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理论Y理论那么到底该在管理中使用哪个理论呢?
(2013-04-26 16:26:51)分类: guanli281 |
那么到底该在管理中使用哪个理论呢,我的观点是要区别对待:
1、看这个人所处阶段,初期的通常适合X理论,成熟后Y理论
很多人刚踏足社会时,都会有不适应期,很不喜欢工作,喜欢多休息,这个时候,找不到工作乐趣,总感觉上班是很痛苦的事情。在这个时期就需要用X理论来管理。等他慢慢成熟起来,懂得工作的价值意义就是通过帮助别人来帮助自己,就会有自豪感和成就感,到这个时候,就适合Y理论了。
2、所做工作不同,这个人作的工作,如果是他自己喜欢的,适合Y理论;如果是他极度反感的,适合X理论
很多人在工作时,喜欢少付出,多回报,能偷懒就偷懒,通常是他在做他不喜欢的工作,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监督、管理;当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时,就积极主动、自动自发,这个时候根本不需要人监督。
3、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理论,人和人确实是有差距的
不是每个人成长速度都是一样的。有些人一辈子不能理解懂得生活的意义和道理,天天生活在报怨之中,特别喜欢消极怠工,好像迟到、早退占了企业的便宜,凡事消极悲观,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不喜欢学习,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这些人如果在工作中就需要使用X理论;有些人成长速度很快,很迅速理解了生活的意义,凡事积极乐观,善于观察学习,这些人只要给他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对这些人就需要使用Y理论。
从上述的X理论我们看到,今天理论界虽然在高举着批判X理论的大旗,但是在企业界却仍然顽强低延续着X理论所表述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在创业的初期,企业往往执行的是X理论。无论从“先进”的人力资源理论还是“流行”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都在延续着X理论的“就管理人员来讲,这是一个指挥他们工作、激励他们、控制他们的活动,矫正他们的行为,使之适应组织需要的过程。”指挥、激励、控制、矫正仍是当今管理的主旋律,CEO、HR们在某种意义上仍然坚持着强硬地、严厉地管理风格,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这种基于对人性“天生懒惰”“本性反对改革”的假设,导致了企业对管理模式的设计。
存在就是合理的。X理论在中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中的潜在的、随时的激活着企业的管理。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正视。无论企业经营者、还是企业管理人员直至企业的生产人员,都还处在一个低需求的阶段的时候,(限于篇幅问题,玛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不在这里讨论)X理论是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只有当构成企业人力的成分发生质的变化的时候,X理论才会消退,Y理论才会占据主流的管理模式。
我们也可以说,X理论和Y理论是统一价值杠杆上的两个不同终端。我们从两者之中可以看出,不管你怎样看待员工,对员工提出目标并进行管理是完全必要的,既要尊重员工,诱导他们自觉地工作,又要制订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一定的纪律约束。在这个价值杠杆上,左端是X理论式管理,而右端是Y理论式管理,管理的标点应根据员工素质、公司管理基础和工作特点等条件灵活机动地进行滑动。在员工素质比较差、公司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生产力低下的公司,管理标点应该滑向左端,反之应向右端滑动。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员工的素质特点,善于运用这个杠杆,讲究管理艺术,将员工管理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