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天下,亦赖人谋;取人为上,不可不察。
高中读书时,老师教给我们的一篇短文,名曰《晋平公问于叔向》。大意是讲,晋平公、叔向、师旷三人坐论治善国盛是“君”之力还是“臣”之力的辩证关系——以历史局限故,未提民众伟力。
如今再读,感触颇深!纵是下笔千言,不及此文万一。原文如下:
晋平公问于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其君之力乎?其臣之力乎?”叔向对曰:“管仲善制割;隰朋善削缝;宾胥无善纯缘;桓公知衣而已,亦其臣之力也。”师旷侍,曰“臣请譬之以五味,管仲善断割之;隰朋善煎熬之;宾胥无善齐和之,羹以熟矣,奉而进之,而君不食,谁能疆之,亦君之力也。”
话说当年,晋平公问臣下叔向:“当年,齐桓公在祸乱中取得王位,励精图治,苦心经营,终于横空出世王霸天下,九次召集天下诸侯会盟…你说靠的是君王的作用,还是臣工的作用?”
叔向作为与子产、晏婴齐名的谋国重臣,自然有极深见解,就说:“管仲这人大处着眼善于顶层战略设计,就像做衣服的设计;宾胥无这人小处着手善于具体运作执行,相当于做衣服的裁缝;隰朋这人细处显微善于查漏补缺,可比做衣服的检验。治世谋国霸绝天下,就像一件时装完成,君王不过是穿上罢了…所以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臣工的作用,有君王啥事儿啊?”
旁边弹琴的乐工师旷大笑,不同意叔向意见,颇具杠精精神反驳说:“我笑叔向你的答复也太逗了!你说的这些臣工治国,就像庖厨做菜,做好了端给君王……君王不吃!
谁又敢逼着君王吃啊?所以,这是君王的作用,臣工有啥用呢?”
哈哈,马屁累世,谄曲误国,虽师旷之贤,不能免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