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战斗的青春》简析

(2007-09-18 13:21:23)
标签:

知识/探索

现代文学

小说

抗战

战斗的青春

分类: 说文解艺
   
    
    《战斗的青春》是一部传唱多年的红色经典小说,写作于20世纪五十年代,发表于1958年。
    作者雪克(1919-1987),原名孙振,河北献县人。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献县文教部长、县委秘书,中共冀中八地委宣传部干事,《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记者,国务院文委党委办公室主任,中国文联办公室主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助理,天津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天津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斗的青春》《无住地带》等。
    小说以抗战时期冀中平原上一个小地区——枣庄为背景,描写了许凤、李铁为代表的抗日志士的动人故事。
    作品中突出了许凤、李铁、周明、江丽、萧金、小曼、秀芬、窦洛殿等一大批忠诚的抗日战士的光辉形象,着力刻画了他们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英勇战斗的精神。为此,小说以大量篇幅描写了激烈而扣人心弦的战斗场面和其他形式的对敌斗争,并在语言、肖像、动作、思想等方面注意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在这里面,作品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这是几十年来它为人们传诵的原因所在,而许凤、李铁也因此成为经典的红色人物形象。
    与正面人物相对,作品在对反面人物的刻画上,也可圈可点。如对胡文玉、赵青、王金庆、张木康等民族败类的卖国求荣嘴脸的渲染,以及对渡边、宫本等日本军官的凶残本性的暴露,可谓入木三分。
    在题材上,小说不仅对战斗场面有大量的描写,同时对爱情、党员作风等方面也有所涉及。例如,对许凤与胡文玉爱情的发生与决裂,李铁与许凤之间爱情的萌生与发展,以及萧金、秀芬的真挚爱情。这类爱情题材的介入,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此外,小说中还以县委副书记潘林为例,对党内官僚、软弱的工作作风作了批判。当然,这类批判也多少带有“左”的色彩。
    在思想倾向上,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笔墨,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勇于抗争的精神,同时强调了人民力量的重要性,并对认贼为父的汉奸之流大加挞伐。然而,这当中也存在着时代局限所带来的一些不足。如过分强调了党的理论的“不可战胜”,作品中常出现大篇幅的理论说教和大段“赞歌”,稍显冗长、乏味而虚假。此外,还过分强调了阶级的划分,例如,原本的抗日战士赵青、胡文玉,因为是地主阶级出身,后来皆相继叛变。
    总而言之,《战斗的青春》打上了一个时代的印记,也起到了它在那个时代的应有作用,鼓舞着人们的斗志。诚然,其不足之处也无可讳言,我们该做的,是正确认识这部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那份感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