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摘抄
(2010-01-15 14:14: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快乐阅读 |
1、儿童教育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最神圣的原则,就是千方百计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是个能人,是个充满希望的人,是个幸福快乐的人。用心理学的语言说,就是培养人的积极的自我概念。
什么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起什么作用呢?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你认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怎样去生活。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你就会走正路做善事,心中充满希望;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坏人,你就会走邪路做恶事,心中充满绝望。
由于弱小,孩子是非常容易怀疑自己的。因此,父母与教师的一个神圣使命,就是千方百计让孩子相信自己。
2、 假如你的孩子特让你生气,碰上这样的事,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你可以对他说:今天这个事情,你要好好地想一想,错在哪里,咱们今天不谈了,明天再谈,或者两天以后再说。为什么呢?大家都在火头上,越说越僵,你说了他也听不进去。
尤其是当你的火太大,觉得一下子处理不了,就冷处理,千万不要对孩子一训3个小时,一打8个小时,孩子受了伤害,你就会后悔莫及。
3、我建议大家在家里边要营造一个读书的气氛,就是在孩子的床头啊,桌上啊,沙发边什么地方都放上一些书,一些画册什么的,甚至厕所里也可以放有书,让孩子随手就可以拿到书看。孩子看书不像上课那样有计划,他往往是在偶然的状态下拿起书看,突然就有了兴趣。
4、 孩子10岁以前,对父母是一个崇拜的年龄,10岁到20岁就进入了一个轻视父母的年龄,孩子会一觉醒来,突然觉得自己生活的这个家庭真是窝窝囊囊的,觉得父母都是一些庸俗不堪的人,整天啰里啰唆,觉得这个父母是特没劲的人,这时候他有完美倾向,电视里、电影里的歌星,流行的人物、时尚人物,都是他崇拜的对象。孩子到了二十几岁,开始对父母有所理解,30到40岁,对父母有些爱,大约到了40岁以后,才会深深理解父母。所以你的孩子进入10岁到20岁这个阶段,你就得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接受孩子的轻视。反抗父母是孩子长大的需要,孩子反抗父母有很多的理由。
5、
6、青春期和更年期是人的生理两大脆弱期,在这两个时期他们都希望别人能够宽容自己,而自己却不大容易宽容别人。
7、如果你跟孩子交流遇到困难,孩子烦你,你就别说他。同在一个屋檐下你也可以给他写信,把你想对孩子说的话,用写信的方式写下来,然后把这封信放在你孩子的床头,但是千万不要问他看了没有,是怎么想的,别问。也可以给他发E-Mail。你给孩子的信他肯定会看,但是他看过之后十有八九啥也不跟你说。
8、老子《道德经》:“无为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我们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要强行做,只要你按照规律办事,这个事情才能发展到正常。“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柔克刚,对于父母来说,我认为就是用爱、用宽容、用理解来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