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届全国新课程中学优质课评选优秀课例点评之《老王》

(2011-06-23 18:10:52)
标签:

教学评价

老王

苏家珍

教育

优秀课例

分类: 教育笔论

     参赛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老王》 

     授课教师:苏家珍

     曾获奖励:市级录像课比赛一等奖,首届全国新课程中学优质课评选优秀课例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的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都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我”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一、教材把握准确

新课标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上。

第一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独特的情感体验,感悟爱的一博大,体察善的魅力,陶冶美的情操;

第二层次: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关注不幸者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善良回报善良。

第三层次(目标细化):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3、体味作者平实朴素文字背后的善良与博大。4、领会作者倾注在底层人物身上的深沉情感。5、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发掘他们身上美好的一面。6、想想自己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

教学重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二、教学创意新颖

1、导入目的明确

    本课导入是从对课文生字词的检查开始的,最后巧妙地借助最后一个词“愧怍”,引出“谁对谁的愧怍?”以思考起,引人入胜,设计实中见新。

2、教学环节富有创意

    教学自破题开始,看到或听到“老王”这么一个称呼,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以强化其普通,为后边的人物分析张本铺垫。

本课主体环节包括四个板块:初识老王——走进老王——面对老王——心灵感悟。板块与板块之间层次明晰,循着思维的发展,逐层深入,剖析人物,叩问内心。从文本中去了解老王的善良,理解作者的以善良体察善良,之后跳出文本,叩问自身是否善良。

3、问题凝练,提纲挈领

本课精心地设计了以下几个的主问题,以实现对重、难点的突破。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带有启发性、思考性,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谁对谁的愧怍?(2)从老王的基本情况里,能感受到他的境遇如何?命运又如何?(3)不幸的老王又是如何对待作者一家的?(4面对善良的老王,“我”们一家又是怎样对待他的?(5)面对老王,别人是否与“我”一样如此对待老王?(6)为什么两者对老王的态度有如此大的区别?事实上课堂教学实现了这一点。尤其是在最后两个问题的提出与分析上,突破了惯常的分析,准确地把握到了文本中潜藏着的人性的对比,以及因时代背景下的人情的冷漠。而这一点更能突出作者关注底层人物身上的深沉情感,对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很有帮助,同时在对比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方向更明确。

三、教学过程比较流畅

    问题的设计相对于课堂上的演绎要简单些。教学过程是一个只可预知不可预制的活动,要把事先设计好的课程实现其教学的意义,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执行力,还需要对课堂有一定的掌控能力。

    我们注意到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主要有:问题引领、交流揣摩、诵读把玩、即时评价、即时纠偏等。但由于苏老师把问题设计得由浅入深,引导的思路明晰,所以在各环节的转承与各呈现方式的接合上没有出现比较生涩的状况,课体显得比较流畅。

四、回归文本,深究细节

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教师是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教师能否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苏老师抓住了本文中的关键句“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并以之为主线,衍生出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通过细节剖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深层内涵。比如对“哑着嗓子悄悄问我”的分析,对“镶嵌在门框里”的分析等等。这些细节恰恰是双方情感交互的具体表现,抓住了细节,也就体味到了情感,理解了文章的深意。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抽丝剥茧般地解读课文的同时,苏老师不时穿插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相关资料,这些课外的资料起到了很好的补充说明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重视朗读

读为心声,读是学习语言的一扇窗口,更是生发情感的一剂良方。能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读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本课的朗读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统一认知,比如对老王基本情况的了解;二是强化词义,对文句关键词语的强化诵读;三是角色扮演,把玩揣摩,比如师生合作朗读作者与老李之间的对话,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准确理解人性的对比意义非凡,它能让学生在换位体验中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让学生在读中求解,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生发情感,是这一节课里所追求的。

六、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课堂语言还有个别不够简练严谨的地方。

2)悟性高学生的领悟作用明显,但也暴露了参与学生的面还是不够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你在他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