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乐观智慧的教师
(2012-11-17 21:32: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华东师大学习心得 |
做一个乐观智慧的教师
刘明洁
今天,聆听了华东师大周彬教授《叩问课堂》的讲座,周教授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将讲座一次次引向高潮,在这看似轻松、温馨的课堂之后,在周教授看似直白、浅显的话语背后,折射的是当今课堂教学中残酷的现实,引发的是教师们深深的思考……
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周教授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入手,找方法。
从“口才、逻辑、知识面、态度、兴趣、宽容、感染”等方面对教师提出要求。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乐观与智慧。
一、乐观——做一名乐观的教师
周教授讲了一个有意思的事例,也提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事例:
新东方英语学校在招聘教师是有一个要求:教师要能成功地讲半个小时的笑话。半个小时笑话代表什么,代表这个教师肯定是一位乐观、主动、积极的教师。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英语教学枯燥,需要老师的幽默来调节枯燥的英语教学。
问题:
如果你是校长,鲁迅笔下的阿Q和祥林嫂,你会招聘谁来当老师?
面对这样的问题,周教授的答案竟是阿Q,而不是吃苦耐劳的祥林嫂,原因是阿Q不抱怨,永远那么乐观,而他的乐观会影响一个团队;而不选祥林嫂原因在:命运苦难,却还要把苦难告诉每一个人,这样也就会把一种消极情绪传染整个团队。
情绪会传染的,所以,在课堂上老师的喜怒哀乐也是会传染给学生的。一个主动积极、乐观向上的老师,他的课堂肯定是生动活泼、快乐有趣的,正像周教授的报告一样,课如其人,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也是乐观向上的。因为我们的教育本身就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
为此,我的心底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我也一定要做一名乐观的教师,我的课堂也一定要有情趣,要有情趣的教知识,让学生从中感到有情趣。
二、智慧
周教授提出:绝大多数教师想法设法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技巧,而忽略了竭尽所能地提高自己的学科理解能力和教材解读能力。但是,教师教学技巧丰富之后,教学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浅薄了。原因在于教师忽略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解读。
周教授的观点让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出的观点:要让我们的教师看我们的教材,就像看小学识字课本一样容易。怎样才能做到呢?多读书。苏氏提出读三类书:一类专业类书籍;一类人物传记;一类文史类。
用周教授的观点来划分的话,我想,人物传记和文史类书籍是用来征服学生的,因为教师征服学生靠的是知识面,即教师要多读这些书籍,才能让学生对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课堂上我们才能征服学生;而教育学生靠的是专业类书籍,因为教育学生靠的是知识。
乐观可以增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情趣,更能影响学生成为一个有乐观、积极的人;而智慧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远远超过各种技巧,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一个像老师那样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