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导孩子正确与异性交往(已发表)

(2008-06-16 19:54:31)
标签:

教育方法

异性交往

教育

分类: 家庭教育

    孩子和异性交往,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西方人认为,应该从小就鼓励孩子们和异性交往,孩子有了异性朋友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孩子们之间的感情是纯真的,令人羡慕的,是要保护的。通过交往,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如何与异性相处,了解异性的心理,为将来的人际关系,以及真正爱情来临做准备。可在我们国家,孩子和异性交往,被很多家长视为洪水猛兽,请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一:张女士通过跟踪,发现儿子与班上一名女同学交往比较多,于是就去质问人家女孩子,告诫人家不要与自己的儿子来往太密切。这事在学校里闹的沸沸扬扬,同学们看这两个同学的的眼神都变了。孩子对父母的做法非常反感,结果不但问题没有解决,儿子的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两个孩子在班上再也不敢说话了。

    案例二:电话铃响了,妈妈抢着去接,一听不知是哪个男同学找女儿的。好家伙,这下当妈妈如临大敌,一个劲儿地审问孩子,为什么男同学会给她打电话,并且象防贼一样防着女儿,不允许女儿接听男同学的电话。

    案例三:孩子把异性同学带回家了,这还了得,父母格外紧张,故意摔摔打打,不给异性同学好脸色看,弄得孩子很难堪,感觉很没面子。

    案例四:孩子同学来信了,父母瞒着孩子,私拆孩子的信件;趁孩子不在家,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一发现孩子与异性交往的蛛丝马迹,马上如临大敌,采取各种办法,阻止孩子继续交往下去。就像有的孩子说的,母亲“像特务一样”监视他与异性同伴的交往。

    应该说,家长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现在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性成熟提前,早恋现象在中学也已不是新鲜事了,家长对孩子与异性的交往适当地注意,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家长们同时也应该明白,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渴望与别人交流心理的感受,渴望别人的关注、认同,他们不但喜欢同性、同龄、同志趣的朋友,他们更渴望结交异性朋友。在这方面,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广泛交友,创设宽松的环境培养孩子同异性交往的能力,让他们走出异性交往的误区。

    1、顺应孩子心理规律

    孩子热衷异性交往是成长中正常的心理现象,家长对于孩子与异性的交往应采取客观、积极的态度,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家长坦然、积极的态度能消除孩子过强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学会与异性融洽相处。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引导孩子从小习惯与异性小朋友友好相处,上学期间不光结交同性伙伴,也与异性同学健康的交往。这样做,可以使孩子消除性别的神秘感,培养自由交往、自由发展的天性;有利于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增强,也有利于各自心理的健康发展。

    2、交往方式要公开性、集体性

    家长要告诉孩子,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与异性同学交往应公开进行,不要偷偷摸摸、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因为事情越“保密”,别人就越好奇,越容易引起误解。父母应支持孩子与异性伙伴的交往,可以帮助孩子策划一些自发的小组或集体活动,也可让孩子邀请异性同学到家里共同学习或聊天。但父母要特别提醒孩子,要尽量避免异性朋友“一对一”的密切交往,特别注意不与异性同学单独相处过长时间。集体交往可以吸收多个异性的优点,避免陷入与异性交往的羞涩与困窘中,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也避免感情过于专注一人,陷于早恋的泥潭。

    3、交往范围要广泛

    告诉孩子,千万别傻乎乎地把目光集中在某个异性朋友身上,那样不仅容易使自己想入非非,而且会一叶障目,无法领略更多异性身上的风采。交往的范围过于狭窄,会把自己放在一个被动的地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父母的猜疑,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议论……要孩子把眼光放远一些,多交往一些同学,多结识一些同性和异性朋友,这样,孩子会从朋友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4、交往情感要适度

    随时提醒孩子,与异性交往要把握一个“度”,也就是要有分寸。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是以情感上的相互吸引为基础的,但要保持适度,不要投入太多的感情,不痴迷于对方,只把对方当做朋友。不要故意疏远,也不能过分亲密,要保持适当的心理和空间距离,既要热情、亲切、随和、融洽,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又要把握好分寸,做到近而不狎,疏而不远。要尽量避免身体部位的接触,做到诚恳待人和热情大方,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要恰当地表现自己。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与异性落落大方、合理、适度的交往。

    5、引导孩子有选择性地结交朋友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青少年在异性交往中也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果缺乏分辨力,或是被表面现象迷惑,就可能被社会上负面的东西欺骗或侵蚀。因此,一方面,父母在对待婚姻家庭、异性交往的态度行为上应该为孩子做出榜样;另一方面,要对孩子“信息透明”,不要以为孩子看到、听到的都是正面的东西,就不会出问题,关键还是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地选择,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和能力。只有引导孩子有选择性地结交志趣相投、心灵高尚、勤学上进、珍视友谊的同性和异性朋友,才能防止孩子污染上各种坏习气。

     6、防范于未然

     孩子被异性同学关注、欣赏,应该是父母值得高兴的事情,也是父母的骄傲,说明孩子长大了。因为这种昙花一现的情感,不是孩子的品质欠佳,而是青春期幼稚多变的心理特点所形成的。女生需要男生的自由与豁达让自己不致狭隘,男生需要女生的细腻沉静让自己不致粗俗。只要家长不大惊小怪,能正确看待,只要自己不牵强地赋予它某种形式,男孩女孩的友情并不都会影响学习,相反它是学习的动力。但由于孩子自制力不强,家长要及时的引导,让孩子明白陷进去的后果。可以询问孩子,你愿意放弃快乐的学生生活去爱吗?你有能力去承担爱的重担吗?如果你不能接受这种不成熟的感情,就必须巧妙地避免单独相处,也不必回她的短信和纸条,这样既不伤同学的面子和自尊心,又避免了过度交往引起的麻烦。

    人的情感是丰富多采的,再多的亲情也不能代替友情,再亲密的同性朋友也代替不了异性情感中的那一部分。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做个有心人,适时、适度引导孩子正确的与异性交往,让孩子和异性伙伴之间纯洁的的友情,促进彼此的学业,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为人生的成功之路奠定基础。

引导孩子交朋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704870100889o.html

孩子交友很重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70487010087nx.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