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2018-08-30 07:49:35)
标签:

河南洛阳

旅游

博物馆

杂谈

分类: 足旅八荒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陈展主题为《河洛文明》,通过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北宋时期5大篇章,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河洛文化的形成与演进轨迹,展出文物2000多件;专题展览分为《洛阳珍宝馆》《汉唐陶俑馆》《唐三彩馆》《宫廷文物馆》《古代石刻馆》和《书画馆》6大专题。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商代目云纹铜尊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子申父己鼎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兽面纹铜方座簋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纹铜提梁铜卣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召伯虎盨
1993年发现于北窑西周晚期贵族墓,两侧有一对附耳;在盖子口沿和腹部口沿处,装饰有云雷纹衬底的变形龙纹;腹部下半部分,以四道弦纹装饰,该盨内壁刻有“召伯虎用作朕文考”铭文,推测是西周晚期名臣召伯虎祭祀亡父时所用器物,遂被命名为“召伯虎盨”。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母嫯方罍(商代)

1963年洛阳北窑出土,通高20.3cm,重22.2千克,器形高大,凝重,结构复杂,纹样繁缛,方体,四坡屋顶形盖,四角及体中起扉棱。通体均饰以龙纹,云雾纹组成的浮雕兽面,腹饰龙纹组成的垂叶纹,其中一侧中间有一跃跃欲出的圆雕牛首形鉴,体上八条劲健有力的高棱由圈足直通顶段,显得更加壮伟高大。

它以实用与美术、圆雕、浮雕、图案交,往往纹中有纹,层层套置,各种动物造型达十几种,典雅、庄重,富丽堂皇,兼而有之,堪称商周青铜酒器中极难得的上乘之作。盖内铸“母嫯”二字,当为主之名。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叔牝铜方彝(西周)

32.6厘米,1960年洛阳郊区小李村出土。盖作四面起坡屋顶状,脊有方形钮。通体满饰半浮雕兽面纹和凤鸟纹,有铭文312:“叔牝赐贝于王姒,用作宝尊彝”。郭沫若认为“此器当为武王或成王时这器”。铭文中的“王姒”是“文王之妃太姒”,“叔牝当是文王之子,武王、周公之弟成叔武”。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西周铜编钟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齐侯盂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王者之器——王作铜鼎(春秋)

40厘米,2002年洛阳市西工区27中学春秋大墓出土。洛阳市第27中春秋墓位于洛阳东周王城陵区内,墓形制宏大,带有墓道,是东周一座周王墓。出土的这件铜鼎器型高大,制作考究,腹内铸有“王作鼎”铭文。据此确认,这是洛阳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周王自作鼎。文中的“王姒”是“文王之妃太姒”,“叔牝当是文王之子,武王、周公之弟成叔武”。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前剑为吴王夫差剑

吴王夫差剑已知存世量共有9(截至20145)。吴王夫差剑为春秋末期吴王夫差(495-473在位)时制造的一系列青铜剑。剑身均铸有“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字样。

据资料介绍,现国内外各大收藏机构收藏之吴王夫差剑共九柄,国家博物馆藏2,其余分别藏于香港中文大学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山东省邹县文保所。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河南洛阳中州中路出土吴王夫差剑,通长48.8厘米,宽4.2厘米,圆首,圆筒状茎,窄格。腊部铸铭2行,因锈蚀,仅可见“王夫差……其元用”7字,原本当有“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10字。现藏洛阳博物馆。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饕餮铜鼎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1977年洛阳北窑出土,36厘米,口长33厘米,口宽25厘米。方体折沿,立耳,柱足、腹部四面及足顶均饰突目兽面,云雷纹衬底,系西周方鼎中极难得的佳作。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西晋时期的铜三轮鸠车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华夏第一爵——乳钉纹爵(夏代)

1974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通高22.5cm。为长流尖尾,束腰,平底,三棱足。腹部一侧有五枚横排乳钉,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精美的一件青铜酒具。是洛阳博物馆五大镇馆之宝之一。

爵,是一件酒具。据极导二里头遗址已出土七八件之多,他们的造型以取得了相对固定的格式。他们已从原始的陶爵中分离出来,成为独具特色的酒具。这件爵当置身于精美的商周青铜器中,的确比较朴素,小巧,然而,它却是我国目前发现青铜器中最早的一件。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白玉杯

曹魏(公元220年—265年),1956年洛阳市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高11.5cm。白玉杯是曹魏时期的饮酒器,采用名贵的和田美玉琢制而成。杯体抛光细润,线条流畅。虽没有任何装饰,却给人以美在天然的感受,这与魏文帝曹丕极力推荐简朴的社会风气极为吻合。反应了玉器由浓重的政治等级化向世俗化转变的重要史实。这件玉器精品出土有确切纪年的曹魏墓葬,墓葬虽曾遭到盗扰,但处于角落的玉杯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洛阳博物馆五大镇馆之宝之一。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三彩灯

唐代(公元68—907年),1987年洛阳吉利区,高45.5cm座径22.6cm。三彩灯是唐代使用照明用具。由座、柄、盘、盏四部分组成通体饰绿、棕、白三色釉,座为圆形,覆盆式,表面凹弦纹,并贴圆形宝相花和力士,柄为圆竹体状,似竹节纹,其间和两端分别以莲花与座盆相连,造型优美,釉色鲜艳,是洛阳考古发现中首次发现,更是三彩中极为罕见的艺术瑰宝。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唐三彩嘶鸣骆驼:唐代。体积庞大,造型饱含感情,充满动势,是安菩夫妇墓出土唐三彩中的代表作品。
河南行:洛阳博物馆
古菱齿象化石
史前时期最让人震憾的展品当属一件距今约五万年前的古菱齿象化石,保存的非常完整,长5.7米,高2.8米,古菱齿象躯体雄伟庞大,两根门齿粗壮。河南省的简称“豫”字的右半边,是一个“象"字,也许就是和“大象”有关,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乃至两汉时期,中原一直以来都有大象出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