂前10来分钟为学生展示了那么多图片,也致力于拓宽学生对鱼的认识。只有学生了解到形形色色的鱼之后,他后面的设计才会有新意。不然学生要么就照书上画,要么就无从下笔,使学生不能立足于表现内容展开去。

四、突出文化技能并重,彰显生活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认识美术。课中展示了几千年前器皿上的鱼形纹样,展示了木板木刻年画《年年有余》,观看了动画片《年年有余》,课最后还出示了我国不同时期的鱼形纹样,这些有效地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懂得了用夸张和概括这样一种表现形式来表现鱼形纹样,提升学生表现鱼的技能。课中让学生参与的鱼纹在圆形中的装饰,我把此环节放置在祖国60华诞之际,为表达对祖国美好的祝愿而进行设计,这体现了美术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不是束之高阁的把玩物事,而是具有鲜活生命、价值意义的所在。就像有同学在设计的作品上写着“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年年有余”等字样,这难道不算表达了学生的一份爱国情感吗?

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进行鱼纹设计,进行圆形内的装饰是本课的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古代器器皿中的鱼形纹样,了解概括和夸张的方法解决学生单个纹样的造型问题。用年年有余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鱼”的寓意,从而运用到圆形装饰当中,希望把这样一种鱼文化传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积极主动参与,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以上这些是我认为值得肯定的,同样也有很多需有改进的地方,具体如下:(一)、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美术素养了解不够,给教师的引导带来一定的难度。再加之与平常美术课的学习法不同,导致一部分学生感觉有些茫然,无法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只知道自顾自的画,而无法与他人分享其中的快乐。(二)、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没能细致深入,对课堂生成关注不够,脑子里仍然顾及着自己的教学设计,没抱平常心上平常课的态度,感觉有点造作。(三)、对于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还需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真正让同学们分享彼此的作品。

总之每个教师都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在无数的遗憾中觉醒,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成熟,我相信,有了我真诚的反思,对我今后的教学会大有裨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雨中留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