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启发、激发和顿悟
(2012-05-04 06:31:46)
标签:
启发激发顿悟 |
分类: 心理培训 |
谈谈启发、激发和顿悟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启发、激发和顿悟都属于心理现象,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些心理现象。三者都是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属于自身认识的提升或者进步。但是,三者又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从我个人实践和理解的角度,我认为它们的特点如下。
启发:当受到外界影响或者刺激(心理意义上的刺激)时,引发很多思考、联想,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即是启发。一个基本特点是单向性,即个人受到外界影响或者刺激时,没有与对方交流的过程,自己冒出来的新想法。
如:看一台节目、一个电视作品、一本书、参加一个会议听别人在台上讲等场景。在收集到外界信号的同时,或者事后,会触发你很多联想。让你获得了新的认识,如:哲理、感情、思路、方法等。往往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些长期得不到答案,没有结论的事情,似乎一下子就解决了。这种情况,就是受到了启发。
激发:激发与启发最大的不同在于双向性,一般是两个或多个人。在谈话、讨论或其他方式的交流中,引发的新认识、新想法。激发的最大特点在于双向或者多向的交流,甚至争论、争吵等。所谓头脑风暴法,正是使用了激发的心理功能。激发受到的启发,具有递进性。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刚开始讨论一件事情时,朦朦胧胧有一些想法。越讨论越清晰,以致到最后,形成完整的认识、统一的意见或工作方案。这样的激发过程,十分有意义。
顿悟:顿悟往往是那些十分困惑,百思不解,或者遇到重大难题时,突然冒出了新的想法,出现了解决方案。顿悟产生的条件是经过大量、反复思考的过程。顿悟产生的时间往往是安静的环境,特别是夜深人静,经过一段时间的睡眠以后,突然,爆发性的想法出现了。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夜里,似睡非睡时,头脑中对白天思考没有结论的事情,大脑处于高度运转状态。顿悟出现了,一个好的想法甚至完整的方案形成了。这时,往往需要翻身下床,迅速将想法记录下来。如果犯懒没有起床,想着第二天再说吧。结果,第二天早晨起来,思路和方案已经不完整,甚至完全想不起来也有可能。所以,顿悟是集中思考的结果,是安静环境带来,是大脑在放松或者休息状态下出现。
了解了启发、激发和顿悟的原理,我们可以自觉运用这些原理。提高思维质量,提高自身能力。如:接触外界刺激时,主动思索促进启发的出现。参加一个很无聊的会议,别人讲的一句话、一个观点,很可能触动你的联想。尽管,这个联想与会议内容也许根本没要关系,但你依旧有很大收获。
你有拿不准的事情,主动找别人去交流。通过倾听别人(特别是专业人员)的意见,通过有效的交流和争论,不断激发出新的思路,完善自己的想法。没要办法的事情,就变得有办法了。
顿悟是一种心理、或者称为思考能力。如果能够自觉锻炼自己产生顿悟的能力,你在认识方面,将有重大提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力争自己早认识,形成正确的认识。那么,你在做人、做事方面,将或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果。
启发、激发、顿悟,每个人都有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自觉认识,自觉把握和无意识出现,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哦!也许,你看了这篇文章,就会受到点启发。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