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猴子与象棋
小猴子与象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88,239
  • 关注人气:1,5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南神龙陈松顺》第六章:华南神龙棋王陈松顺

(2014-08-19 22:46:22)
标签:

体育

华南神龙陈松顺

                                              《华南神龙陈松顺》第六章:华南神龙棋王陈松顺

        陈松顺,1920年3月生,广东省台山市广海镇洋渡村人。别名陈尘,先后用过笔名有刘继、劳逸、古干敬、余校。因棋艺卓著,被誉为“华南神龙”。他先后担任过广州棋社副社长、《象棋》月刊副主编,《象棋报》主编;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民主同盟广州市委委员;政协广州市第二、三、四届委员;政协广东省第五、六届委员。从1956年首次举办的全国象棋锦标赛起,历任裁判员,副裁判长、裁判长,并荣膺象棋特级国际裁判员。

       陈松顺的棋艺生涯大抵可分为四个阶段:象棋神童—江湖棋人—象棋国手—象棋名宿。

      陈松顺祖父陈祚培,是旅美华侨。晚年从美国回归故里,在台山广海开了一间药材店,取名“务滋堂”,因火灾被毁,重建后改名为“济生堂”。陈松顺的父亲陈宏爵和叔父陈宏达都是象棋爱好者。在父亲和叔父陈宏达的影响下,陈松顺8岁习弈,12岁时棋艺已渐精进。

       广海古城物阜民丰,习弈者甚众。陈之叔父宏达在广海卖柴街开设一间“桔艺研究社”,平日聚集不少象棋爱好者在此博弈。当时广海有一个皮鞋匠陈佳,棋艺在当地堪称高手,人称“棋王佳”。陈佳常到卖柴街老中医陈中椅的医馆下棋。

       陈松顺最喜欢到此观看“棋王佳”跟人下棋。观棋之时,也常能说出几步好棋。“棋王佳”见陈松顺小小年纪,竟能懂得下棋之道,于是让双马与陈对弈。让双马有一规矩,就是“无将不能吃中卒”,故此中卒又叫“铁卒”。陈佳扬言,他的“铁卒”无人能破,陈松顺很不服气。于是,他找到一本象棋谱《桔中秘》加以研习,每天学到深夜仍不肯睡。经过潜心钻研后,棋艺大进。数年后,竟然倒过让双马给“棋王佳”。

       话说1934年夏秋之间,台山县政府举办第一届象棋锦标赛。一时高手云集,共有60多名棋手参赛。年方15岁的陈松顺过关斩将,距离决赛仅一步之遥。他最后遇上荻海棋王余质平,两人一番恶战,陈松顺剩下双车仕相全,余质平是士象全单车双马,这局棋本是和局。陈松顺毕竟年轻,经验不足,最终输了这局棋,进不了决赛。比赛结果,冠军是斗山雷法耀,亚军是荻海余质平,季军是台城李珠活。陈松顺得到破格奖励,授予“神童特别奖”,获得银鼎一个。

       冠军雷法耀是台山县斗山区镇口圩人,30多岁,一向随父侨居美国,他家在镇口圩开设了“利兴隆”杂货店。在他回国这段时间,他夺得台山县第一届象棋锦标赛冠军。雷法耀觉得陈松顺是难得的象棋奇才,有心栽培他。于是悉心指导他习弈,引导他走上象棋之路,这是陈松顺的第一位师傅。在旧社会,很多棋手大部是以棋艺行走江湖的。大约在1935年,台山来了一位江湖棋客,自称金重源,每天在台城摆棋档会客。那时台山棋风很盛,他的棋档竟然也吸引了不少人。他和棋客下象棋残局,互有胜负,不像是高手。他和棋客口中得知雷法耀是台山冠军,又是华侨子弟。于是从台城来到斗山圩,摆下棋摊,专候雷法耀。

        这位金重源在斗山圩摆下古谱残局“七星聚会”,吸引了不少棋客。由于该局残棋变化复杂,高深莫测,一连几天,无人能破。于是消息很快传到雷法耀处,雷于是带上徒弟陈松顺和归侨余舜和去斗山圩会一会这位外来棋客。当时先由余舜和上阵,两人杀得难解难分,惊心动魄。余舜和既是雷法耀的棋友,棋艺自然不弱,结果输了。雷法耀最喜欢交棋友,见对方身手不凡,于是设宴接待。席间,余舜和见来人左眉间有颗黑痣,突然想起在广州海幢寺曾见过此人下棋。于是在脑海搜索,终于记起这人正是与黄松轩、曾展鸿合称“粤东三凤”的钟珍。钟珍被识破行藏,于是笑道:“金重为钟,我本来就说是姓钟的吗?”

       钟珍二十代漫游越南,数年后,取道海南岛归国。途经雷州半岛,入阳江,化名钟弈禅,在阳江短暂停留后,辗转来到台山。结识雷法耀后,雷邀请他到镇口利昌隆商号小住。平日常有棋友来向他请教棋艺,钟珍却特别赏识陈松顺,称之为“辣椒仔”。过了一段时间,钟珍去了香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雷法耀赴美定居,陈松顺也到了香港。雷法耀怕自己赴美后,陈松顺的棋艺会半途而废,于是委托当时香港南华体育会游部的负责人黄启康棋友帮忙,促成陈松顺拜钟珍为师。黄启康不负挚友所托,在香港湾仔租了一间房间,让钟珍和陈松顺住在一起。钟每天指导陈松顺下棋,并授意他去弈乐园找一般棋客赌棋,如有输局,回来后复盘解拆。在钟珍的熏陶下,陈松顺进步神速。此外,钟还授意陈向冯敬如学棋。冯敬如是广东四大天王之一,另三位是黄松轩、卢辉和李庆全。在四大天中,冯敬如坐第三把交椅,以残棋功夫精湛而闻名省港。陈松顺在两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就超越了当时在香港享有盛名的方绍钦、吴兆平、何鲁荫等棋手。此后,陈松顺在钟珍的授意下,到澳门博弈,结识了当时在澳门的一些著名棋手,如邹青、薛炳光、郑仲辉、黄骚、梁兆光、陈文龙等。并曾和客居澳门的广东四大天王之首的黄松轩对过局,但黄松轩竟不知陈松顺是钟珍的弟子。

      在这期间,陈松顺往来于香港、澳门,并一度回乡。再到香港之时,与谭剑秋、黎子健成为有影响的人物,被称为“三侠”。

        在旧社会,棋手大都以闯荡江湖博弈为生,陈松顺也不例外,走南闯北,颠沛流离,历经坎坷。这一时期陈松顺化名为“陈尘”,意为“风尘仆仆”,个中滋叶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能感受到。

        抗日战争进入40年代,广东的棋事已俱凋零,随着日本军队入侵香港,棋人纷纷四散逃亡,陈松顺回到了乡下台山广海。1942年,陈曾数度离乡弈游,先后到过肇庆,恩平、阳江、电白、梅录、湛江、化州、高州等地。后来,他取道清远,到达韶关。

       韶关市地控粤地南北要冲,当年广州被日军入侵后,韶关成为战时省会。军政要人,文人墨客,商贾旅人,贩夫走卒来来往往,好不热闹,闯荡江湖的诸色人等也寄迹其间。陈松顺在韶关遇到了棋友黄启康。黄启康便是雷法耀赴美之前托付他促成陈松顺师事钟珍之人。跟陈既是朋友,亦是恩人。在黄启康的引领下,陈松顺很快便结识了在韶关的叶苍、夏蕃、韩民醒等棋友。这时,曾在广州号称“苏家四将”之一的苏兆南也来到了韶关。苏兆南原籍广东,因长期住在广西南宁,有“广西棋王”称号。此次到来,遇到广州“翩翩”棋亭的旧友龙少泉。两人把酒言欢,不知不觉便扯到棋事上。苏问龙少泉有关韶关棋手底细,两人“煮酒论英雄”,大有“天下英雄曹刘”之慨。故此苏  南满以为“韶关棋王”舍我其谁。后来打听到韶关棋艺最高的是陈尘,苏兆南便邀请他在两河坝租一艘客艇,在艇上作“楚河汉界”厮杀。艇外武江水碧,青山如画,他们也无心于山水,只闻敲子铿锵有声。车来炮往,大战四个回合,结果陈尘赢了3局。另一局陈有竟弈和,给对方留点滴面子。事后,苏兆南向龙少泉诉苦,这才知道陈尘原来是钟珍的弟子陈松顺。

      陈松顺在韶关逗留了一段时间后,从衡阳入桂林,揭开了他青年时期棋艺生涯重要的一页。到桂林后,陈松顺结识了一位朋友叶美山。叶美山是白崇禧在桂林私宅雇佣的一个花王。这个花王不但爱花,而且爱客,最喜欢结交朋友,扶危济困。叶美山在七星岩附近盖搭了一间花寮,取名“北斗花园”。叶美山结识了陈松顺后,热情地邀请他到花寮内居住。此后,陈松顺就在这七星岩与棋客博弈,当地棋手虽多,但无人可以和陈抗衡。

可惜在烽火连天的旧中国,动荡不安,时值日寇攻陷湖南衡阳,继续向广西进攻,桂林已受到威胁,一时人心浮动,陈松顺决定转柳州,在柳州作短暂的停留后,又匆匆西走贵州。

        贵州省贵阳市是西南重镇,抗战期间。滇贵线上人来车往。流徒到这里的人很多,也聚集了不少棋人,当时在贵阳称雄的是香港棋坛名宿潘权。潘权原籍广西桂林人,30年代跻进于广州香港名棋手行列,在香港期间,曾和号称七省(奉、吉、黑、直、鲁、江、浙)棋王的周德裕交过手,因周德裕当时况技状态不佳,竟被潘权连杀三局。潘权来到贵阳后,接连击败了邓崇律、程寿山等人,坐上了贵阳棋坛第一把交椅,人称潘老师。潘权遭遇陈松顺,接连败北,只好甘拜下风。从1944年到1945年间,陈松顺由韶关、衡阳、桂林、柳州到贵阳,从未遇到敌手,对一般棋手,陈松顺是“逢人让双马”。堪与一战的仅有后来也到贵阳的陈洪均。

      陈洪均也是广东人,生于1920年,世居广州南关麦栏街。6岁就能同成年人对弈,14岁起便精研《桔中秘》、《梅花谱》。他只求名谱,不求名师。每观高手博弈佳局,便回家复盘解拆,并作记录,一着不差。18岁时家道中落,投靠嫁到广西南宁的姐姐。他姐姐希望他有一门别的技艺谋生,却不赞成他以棋为生。他平时是瞒着姐姐找人博弈的,以免遭姐姐责骂。后觉依靠姐姐不是长远之计。抗战期间,贩卖故衣是热门行业。他便在桂林、柳朔一带摆摊卖故衣,乘便赌棋博彩。当时在桂林,柳州已无人可敌,转而征战贵阳。他首先挑战贵州名棋手严陶、杀得严陶连输大败,严后来郁郁成病,陈锋芒所指,直逼潘权。

       潘权是棋坛前辈,早年在南宁曾让陈洪均长先。所谓“土别三日,刮目相看”,陈洪均已非昔日之吴下阿蒙。陈潘之战,陈以连胜十二局彻底击败潘权,然后向陈松顺  战。两陈之战,棋人瞩目。陈松顺让陈洪均长先。初次交手,一连九局,陈松顺多胜3局。再次交战八局,陈松顺多负1局。两次合计17局,陈松顺多胜2局。但陈松顺是每局均让陈洪均先,所以两人之间棋艺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陈洪均很珍惜和陈洪均的对局,当时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棋谱,一直保存了数十年。抗战胜利后,两陈先后回到广州,在“七王夺鼎赛”中再次相遇,此是后话。

        陈松顺在贵阳逗留了大约大半年,此时已是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他又转而前往云南昆明。昆明有“春城”之称,四季如春,日暖夜凉,山明水秀,景色迷人。陈松顺来到这里主要在磨盘山望海楼茶博弈。磨盘山在昆明市两北,临向翠湖。清初吴三桂填平了翠湖的西边,建造了一座平西王府,后来称为“承华圃”。湖上有康熙时所致筑的“青漪亭”,阮元所筑的“阮堤”和唐继尧所筑的“唐堤”,是昆明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在望海楼茶社聚集着不少棋客。

      本世纪初,云南有一个姓朱的老棋手,雄霸云南棋坛。他声言:任何人同他下棋,不用照将成杀,只要追使他的老帅移动一步,就算赢棋。他还用一枚铁钉将自己的“帅”钉住,以示稳如泰山。后来云南崛起一名新秀叫杨礼源,杀得他非拔出铁钉  帅不可。于是杨礼源声名鹊起。不久,便称雄云南,号称“云南棋圣”。

      岁月流逝,陈松顺到达云南时,看到的杨礼源已是一个矮瘦的老头。两人在望海楼相遇,棋人怂恿两人下重彩博弈。杨礼源是个穷棋人,棋客为促成他们对局,大家凑钱为杨礼源负责彩金,而且都以为棋圣稳操胜券。对局结果,陈松顺赢了两局,得了彩金3万元。杨礼源面目无光,垂头丧气走了,肋彩的人颇感意外。

     杨礼源败给广东来的陈尘,震动了昆明棋坛。不久就传出杨礼源病倒的消息。以在昆明升戏院的袁经理为首的地方恶势力借故恫吓陈松顺,说他入境不先  码头,既是高手,义藏头露  ,造成杨礼源输棋郁气难平,一蹶不起,要追究陈松顺责任。原来这个袁经理是杨礼源的信徒,当日曾在望海楼助彩,输后心有不甘,更是欺负陈松顺孤身作客,于是苦苦相逼。幸得一个在昆明以收授棋徒的武汉人杜晓天出面调停,陈松顺送上二万元医药费,此事才暂告平息。

     不料,杨礼源终因年老多病,不久去世。那个姓袁的经理又纠集一班人来迫陈松顺,要他为杨礼源买棺材安葬,陈松顺只好答应他们的无理要求。陈松顺在云贵的奇遇甚多,但以赢棋后要负责买棺材此事最为奇特。

     “望海楼”是一个叫老贵的老人开设的书棋茶社,摆了十多张桌子,供茶客在这里看书或者下棋,环境虽然优  ,但生意淡薄。日常茶客多是下棋的,看书的甚少,久而久之,“书棋茶社”就只剩下棋了。

       一天“望海楼”来了一位年轻军官,姓杨,名自平,安微安庆人,曾跟名棋手张继荣习弈,棋艺甚高,杨自半听闻广东陈尘挫败“云南棋圣”杨礼源,很希望与陈松顺一较高下。于是一场激战在“望海楼”展开厮杀。因杨自平是有备而来,对付高手丝豪不敢怠慢,而陈松顺不知对方底细,以为是一般棋客,掉以轻心,结果竟被杨自平连赢两局。过了几天,杨又邀陈交手,这一次,陈松顺不敢大意,使出看家本领,施展妙手,终于赢回了两局。杨自平满以为可再次赢陈,身上竟然没带钱。如今输了棋,两手空空,于是邀陈尘同到街市,在一间金铺,慨然脱下手上金戒指,兑换了现金,付还陈的赌彩,并邀陈松顺上饭馆相叙,所谓“识英雄者重英雄”,此后,两人结成知交,平时互相切磋棋艺。

      陈松顺在昆明声名远播,不少人来向他学习,曾任云南大学副教授的郑智绵,当时是该校物理系学生,随陈松顺习弈,他们的友谊持续多年。另一位青年陈德祥也曾在陈指导下习弈,后来陈德祥任云南昭通市中学校长,对当地开展象棋活动贡献甚大。还有一位青年邓鹏,五十年代曾以昆明选手资格参加全国象棋锦标赛。

      陈松顺的名声反累了他失去不少棋客,棋客慑于他的威名不敢跟他博弈。望海楼下围棋的人也不少,陈松顺灵机一动,自己也略懂围棋门径,何不转而跟人下围棋,于是陈松顺向围棋手何尚子学下了一局棋,又到市上旧书摊买到一本清朝范西屏所著《授子谱》加以研习,不久便以棋客博弈围棋。

      稍后,陈松顺先后到宜良、碧色寨,个旧、建水和石屏等地从事棋艺活动。在石屏,应小学校长丁育群之邀,在石屏成立象棋研究社,担任社长,教人下棋。数月后,杨自平携新婚夫人来访,这位新娘原来是“望海楼”主人老贵的孙女。杨自平在重庆当差,来到昆明遇到老贵孙女后,竟然“乐不思蜀”,开小差不再回重庆军营。他此次到来是因老贵年迈,不想再经营“望海楼”,于是相邀陈松顺和他合力承接“望海楼”。于是陈松顺到昆明,和杨自平一起经营“望海楼”茶社。

      1948年春天,陈松顺回到了广州。当时,广州的棋人多聚集在西门的祥珍茶楼活动。陈松顺回到广州,识他的人并不多,只有卢辉、袁天成、吴兆平是香港时的老相识。陈松顺在祥珍茶社击退了从南京来的著名棋手张青皓,跟着又挫败了从香港来的董文渊。过去,陈松顺和曾展鸿和高足黎子健两人合力才可对付董文渊。现在陈松顺反让董文渊长先,对弈5局,陈松顺多赢1局,此时的陈松顺在广州棋坛已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了。

        1949年9月,香港南华体育会举办“穗港澳三角埠际象棋赛”。陈松顺本应是广州选手,但因为陈的师傅雷法耀从美国回港,并且是此次比赛赞助人之一。雷法耀提出要求陈松顺代表香港出赛。于是陈松顺、曾益谦、黎子健3人组成香港队。因为他们3个都是“粤东派”的传人,棋人于是便称他们是“小三风”(注:陈松顺是钟珍大弟子,曾益谦是曾展鸿的公子,黎子健是曾展鸿的徒弟)。此次比赛在香港嘉山举行,广州队参比赛棋手为卢辉、苏天雄和袁天成。澳门队为梁  光、黄芬和王少珍。陈松顺第一场即以凶悍的着法先克王少珍,跟着胜黄芬、袁大成,连战皆捷。跟广州老棋王卢辉最后一战成为这次大赛的压轴戏,最后激战成和。比赛结果,广州队获得冠军,香港队亚军,澳门队季军。个人成绩,陈松顺和卢辉同以10分居首。

       陈松顺在穗、港、澳棋赛中声名响亮,已成为省港澳棋手中最前列的人物。这期间他开始结识杨官璘,对于他此后在广州棋坛的历程有着重要关系。

       杨官璘是广东省东莞县塘厦镇人,1948年来到广州。当时执广州棋坛牛耳的是两新、老棋王。新起的是袁天成,老棋王是卢辉。当时的卢辉才40多岁,雄视棋坛,受聘执掌同志茶座棋政,应接四方豪杰。一天,杨官璘报名攻擂,在当时尚无人认识他。杨官璘先行立了中炮,稍后上了一只边马,接着又上了一只边马,双边马的着法令到观众多以为他是个不堪一击的新手,谁知他越走越奇。当卢辉发觉不妙时已处于劣势,卢辉全神贯注奋力解拆解,才幸成和局。经此一役,杨官璘名声大噪。后来他和卢辉在同志棋坛继续下过几局棋,胜负相当。后来,杨官璘到香港,成为一流棋手。1950年夺得香港中国象棋研究会会员杯赛冠军。

       广州解放后,开展棋艺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华南土特产交流会(后为岭南文物宫,今为广州文化公园)。交流会附设棋坛,陈松顺、杨官璘、卢辉、谭剑秋等一班名手常在这个棋坛应众。后来华南土特产交流会改为岭南文物宫,陈松顺与文物宫合办棋坛茶座。这个棋坛茶座开办时间虽然不长,约有一年光景,但是却给广州象棋界带来了新希望,对促进广东棋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担任中共华南宣传部副长的吴南生曾亲临观棋,并表示了关心与支持,使到广东棋人大受鼓舞。党和政府的关心,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带来了五十年代羊城棋坛的活跃,并开始了一个以杨官璘、陈松顺为代表的时代。而杨、陈的上海献艺,对全国象棋活动更是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杨官璘于1951年秋天先行了上海,跟着写信邀约陈松顺。杨、陈访沪,上海棋界同仁甚为高兴,于是上海沪青棋社和棋艺名流决定举办“华东华南名的对抗赛”。上海棋界是卧龙藏龙之地。百岁棋王谢侠逊在1927年被棋友封为全国棋坛总司令。稍后有名棋手周焕文之子周德裕,周德裕有“七省棋王”之称。这次迎战杨、陈的棋手是何顺安和朱剑秋。何顺安14岁即能与上海众多高手过招,1947年荣获上海象棋冠军,是上海凌云阁棋坛主将。是继周德裕之后崛起的名字。这次棋赛在上海中央西荣馆举行,从9月初开赛至10月中旬结束,持续了40多天。比赛结果为华南队获胜。陈松顺的成绩是2胜5和一负,杨官璘为3胜5和。这次棋赛,无论是广东象棋史还是上海象棋史上都是重要的一页。赛后,陈松与杨官璘合编了一册《联星棋谱》,记录了棋赛10多个对局的着法。何顺安在此次棋赛中8局均和,与杨官璘、陈松顺可谓功力悉敌。但此后的全国象棋个人赛,何多次受挫于杨。后来何顺安培养出胡荣华,成为杨官璘的克星。胡荣华曾经获得过十二届全国冠军,人称胡司令。是继百岁棋王谢侠逊后的第二个全国棋坛总司令。此是后语。

       1952年,广州岭南文物宫主办“六名手表演大赛”,杨官璘与陈松顺并驾齐驱,以下依次是覃剑秋、卢辉、曾益谦、袁天成。

       1955年12月,在广东省委宣传副部长吴南生的策划组织下,举办了“广州、香港象棋名手友谊赛”。香港象棋队派出的棋手是曾益谦和黎子健。曾益谦在1946年登上广州市象棋锦标赛冠军宝座。他和黎子健同是“粤东三凤”之一曾展鸿的传人。广州方面派出应战的是杨官璘和陈松顺。此次比赛的地点设在原岭南文物宫改建的广州文化公园。比赛盛况空前,万人空巷。广州文化公园人头攒动,而没有到现场观看比赛的棋迷,也可坐在家中,摆开棋盘,听广播现场实况传播。连续广播十二晚,共下二十四局棋。香港高升茶楼设大棋盘每晚作实况转挂,影响很大。广州象棋城由此得名。陈松顺对曾益谦净胜1局;对黎子健打成平手。杨官璘对曾益谦打成平手;对黎子健净胜3局。总计战果,广州队净胜4局的成绩击败香港队。

       1956年,在广州市文化局的领导下,广州正式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在市级文化部门领导下的棋社。杨官璘任社长,陈松顺任副社长。他们同时成为刚创办的《象棋》月刊的正副主编和广州文化公园的顾问,成为正式领取国家工资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此,陈松顺的象棋生涯开拓了新天地,他的棋艺攀上了新高峰。

        陈松顺和杨官璘是广东棋坛的两大支柱,各省市名棋手频频访穗,都是他们退敌,而且总战绩几乎全胜。1956年,全国首届象棋锦标赛,陈松顺出任裁判员。这一届的裁判阵容庞大,裁判长是北京棋艺研究社的副主委王又庸,副裁判长依次是谢侠逊、彭述圣、林弈仙、张雄飞。陈松顺与他们相比还算是晚辈,但声誉绝不在他们之下。这次比赛是第一次全国性比赛,但是还没有比赛规则,陈松顺按照副裁长张雄飞的要求,列举了一批局例作为执法的依据。张雄飞在此基础上草拟了《中国象棋竞赛规则》,这是中国棋史上第一本全国统一的棋规。以后,陈松顺多次参与了《中国象棋竞赛规则》的修订。陈松顺历任裁判员、副裁判长、裁判长,直至取得特级国际裁判称号。80年代初,陈松顺在四川成都主持了第一届国家级裁判的考试工作。

        1982年,广州市委要重建广州棋社,陈松顺出任社长。1983年,一份由广州棋社和羊城晚报社合办的《象棋报》创刊,这是全国首创棋艺专业报刊。得到了大陆和港澳台象棋爱好者的喜爱,而且传播到东南亚、美洲和欧洲各地。《象棋报》自创刊至1995年改为《羊城体育》,刊行了11年,发行量最高时达11万份。《象棋报》及时报道棋坛动态,对名手对局作出了带指导性的分析评价,并且在古谱残局、江湖棋局及排局等领域都作过深入的研讨。《象棋报》还采用连载的形式,刊登了很多可读性很强的文艺作品,如《五羊杯象棋冠军赛》、《棋城元戒杨官璘》、《棋城少帅吕钦》、《华南神龙陈松顺》、《棋坛杂忆》、《弈林野史》、《磨剑楼象棋名谱选注》、《中华棋坛掌故》等。这些作品大多数已印成专书。

         陈松顺在编刊方面,除了主编《象棋报》外,还和杨官璘共同编辑《象棋》月刊120期近20万字。并曾任《羊城晚报》棋坛主编。

         陈松顺勤于执笔。著述颇多。他最早的一部著作是《象棋精华新编》,与苏天雄合著,1950年在香港印刷发行。第二部是与杨官璘合著的《联星棋谱》,1951年在上海发行。1957年至1972年,陈松顺和杨官璘等合编《中国象棋谱》一、二、三集。这是一部较为完整地反映中国象棋的发展和现代棋手的水平的象棋谱。发起编篡这部权威著作的吴南生。陈松顺对这部棋谱倾注了不少心血,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另外,参与编写这部棋谱的还有何顺安、惠颂祥、屠景明、徐天利等。这部棋谱每一集的发行量均达到数十万册,成为当代象棋谱籍中的经典著作。

        陈松顺以个人名义编著的第一部棋谱是《中国象棋实用残局》,这是他从实战对局中筛选出来具有胜和规律可寻的残棋形势,正如金应熙先生在序中所说的“是一本培训象棋人才的较佳教本”。最早时只印了500册油印本,到了70年代,广州市体委印刷了12000册作为开展棋艺活动的培训教材。当时没有署作者姓名,而是以“广州市体委培训科技棋类教研室”的名义出版的。作为培训教材,效果很好。1979年,经广东省科学院评定,给予“科学奖”。1980年,四川省“蜀蓉棋艺出版社”将它纳入象棋丛刊出版发行,正式署名是陈松顺编著。

         陈松顺的另一部力作是《江湖棋局搜秘》。它的棋局完全是《象棋报》的读者从全国各地的棋摊上搜集而来的,是真真正正的《江湖棋局》。当时在《象棋报》以专栏形式分期刊登,每一局陈松顺都作详尽的解拆。1989年由《象棋报》编辑部和珠江棋艺研究院联合编印成书。这是一体颇具特色的棋书。正如覃剑秋在序中所说:“江湖棋局乃往昔江湖棋人藉以谋生的棋局。此类棋局,胸透貌似简单,落手可胜,内涵深奥,变化莫测,苟非谙此道,高手亦不易解拆。”陈松顺在旧社会也曾被生活所迫而操此业,撰述这类著作,真是“非君莫属”。这本由最初收录45局增订为107局,可以说是大全了。修订本由四川蜀蓉棋艺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

       陈松顺还有两部棋艺著作是《象棋布局基础理论》和《象棋文选》,这两本书都是很重要的大作,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赘述了。

        1987年秋,陈松顺应加拿大棋会邀请,由国务院侨办委派,前往加拿大讲授棋艺。这是我国派到海外的中国象棋教练第一人。陈松顺先后在温哥华、卡加里、威明顿等地讲授棋课,下指导棋和进行擂台棋赛活动。并应美国美东象棋会和台山同乡会的邀请飞往纽约访问,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和特殊礼遇。陈松顺此次越洋讲学历时三个多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田中先处长给予很高评价,他在给陈松顺的信中说:“得知您的工作很出色,虽然任务繁重,但您不计条件都愉快的承担起来,对此,我们深为感动。您为我们做了许多我们做不到的工作,通过您的辛勤工作,一定会进一步团结当地的华侨、华人。您为宣传中华文化,使我国优秀的文化在当地得到延续不绝做出了贡献。为此我代表侨办宣传司向您表示敬意。我们把您的工作编成快报,在全办加以宣传,以便为今后派教练员树立一个榜样。”在这以后,陈松顺还于1991年再次到加拿大温哥华,担任“定波杯”北美象棋赛裁判长。

        陈松顺是象棋一代宗师,在培养棋手方面也作出了很大贡献。早在40年代,他在云南昆明这培养了郑智绵和陈德祥。50年代起,他在广东指导过许多的棋手多不胜数,著名的棋手就有黄少龙、刘星、邓颂宏、黄子君、黄玉莹、马静等。

        1952年12月26日,年方14岁的黄少龙在叔父黄国钟的带领下,攻打坐镇广州西关大华酒家象棋擂主陈松顺的擂台。黄少龙应进则进,应退就退,步法不乱。两人大战68回合,以均势成和。陈松顺发现黄少龙后,经常加以指导,黄少龙的棋艺提高很快。事隔4年,黄少龙即以全胜夺得广州青少年学生棋赛冠军。后来,黄少龙在天津南开大学当教师,是中国最早研究电子计算机应用于对弈中国象棋者。1984年5月,黄少龙和周玉龙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个电脑象棋软件,在全国高教人工智能学术讨论会上报各论文,并作现场表演。以后又在天津、西安、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表演过,引起科技界重视。1986年3月,南开大学象棋研究中心主任黄少龙应香港象棋总会的邀请,他和周玉龙研制的“NKL—龙”电脑,在香港九龙麦花臣体育馆表演电脑象棋残局擂台赛。人机对弈象棋在国际上尚属首次,当时引起了很大震动。这次成功的表演获得香港业余体育协会和奥林匹克委员公授予的金色奖章和奖状,并被聘为亚棋联聘为电脑组成员。

         刘星和邓颂宏都是广东棋队的棋手,多次参加全国棋赛,后来获得象棋大师称号。刘星70年代后即在全国赛场上显现身手,1976年登上全国个人赛第八名,1987年获得第5名。

        1973年,陈松顺在广州挺进小学发现黄子君,吸收她到市体育馆业余体校学习象棋。黄子君经陈松顺、覃剑秋、彭树荣等名师指导,棋艺进步神速,1978年,黄子君连续夺得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女子冠军。1979年夺得第四届全国运动会象棋女子冠军,可谓连中三元。成为全国第一个象棋女子冠军。1973年,陈松顺在广州珠玑小学发现年仅8岁的象棋苗子黄玉萤。经悉心栽培,成为继黄子君之后广东出的第二个全国象棋女子冠军。后来,陈松顺在广州洪德五巷小学又发现一棵象棋新苗马静,这是陈松顺收的第三个女弟子。马静联办获得广州市第七届和第九届象棋锦标赛女子冠军。她在广东执信中学毕业后考上广州医学院,后来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当内科医生,虽然没有成为职业棋手,但有时仍然参加一些重大的象棋比赛。

        此外,陈松顺还有一位东洋女弟子柴崎顺子。于1998年由日本象棋协会委派来中国学棋。早在1995年,柴崎顺子第一次代表日本到北京参加过世界象棋锦标赛,就得到陈松顺的指导,结果获得了这次锦标赛的第八名,柴崎顺子在陈松顺的家中学棋半个月,棋艺突飞猛进,此事在日本引起了良好反映。日本棋协除了表示衷心感谢外,还表示今后打算继续派有志于象棋的青年棋手到中国学习象棋。

       陈松顺1956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广州市委委员,市政协二、三、四届委员,省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在历次会议积极发言、献计献策。1983年5月,陈松顺得悉在沙面的整治中,有人主张把原来的珠江路扩大、建成15米宽的大马路,要把沙面网球场办公楼和广州棋社拆迁。为此,陈松顺以省政协委员和广州棋社负责人的身份上书梁灵光省长,对此事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接受了陈松顺的建议,其它事例还有许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陈松顺先生对中国象棋事业贡献良多,值得大书特书。其事迹,其精神感人至深,是我辈后学的楷模。陈松顺的棋坛业绩甚多。本文所述仅是概略而已。(全文完)(作者江有源2004年3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