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做人远比分数重要

(2016-05-27 08:21:39)
标签:

健康

情感

佛学

分类: 感恩感悟人生
孩子的分数重要吗?孩子的分数,永远不如教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做人重要!
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家长如何培养呢?把财富留给孩子,还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
所以,留给孩子千万财产,还不如留给他这些:
1、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请记住,拥有善良,会让你成为最受上天眷顾的人。——(这种眷顾未必是财富与权势。善有善报,所报者,爱也。)
2、孩子,你一定要有颗感恩、包容的心。因为常怀感恩之心就会时常快乐,快乐了身心就会阳光健康。——(滴水之恩该涌泉相报。)
3、孩子,你知道吗?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心宽,你才会快乐。——(拓宽自己的视野,借助圣贤文化的智慧。)
4、孩子,你一定要知道人和人相遇,靠的是缘分;人和人相处,靠的是真诚。时常注意不要妨碍别人,情愿自己吃一点亏,受一点委屈,把方便给别人。(吃亏是福。
5、孩子,你一定要知道凡一切不如意、不顺心都是自己感召而来,唯有常思己过,识过改过才能心平气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6、孩子,笑容、优雅、自信,是最大的精神财富。拥有了他们,你就拥有了全部。——(这就是“贵族”精神
7、孩子,你一定要学会做饭、做家务。这与伺候人无关。在爱你的人都不在身边的时候,使你能善待自己。——(能独立生存)
8、孩子,你不要拒绝困难与挫折,困难在古希腊语中,意为“上帝授予之物”,战胜了苦难它就是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自己,它就是屈辱。要学会坦然接受人生不可避免发生的一切。——(平静地承受命运,爱你的人自会关心。)
孩子,你一定要知道,学会做人永远比分数重要,你一定要时常记住这十个字:
【第一字:清。】

    1.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不要要,不要授人以把柄,让自己掌握在别人的掌股之间,避免“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

【第二字:正。 】

    2.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歪”,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会让人活得痛快,活得自由。这是做人的第一要诀。

【第三字:廉。】

    3.物质的欲望是永远都满足不了的,“有千顷良田,一餐只食三碗。有万间房宇,一夜只睡一床。”物多累已。 

【第四字:洁。】

    4.不要有非份之想,想将别人的居为已有,这是道德低下的体现。天生我人必有份,大家都要生存。贪了别人的,别人的生存就会受影响,而且贪又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第五字:勤】

    5.长时间的慵懒,会给你的身体带来灭顶之灾,只有不断地磨练自己,一些烦心的事才能远离自己。 

【第六字:俭。 】

    6.多一物,多一累。轻装上阵,就会没有后顾之忧,心情为之振作,所以俭是立世之气节。

【第七字:节。】

    7.什么都要有一个度的问题,哪一个方面的放纵,都可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损伤。节是做人的根本。

【第八字:约。 】

    8.包括约束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一些心理方面的不足。用刘备劝勉自己的儿子那句颇有哲理性的话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限制督促自己的言行。 

【第九字:真。】

    9.真是认识事物的态度,也是一个正直的人应该具备品质。只有什么事都能求真务实,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品德也不会发生偏差。

【第十字:诚。】

    10.诚是做人之道,为人之本。一个人连点做事做人的诚意都没有,那么你的方方面面就会有出现大问题。 
    把这十个字连起来,就是:清正廉洁,勤俭节约,真诚

古训  1、口中言少,祸少;腹中食少,病少;心中欲少,忧少;脑中虑少,纹少。
2、让人三分不吃亏,容人三分无损失。
3、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4、昔日有所耕,来日必有获,尽力而为之,不枉平日功。
5、传家二字耕与读,防家二字盗与奸。倾家二字淫与赌,守家二字勤与俭

对人生而言,从平坦中获得的收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收益深。人的缺点一般与吃过的苦头成反比,人的优点却往往与吃过的苦头成正比,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英雄自找苦头来磨练自己,普通人在面对困难艰苦时只需豁达的一笑,道一声:吃苦吃亏都是福!

1、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做人从感恩开始,做事从早起开始。2、父母要做孩子正确的榜样,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照样学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父母是什么样,儿女一样一样的,所以说,父母是原件、儿女是复印件。3、易经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易经学通了,所有的都通了。它好像那个蜘蛛网,一圈一圈的,你把蜘蛛网最里面的那一圈弄明白了,外面的圈就同理了,易经讲的是通达,简单,所以它幸福。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成佛,九祖升天,一人读经,全家受益。真正的放下一切,静心读经,幸福的钥匙就在自己身上。5、蹇卦的六四这一爻,虽然是一个艰难的象,但是守好自己的本位就吉祥。

2016高考试水作文:吻痕掌印,莫唯分数论  给我一个吻,只因考百分;给我一掌印,只因差几分。漫画对当下教育评价唯分数论给予极大的讽刺。考得好,家长、学生喜笑颜开,“吻痕”如花,在脸上绽开芳华;考得不好,学生、家长愁眉苦脸,“掌印”如火,在心头煎熬焦灼。

  考得好受到奖赏本来无可厚非,毕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考得不好受到惩罚也无须指责,因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关键是我们不能唯分数论,不能分分计较,不能少考两分,就暴跳如雷,如丧考妣。其实人的成长,是以完整人格培养作为终极目标的。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全部。若将分数作为评价人好歹的唯一标准,那么其后果是不堪的。

  首先“唯分数论”造成学生创新能力不足。有好事者对近三十年的高考状元做了一个统计,竟没有一个在行业上成为领军人物。当然不能认为都是高分低能者,但长期以分数论成败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被称为神童的魏永康,考分一路领先,十三岁以高分进大学,十七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可谓一路辉煌一路歌。可就是这样的“分数学霸”,又被“分数”所伤。唯“分”是图的后果是,生活能力极差,社交能力不足,人格的缺陷明显,遭到校方退学。残酷的现实不能不让我们警醒,“分分分,并非学生的命根”。

其次“唯分数论”造成学生个性发展失衡。长期片面的以分数评价学生,就像一个人刻意锻炼身体的某一个肢体,这一肢体健硕无比,可其余的孱弱萎缩,极不协调。这就出现了智长德短,知识学习是富翁,品行修炼是乞丐。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如前不久被处极刑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学业水平不可谓不高,但投毒杀害自己的同学,害人害己,让多少人嗟声长叹。

  可能有人要说,这些只不过是个例。是的,一件揪心事件地发生,是多种因素所致,但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是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从学校到家庭,从个体到群体,唯“分”是从,自然忽视或淡化了其品行的矫正与培养。“分”数的晕轮效应,让学习优者自小占尽先机,人们怎能不对“考分”趋之若鹜呢?这与当下追求GDP是一个道理,当一切以GDP为重要政绩时,就自然出现了“求富不仁”,环保弱化的现象。

  总之,我们需要一定的奖惩制度,但更需要的是多元性评价,尤其是教育,尤其是对人的评价更应多元而科学。吻痕可以有,掌印也能行,但千万不能唯分数论。(安徽省示范高中东至三中 张峪铭)

要教育孩子三点:吃饭,吃苦,吃亏有句老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用现在的话说,孩子的培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是——抗挫折能力。可如今的家庭教育往往只把重点放在学习成绩上,其实这是“舍本求末”,所以,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当前应着重补上这一课。我们作为父母,不能只凭着满腔热情来爱孩子,如果教育孩子,疼爱过了成为溺爱,就等于害了孩子!人存于天地之间,就要听天地的。父母是孩子的天,但同时要记得孩子还有他们自己比父母更大的天,那就是俗话讲的——老天爷。这个老天爷是谁呢?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或天道的力量。一个人活在世上,首先要顺应天道,才能生存;反过来,违背天道的话,生存就很困难,相信这一点每一个人都懂的。我们都希望孩子的一生能健康幸福!那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健康?真正圆满的健康是身、心、灵性三者合一的健康,缺一不可。所以,我们从小教育孩子,就要教育他吃三样东西:第一吃饭,吃饭吃的好,可以获得身体的健康;第二吃苦,能吃苦耐劳,懂的依靠自己的双手,这颗心就健康;第三吃亏,不怕吃亏,肯把好处让给别人,尊重自然,敬畏天地圣人,那灵性就健康。 【教会孩子吃饭】第一,为什么要教会孩子懂得吃饭?从吃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自然造化有没有感恩之心 人活一世,靠的是天地自然的养育。对于这一点,科技再发达,当人面对自然时,依然犹如泡沫一般不堪一击。想想,我们人类在地震、海啸或者饥荒等这些灾难面前,有多少力量呢?过去的战乱、灾荒年代里,无数人因此而死。现在倒是和平了、有粮食了,但人会生出各种各样的怪病,因病而死的人一点也不比那个年代少——这些都是人类的共业,谁也逃不掉!所以,我们要对大自然有感恩心、敬畏心,首先就应该表现在对吃的、用的所有的东西都要珍惜,要恭敬,绝对不要去浪费 现在大部分父母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好了,有时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所以我们教出来的孩子也一样。中国人治家,靠的就是一个“俭”,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就告诉世人:“治人事天莫若啬什么叫“啬”,什么又是“俭”?不是说有条件了还不让给孩子消费、享用,而是我们可以吃用,但不允许浪费。现在很多大人和小孩,在吃饭时都会浪费很多,剩下了就垃圾桶一倒,这样不尊重粮食,老天爷都摇头。而且,孩子从小就不懂得尊重食物,挑三拣四,他的身体也不会健康。因此,有一件事情父母们一定要清楚,那就是“凡经我手,都是我的福报”。现在,我们浪费的可不是国家的、社会的、公司的、家庭的或者他人的,那都是孩子自己这一辈子里有定数的福报   【教会孩子吃苦】第二,父母要教会孩子能吃苦。 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受苦,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今天不让孩子受苦,明天,老天爷就会让孩子受苦,帮他补上这节课。就像孩子要学走路,父母怕摔,总是抱着,结果等再想让孩子学的时候,他们所受的苦不知要大过小时候多少倍!我们要记得,天永远比父母大!人来到世界上,都是带着苦乐来的。多吃苦,第一是了苦;第二是接受大自然的礼物,在吃苦中成就自己。所以,父母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觉得我们想不让孩子苦,他就能不苦。虽然血缘上我们是亲子关系,但孩子的身心命运,本事再大的父母都无法代替。有一句话说的好:“佛是自己修的,苦是自己了的”,谁也替代不了谁。 所以,如果小孩从小就没学会吃苦,什么活都不会干、也不肯干,都让父母、爷爷奶奶干——这就是逆天。长辈是天,晚辈是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老祖宗来伺候,这样子不是心疼孩子,是亲手扼杀了他一颗善良勤劳的心 让孩子受苦,他自然会去成长,会去了苦。如果有多余的钱,与其让孩子享用了,不如拿着去教孩子做善事、帮助人、教化人,这是给孩子做榜样,教会孩子积累阴德,教会孩子顺着天。顺天道而行,天就会照顾好我们的孩子。但这个道理不是人人都懂,很多家长为给孩子谋“幸福”,是用一辈子的辛苦赚一大笔钱留给孩子,甚至用非法所得的钱留给孩子的方法——结果培养出娇生惯养、培养出奢靡颓废、培养出白眼狼、培养出了一群啃老族……这样子不是害了他吗 记得,父母无法代替天,不要试图“替天行道”,自作主张。要让孩子受些苦,这绝对是好事。

要教育孩子三点:吃饭,吃苦,吃亏

【教会孩子吃亏】 第三,教会孩子吃亏。 这一点是最难的,因为现在连大人都怕吃亏,都不懂的吃亏是福的道理!有时难免觉得,好处都给别人占去了,自己就吃亏。其实我们亏不亏呢,只有天知道。普通人就怕吃亏,生怕好处给别人占了,只想从别人手里得到好处——这个是乞丐心态。有个小故事说,有两个人死后到地府中,阎罗王问两个人:“你们投胎做人,是想让一万个人供养,还是供养一万个人?”甲抢着说:“我当然想要一万个人供养我。”乙说:“那我选供养一万个人吧”。等两个人投胎了,一心想要万人供养的甲,就做了乞丐;发愿供养万人的乙呢,就做了一方诸侯……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人活着要想天长地久、自在通达,就要效法天地,而天地最大的品格就是“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和“损有余以补不足”。所以,如果人一心就想从他人处获得好处,有了好处就沾沾自喜,这是非常短视、没有智慧的行为。一般我们会说一个没有智慧的人灵性不强,这是真的,因为他的灵性不健康!灵性不健康,慢慢就会导致堕落。让我们想一想,佛之所以成佛,是因为他从没有为自己想,都为别人想,所以十方众生同瞻仰;领袖之所以被称之为领袖,是因为他们“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人们才愿意推选他、敬仰他;即使是一个普通人,懂得处处谦让,不争名夺利,也会获得众多好朋友,生活在友爱的幸福中……所以,中国有句从古传至今的老话——“吃亏是福”,这绝对不是徒劳的安慰,而是深谙天机!老天爷永远是最公平的,自然大道就是一个平衡器,您在这方面吃亏了,老天就在那方面给予您补偿。因此,教孩子学会吃亏,这是有智慧的家长做的事情,那您培养的就是灵性健康的孩子。现在这个社会已经走过了培养智商、培养情商的年代,迎来了培养灵商的新时代,谁先认识到这一点,从心灵上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谁就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送给他终生的幸福密码!因此,这第三点——教会孩子吃亏是最关键的教育。“吃亏是福,量大命大”。  【自然有因果、有平衡】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记得,教会孩子三件事:第一吃饭;第二吃苦;第三吃亏。您教出来的孩子就错不了!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身体健康没有病苦;心灵健康没有烦恼;灵性健康终身幸福,不会堕落——这才是真正对孩子的好!自然界有平衡法则、因果法则。平常吃点亏、吃点苦,人家多得一点,我们少得一点,人家提及我们或不提及我们等等,都不要看作吃苦、看作吃亏。平常要有高姿态、高风格、高水平,这样才能量大、福大、命大。

我们老得太快,却明白得太迟。

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个过程

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得意些什么?失意些什么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如行云般自在,像流水般洒脱

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当你在高处的时候

你的朋友知道你是谁

当你坠落的时候

你才知道你的朋友是谁

遇到爱你的人,学会感恩

遇到你爱的人,学会付出

遇到嫉妒你的人,学会低调

遇到你嫉妒的人,学会转化

遇到不懂你的人,学会沟通

遇到你不懂的人,学会理解

现在过的每一天

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请不要老得太快,却明白得太迟

很多错误不必亲自试验

在别人的经历中吸取营养也是一种智慧 

有钱,把事做好,没钱,把人做好!  如果有那么一个人,因为你的一点点儿好,就原谅你所有的错,那就好好珍惜知足吧。因为大多数人,只因为你的一点点儿错,而忘记你所有的好!
懂了珍惜才会知足,懂了知足才会感恩,懂了感恩才会包容,懂了包容才能快乐,懂了快乐才会健康,有了健康才能幸福!

人们总是把陌生人给的一些小恩小惠,当做是情感的大恩大德,却把身边那些死心塌地对自己的好和爱,当做理所当然甚至不屑一顾。
以爱之心做事,以感恩之心做人!
 

杨东平:不做“人上人”,要做“人中人”学校用分数排名和“家校通”时时控制,使家长心甘情愿或不情愿地沦为应试教育的帮凶。我们知道,来自亲人的伤害往往是最有效的。家长需要警惕和改善的方面很多;但对儿童最具杀伤力的,我以为主要是以下两种。

一是“疯狂母亲”的集体焦虑和恐慌。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商业蛊惑,她们不惜用高负荷的课外学习压榨儿童的身心,将他们置于“五加二,白加黑”的严酷生存状态之中。她们的许多行为与“虐童”无异,却有一个崇高的借口:为了孩子好。

须知,我国的高校毛入学率已经超过30% ,高考录取率全国平均达到了73% 以上,许多大中城市的优质中小学超过了50% ,但她们绝不会降低目标,只瞄准极少数重中之重的“牛校”。

许多学生最终病倒、累倒在“起跑线”上,还有许多被拔苗助长、金光闪闪的“牛孩”,似乎在名校竞争中赢了,却不一定能够走向成才的终点,犹如在马拉松比赛中头几圈的领跑者一样,最后却“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很多父母直到最终失去孩子,或者孩子的身体、精神和心理严重受损,不得不休学退学,或者孩子违法犯罪时才后悔莫及,才认识到分数和学历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拥有一个鲜活、健康、善解人意的孩子——哪怕他只有一个平淡而正常的人生——本身已是莫大的幸福。

必须认识到,在外在教育环境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家长仍然是可以有所选择的。破除对“起跑线”的恐惧,家长要有一颗强大而坚定的平常心,善待儿童,把儿童当做儿童而不是神童来培养。

叶圣陶的名言“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说的就是循序渐进、有机成长的常识。需要淡化早培热、培训热,淡化分数崇拜和名校崇拜,意识到超常教育不是提前教育;对儿童而言,身体健康、人格健全、有个性和兴趣、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热爱阅读等,比那些排名、证书重要得多,那才是世界通行、能使孩子终身受益的早期教育。

很多家长会说,这些道理都明白——但还是要逼孩子。支撑这一行为的,是望子成龙、让孩子出人头地做人上人之类的信条。在独生子女的时代,这一价值观被极大地合法化了,与所谓的“成功学”合流,将高官厚禄、大房豪车视为成功,“读书做官”重新成为主流价值,甚至将骄奢淫逸视同“精英生活”。

必须明确地说,这套在封建时代形成的价值观是极其陈腐的,与当今全民教育时代培养现代公民的价值观格格不入,早在百年前即为“五四”的新文化和新教育所摒弃、批判和改造。这种沉渣泛起,是社会文化的倒退,是当前教育病态深层的文化原因。

二是所谓的“丈母娘经济”。让我们正视这样滑稽而糟糕的图景:一方面,家长拔苗助长、高压威逼儿童超负荷学习,剥夺他们童年的快乐;另一方面,待孩子进入青年时代,有可能一展身手之时,则用极端功利主义的小市民的庸俗眼光,嫌贫爱富、唯利是图。这样的“天下父母心”到底是爱孩子还是在害孩子?许多在强势家长的越俎代庖下长大的青年学子,像《家》中的一些主人公那样苟且偷生,重演着上一个时代的悲剧。

来一点正能量吧!在一个能力取胜的时代,学历和分数的作用只是一时的和有限的。在终身教育、互联网和学习化的时代,一个人真正的本事,是学会学习,是有兴趣、有动力地自主学习。那是每个人都可以追求、可以实现的。而民主主义视野中的公民教育,需要告别“精英主义”价值。真正的精英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做最大众的事。

如同陶行知所言:“既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而要做‘人中人’,要把自己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这难道不值得每个家长深思吗?

 感谢有“生”的日子!----普光

    昨天上午儿子和儿媳为我过完生日回北京了...
    儿子工作特别忙,在家只呆了一天半,21日晚上快10点了才到家,看到我精神状态挺好,他俩都很高兴
    我说:“我们不是说好了,以后我不过生日了,你们怎么还回来”?
    儿子说:“妈,我们就是回家看看您,咱不提生日的事儿,好不”?
    儿媳送我一条苏州真丝围巾她说:“娘,我前些日子去苏州出差,特地为您选了这条丝巾”。我一看标签800多元,啊呀,太奢侈了...
    儿子说:“妈,明天我想这样安排,上午我们一起去小安舍弘一佛堂,我俩为妈妈做点布施,助印经书和助学,然后中午吃个斋饭。下午有个TOP CAKE蛋糕送过来,晚上我爸下班后我们出去吃个饭”。
    在弘一佛堂印经处和弘化社,儿子各拿出1000元,我对儿子说:“你出钱印经和助学我谢谢你们,但不许留我的名字”...
    中午在弘一佛堂斋堂用斋...感谢斋堂里的菩萨...
    感谢有“生”的日子!
    感谢儿子和儿媳!
    感恩一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