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苏轼与大运河

(2015-04-07 20:26:48)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苏轼与大运河作者:MGCC中国

    苏轼与大运河有着密切的关系,高邮有个文游台,那就是因为苏轼而起的。据《高邮州志》载:宋苏轼过高邮,与寓贤王巩、郡人孙觉、秦观载酒论文于此。时郡守以群贤毕集,颜日文游台

当然高邮能因为苏轼而有文游台,高邮人秦观功不可没。秦观何许人也?秦少游也,别号邗沟居士(邗沟,那不就是最早的运河吗,秦少游与运河感情之深,可见一斑)

历史中的秦少游是苏轼的学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但传说中的秦少游,还是苏轼的妹夫,关于苏小妹三难秦少游的故事,在运河边是传颂数百年。这里小说一段:

话说,谁都知道要娶得苏小妹,那非才高八斗没有办法过门,据说同是苏门大学士黄庭坚曾热心的把王安石的儿子推荐给苏大才女,可人家并不买帐(后来王安石老是与三苏过不去,是不是与这一段有关系啊?),让黄庭坚很没有面子,一度在背后开坏苏小妹的容貌,把个秦少游也弄得忐忑不安,惟恐娶了丑女。

这秦少游过了几关,终于有机会要入洞房了。结果苏小妹临阵又出考题:通过仆人给秦少游一书,只见上面写道:

双手推开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老爹苏询,兄长苏轼和苏辙好生着急啊:这个小妹太挑剔,恨不能早点嫁出去。黄庭坚也是急得很,希望秦少游过关,又不希望他过关,那个复杂的心情啊。秦少游好生了得,回一个:

 一石击破水中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
  今夜断然不雨表面是接月明星稀而来,但实际隐含了云雨交欢的意思,还有谐音,也就有今夜不和你说话的意思。秦少游以明朝一定成霜作答,谐音,既然成双就一定云雨。

于是成就一段姻缘。

 

秦观认识苏轼,是在他赴京考试的路上。当时苏轼在徐州当知州。苏轼与徐州的关系当然也非同一般啦,与秦少游初见那年,恰是他带领徐州百姓抗洪救灾的一年,瞧他留下的诗作《百步洪》: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行。

     现在徐州,除了百步洪,还有很多有关苏轼的古迹,如黄楼、显红岛、苏堤等。

秦观是屡试不中,当然要讨好大文豪和官吏苏轼,所以也做了《黄楼赋》。果然,苏轼看后大喜欢,觉得秦少游没有中举,那是屈了大才了。

认识了秦少游的次年(1079年),苏轼遭遇到了文字狱(乌台诗案)而被“双规”,当时苏轼刚刚从徐州换到湖州当太史。

事情也是从他调任开始的,他到湖州后写了《湖州谢上表》,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由此引起乌台诗案,这几乎让苏轼送命,如果真的被杀,那中国会少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啊。这要谢谢宋神宗和太后对苏轼的偏爱了。

这起案子,牵连了一大批诗人(因为他们与苏轼应来和去),计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多被革职,最轻的是被罚红铜20斤。

 

苏轼本人在当年十一月被发配到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这次苏轼为官历史中的第三次被处罚。前两次给朝廷记过,都是罚红铜8斤。

到黄州,是今天的湖北黄岗,是这个四川大文豪离开运河的一段时间。5年后,他才得以离开长江,到河南汝州。

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因此有了前後《赤壁赋》和《念奴娇.大江东去》

 

在黄州5年后,将近半百之年的苏轼又要北上河南汝州。沿江而下,在南京拜访了王安石(大文豪也有向人示好的时候,好在王安石也够分量,比掉价),然后沿运河北上,到泗州时上表给宋神宗,《乞常州居住表》中写道:“……而赀用罄竭,无以出陆,又汝州别无田业可以为生。犬马之忧,饥寒为急。……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饘粥,欲望圣慈,特许于常州居住。

得到宋神宗同意后,苏轼第二年就来常州,携全家移居宜兴。置身于江南农家风光,苏东坡欢喜的很: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物外游。有书仍懒著,且漫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

可惜在宜兴没有住半年,苏轼的官途又通了,一年之内完成了从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不懂这是什么官)、翰林学士的变迁。但此后三年,他又因言遭弃,在京城郁郁寡欢,多次请求要到朝外任职。此后五年又起起伏伏,终于在年近60岁那年,又开始了贬谪生活,先后被贬到河北定州、广东英州、惠州、海南的儋州,一路向南。几乎要不辞长作岭南人了。

直到1100年,宋徽宗即位后,苏轼终于获大赦,北上。到常州后,居然一场暴病,死在常州,终于了了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 的心愿,而这个宏愿却是在他39岁那年在常州为好友钱公辅吊丧时写下的《哀词》。命运造化啊。

 

苏轼一个四川人,怎么会与常州有这样以身相许的关系呢?

这话又要从苏轼22岁那年说起。

那年,是苏轼最春风得意的时刻。和他弟弟苏辙应试礼部,兄弟同科进士及第。还深受欧阳修赞赏: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而与他同桌的正是常州宜兴的蒋之奇、单锡和武进的胡宗夫,同学少年对江南风光的描述第一次诱惑了苏轼。

1073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什么官呢?),曾到在常州、润州赈饥。应蒋之奇、单锡邀请,遍游常州景色,作《法惠寺横翠阁》、《饮湖上初晴後雨》、《山村五绝》等诗。  

          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

          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

          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著腐儒。

          莫怪江南苦留滞,经营身计一生还。

苏轼在那年通过朋友,在宜兴买下了田地。之后几次请求皇上让他回常州养老,理由都是常州有地

 

苏轼两次到过杭州,前后时间大概5年左右。但个杭州,是给予这位大文豪最多纪念的地方。如果你去杭州一定要去看看包括学士之名的街道、楼堂,一定去看看解放路上的相国井,一定去吃吃东坡肉和吴山酥油饼,当然一定要在苏堤和三潭映月消磨你感怀的时光。

     1071年,苏轼36岁,与王安石政见不同,逃出京称,在杭州做个小小的通判,大概也就是知州手下当个助理。在这个期间,苏轼大概做了这么一些个人的事情:

          在杭州讨了一个小老婆。之前苏轼已经亡了一个四川老婆,续了一个四川老婆。

          在杭州养了小儿子

          到常州去买了块地

因为不是杭州主要官员,他最值得记忆的是参与修复了钱塘六井的工程。

离开15年后,苏轼第二次为官杭州。这次他以龙图阁大学士身份任杭州知州,已经今非昔比。虽然这个时候,苏轼的政敌王安石和司马光已经去世两年,但他还是被新旧两党排斥,离京到杭州也不过是委身之举。

这次在杭州,作为知州的苏轼,为自己奠定了在杭州非凡的地位

          再一次修复了钱塘六井。

          疏浚了西湖,并顺手筑就了苏堤

苏轼之于杭州的影响,看来远远超过了他对于其他城市
因为他留给这个城市的,不单是那些传世的诗篇。虽然我们总免不了要引他的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