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鳄鱼池的故事

(2007-10-11 15:30:15)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杂文
 

                鳄鱼池的故事

               程学武/文

 

   重复建设这一“怪圈”,在经济领域颇为常见。如今,在精神文化领域,这一怪现状也不断泛滥,已到了该亮“红灯”的时候了。

 

   荧屏上的古装戏,这些年我们真是看多了,每天打开电视,随便换换频道,这帝王,那将相,这才子,那佳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感觉古老,让人感觉陈旧,让人感觉雷同,让人感觉错位。再读一些所谓的先锋文艺“精品”,虽是先锋,也逃脱不了重复的“怪圈”。“作家们”不用心灵写,已习惯用身体写,用器官写,写隐私,写暴露,简直患了内分泌综合症。还有一些获奖作品,也是鱼目混珠,只满足于评委,只投好于领导,出现了获奖不叫座,叫座不获奖的怪事,大量的投入,不能在市场上实现价值,其亏损当然只能由组织生产的部门贴补。

 

   再对精神产品阵地扫描一番,发现“重复”现象也很严重。单说电视栏目,从上到下,纷纷效仿,“说话”啦、“聚焦”啦,上级电视台有的栏目,下面全有。各种“模仿秀”,使我们几乎难以寻到一些新鲜的亮点。再看一看一些主流媒体,本是党的“喉舌,却被大量广告侵占着,眼球想躲都来不及。这些重复建设的媒体,吃着“皇粮”,挣着广告收入,日子潇洒得很。

   

   上述“克隆”现象,令读者不堪其扰。称之为是精神产品“垃圾”,是温室里各种“克隆”的花朵,经不起市场风浪的冲击。它的害处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说,直接导致精神领域劣质产品逍遥存活,污染了神圣的精神家园。

   

   对于精神产品重复建设这一“顽症”,一段时间,也被整顿,被查办,被取缔,但大都留有“缺口”,留有“尾巴”,风声一过,便死灰复燃,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剖析其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因素。但最根本的,是我们习惯用计划经济手段来建设精神产品。地方、部门之间,各自为战,你说你的重要,我说我缺一不可。精神产品的建设者眼睛向上,以对上级机关负责为最高目标,以部门利益为上。什么群众的好恶,经济效益的盈亏,统统成了一种“摆设”。产品的制作、发展、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空间均有政府这个“爹妈”大包大揽。看似一些促进精神产品建设的做法,实际上压抑了文化创作的积极性。

 

   在感叹精神产品重复建设的同时,近日读到那篇关于“鳄鱼池”的故事。说几个人在鳄鱼池边打赌,谁敢跟鳄鱼过招,一时无人敢应试。当赌资升到令人垂涎的地步时,一位年轻人跃入池中,只见他在鳄鱼的血盆大口追击下,拼命逃窜。当他在众人的掌声中游上岸后,惊魂未定的这位勇士打飞递上来的赏金,一边大声喘气,一边高声喝道:“是谁把我推下去的。既然普通人能在鳄鱼的追击下变成勇士,那么在精神产品建设这个大问题上,我们的政府,就别心疼那些“抱大”的孩子们,把他们推向市场这个鳄鱼池,对其断粮、断奶,让其自生自灭,如何?

 

油箱:nqchengxuewu@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