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里有座登封城

(2012-09-11 12:01:37)
标签:

登封

少林寺

黄河魂诗刊社

黄河笔会

中岳庙

分类: 随笔

http://s11/middle/4e757804tc9755282463a&690
《黄河魂》诗刊社副主编水音(左一)

最初知道登封,是在豫剧《卷席筒》里,蒙怨受屈的小苍娃戴着枷板哭天抹泪的唱:“我来到了登——封——小——县……”;而真正去登封,是参加完中考的那个暑假,虽然因为严重偏课考了个一塌糊涂,但还是没心没肺地从候马狂玩几天回来的我,就在我们家小巷后面的土坡上,从一个男同学手中接过了由《黄河魂》诗刊社主办的“黄河笔会”邀请函,然后激动万分的捧给我妈看我爸看----

而最让我暗地里开心的是,这张邀请函终于让俺娘的注意力从“恨女不成凤”的成绩单上成功转移,她当下就开始非常骄傲且忙碌地为此次出行做准备,查车次、煮咸鸡蛋、收拾行李……几天后,我便在妈妈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登封的行程。

早上八点,沐着1990年夏季清亮亮的晨光从家乡水头小站出发后,我们整整坐了一天的火车,才到河南省省会郑州,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出郑州火车站时已是深夜,有热情的拉客者在不厌其烦地问每一位出站的旅客“住店吗?住店吗?”只要你稍有反应,他们就热情地拉住你介绍:“我们宾馆可近了,出站五分钟就到。”结果,出站五分钟后,俺和俺娘赫然发现,等在眼前的是一辆中巴车。接下来,车子在郑州的灯影流转中穿行了足有半个小时,才把我们拉到郑州郊外的一个小旅店。在那儿里住了一夜后,店家还算讲信用,第二天一早又开车把我们送到了郑州汽车站,在那儿,我们登上了前往登封的客车。

我记得当年在登封一共住了七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文友齐聚在嵩山脚下的这座小城里谈诗论赋,一个个激情飞扬,相比较而言,我这个当年只会写作文的小女生简直自惭形愧到了极点。无论是白天开笔会,还是晚上娱乐,我都只有躲在角落眼巴巴看的份儿,不敢插半句嘴。

笔会期间,主办方还安排大家去附近的景点参观,头一天去的是嵩阳书院和中岳庙,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曾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嵩阳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书院西侧,有两株高大无比的古柏,树龄在4000年以上,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柏树。大门外西南侧还竖立一座大唐碑,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很高的价值,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碑刻。只不过当时少不更事,尚掂不清生活中孰清孰重,从小生活在平原的我,注意力都被书院后的小山吸引了,我和几个文友一起,手拉着手跑步上山,狂跑一阵,再气喘吁吁地歇息片刻,然后再继续跑步上山。目标就是山顶的那个小亭子,结果刚到上面就看到一位身穿道袍,头挽发髻的道士扯着嗓子在咆哮,一句都听不懂,吓得我们愣是连亭子都没敢摸一下就赶紧下山了。后来我们又去了少林寺,我拉着妈妈一个大殿一个大殿的跑,四处找少林和尚练功时踩下的坑,找着了还不满足,又非得悄悄伸脚进去亲自踩踩,想要感受电影《少林寺》中武僧们哼哈跺脚时的雄壮。除此之外我还见佛就拜,拜完了就跟守在旁边敲木鱼的老和尚聊天,傻傻的问人家“老神仙您家哪儿的呀?”有的老和尚牛气,答:出家人四海为家。也有脾气和善的,笑眯眯地告诉我,他是山西永济人。哈,在河南登封竟碰到山西老乡了,彼此都是一喜。

http://s8/middle/4e757804tc96076b6a577&690

这张照片就是当年在少林寺门前拍的,胸前那圆圆的一块粉红饰物是在中岳庙玩时,同行的一位文友从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上买了送我的,里面是水,水里漂浮着一只可爱的小白狗。如果不是今天翻出这张照片,我还真把它给忘了。现在回忆起来,那位文友是位从山东来的军人,写诗的。名字里有个“松”字,从登封回来好几年后,他还突然给我来过一封信,寄到了我家里,(当时互相都留了地址)说他的作品发表在了《星星诗刊》上,我回信表示祝贺,然后就再没联系了。下面这张照片中的男子就是他,站在他身边的是河南巩县的一位女文友,名字实在想不起来了。这张照片应该是他后来寄给我的吧?记不清了。

http://s5/middle/4e757804tc9754f3b0b94&690

 

 在登封时,和我同住一屋的是本地一位叫张彩虹的女孩,家就在少林寺旁边的郭店村,她年长我几岁,长发披肩,喜欢写散文,字里行间有着浓浓的“琼瑶味”,因为是登封人,自然和主办笔会的《黄河魂》诗刊社主编水音老师熟络一些,空闲时,她曾带我们去过水音老师的寓所,那里的书落落大满,让当年没见过世面的我实在是羡慕不已,当时就假想着自己长大后也能如水音老师一样坐拥书城,做一个学识渊博饱览群书受人尊重的学问人,但可惜,长大后我却一事无成,整了个书店还关门了,连“形似”都没达到。下面这张照片是笔会结束后,彩虹姐寄给我的。我们曾经通了很长时间的信,只是后来我异地求学,为了爱情东奔西走,就失去了联系。转眼二十多年不见了,也不知她现在过得好不好?

http://s14/middle/4e757804tc960c35d1c5d&690

少林寺塔林中的张彩虹

有关登封的回忆还有很多,因为那段经历对我后来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年那些站在云雾缭绕的巍巍嵩山上豪情满怀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作家们,至今让我想起来仍是忍不住一再的仰望,是他们让我真正见识并体验到了文学的魅力,并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热衷于用文字装点自己的生活,因为我是那么地渴望真正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只是,自从那年笔会结束离开登封后,再没机会回去。从此,登封便只能一遍遍的出现在我的回忆里。

再见登封是在朋友的照片里。感谢无所不及的网络,让我在时隔二十年后,奇迹般地同几位当年的文友在新浪博客上欣喜重逢,如梅纾江川 。这俩位如今已是作家了,在网上随便一百度,就可以搜到他们的作品。当年在登封参加笔会时,梅纾还只是一名刚上大一的大学生,风华正茂;而江川也只是一名新入伍的小兵,大热天穿着军装,瘦削,精神。记得当年从少林寺出来,妈妈累得跑不动了,就把我托付给同行的一位解放军战士照料,说,“带她一起玩吧,别让她跑丢了。”那位小战士还真尽职尽责,那天,他不但陪我逛了少林寺旁花花绿绿的小市场,还一起上了达摩洞,隔天爬嵩山,也是他拉着我一起上的。只不过当时没经验,我居然穿着裙子踩着凉鞋就去登山了,那么大的山里花蚊子,把我叮着腿上一个包接一个包,又痒又痛……那个热心助人的小战士就是江川。丛登封回来时,我抱回一个“读书少女”的彩色石膏像,也是他送我的礼物,摆在书桌上好多年。而现在,当年的小战士已成了一名少校军官,仍笔耕不辍,杰作迭出。不久前,他因公出差,顺道故地重游,特意去了当年我们一起游览过的中岳庙和少林寺,并拍了照片发给我,时隔多年再见这些久违了的景物,忍不住就想起了当年的情形,心里那滋味,辛酸加甜柔,说不清,道不明。http://s12/middle/4e757804tc95306f2387b&690
     瞧,照片里那只石狮子不正是我当年拍照时扶过的那只嘛?看来这么多年来抚摸它的不止我一个,石头基座都让摸得溜光水滑的。

http://s2/middle/4e757804tc953075cb301&690

印象中这座亭子后面应该是道观的,但直到看到这张照片才发现自己竟错了二十多年,从照片上看来,后面那座建筑物好像是山门。只是很奇怪,明明是庙,后来上山怎么会碰到道士呢?难道也是记错了?

哎,错就错吧!当年那个少不更事的傻丫头记错的又何止这一件。好在这张照片让我没有再错下去,所以,在此特别要谢谢细心的江川,谢谢他用相机带我重游登封,重回1990年那段难忘的岁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