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金岁月棋坛名宿(35):满族棋手巴吉人

(2012-11-19 22:14:08)
标签:

流金岁月

棋坛名宿

满族棋手巴吉人

杂谈

        流金岁月棋坛名宿(35):满族棋手巴吉人

流金岁月棋坛名宿(35):满族棋手巴吉人

     编者按:在旧中国,象棋得不到重视。以棋为生的江湖棋人,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普遍浪迹于茶馆里弈彩棋或者蹲街头摆棋档谋生,过着艰苦贫困的生活。当中一些颇有活动能力的棋人,为了进一步推动象棋活动的开展,成立了全国性的象棋组织,一时间全国各地象棋活动开展十分活跃。在这让棋类人才发挥专长、弘扬国粹的场所里,可谓人才济济,高手林立。不断涌现出一大批倾到众人的名谱名篇和不少誉满弈林的象棋名手。之中的佼佼者如:棋坛总司令谢侠逊、七省棋王周德裕、西北棋圣彭述圣、华南四大天王黄松轩、卢辉、冯敬如、李庆全等优秀棋手。他们所经历的林林总总宛如一部充满风霜的历史画卷,有悲有喜,有坎坷有激奋。短短历史,记载着棋手走过的脚印;幅幅画面渗透着棋人的贡献。至今忆来仍历历在目。如今,他们大多数已离开了我们,健在的都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关于他们的资料,散见于棋书、期刊等,棋友们收集、欣赏不易。为方便论坛棋友,我们开设《流金岁棋坛名宿专贴,用以收集整理有关老一辈棋手的各种资料。

   前言:十九世纪末,由于洋务运动的影响,石印业、铅印业已经出现,报刊也在各地纷纷创办,有了记录和传播名棋手的物质条件,少数名棋手的事迹被记录下来,镇江的巴吉人即其中之一,这也可说是他们的幸运吧。

(一)从巴吉人到巴不斗

巴吉人,满族人,其祖上原居东北,因任职来到江南。巴吉人的父亲在江南转运司任漕运之职,世居镇江弥陀巷,为此,巴吉人应是镇江人。巴约于清同治元年(1863年)出生。 为哈取名吉人,这里还有个故事。《象棋报》122期载:同治初年,巴家夫人已有近足月的身孕。一天,弥陀寺突发大火,从藏经楼延烧到方丈室,又从大雄宝殿烧到观音阁。当时生产力低下,消防还没用上帮浦等水龙,救火灭灾主要靠水桶、扒竿等简单工具,遇上大火,只有采取拆房阻断火势之法。由于大火已延烧三天,尚未扑灭,眼看要烧到巴府,全家一片惊恐,巴夫人心头一急,突然提前分娩。不料在呱呱坠地之际,大火竟奇迹般被扑灭了。为此,人们都认为这小孩是吉祥的象征。据《镇江棋话》载:经道台大人斟酌,取吉人天相之义,赐名吉人。

巴吉人在棋界有巴不斗的诨名。关于这诨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巴用炮厉害,和他斗顺手炮或列手炮,十有九输,故名不斗,他的真名反而很少用了。另一说是:巴吉人自幼爱好弈棋,且钻劲特大,加上巴父给他找来一些宝贵的棋书,供他参阅,为此进步神速,15岁时就打遍镇江无敌手。又由于家庭条件较好,其父常在工作之便带他去各地练兵,每到一地,就找当地的名手对弈,且出的彩金颇大,在苏州时他曾打败名手许振藻、华洪泉,在南京曾击败邹鸭子等名手,在杭州曾打败当地名手关胡子、吴之龙等,而名声大噪。更由于巴吉人每外出访问一次,回镇江后,棋艺就硬朗一些,并常传递外地的棋讯,所以,巴在镇江棋界威信很高。有一次外出前,曾和当地的一个好手让先约赛,但巴回来后,这个好手不愿赛了,原因是怕巴又长了棋艺,既输彩金更输名声。又有一次,有个好手和之约弈,但到赛时,却又托病不来,后来透出心里话:巴的棋难斗,而弈饶先棋又脸上无光。久而久之,棋人们就呼之为不斗,合称巴不斗。 

(二)终于来了斗棋者 

大约30岁起,巴不斗在镇江的最大棋茶馆——瑞源茶楼和同源茶楼两处,只弈饶子饶先棋,而且主要是让双马。他弈让双马的棋,一炮中主,一炮巡河,路数奇多,厉害异常。有一次,巴吉人在瑞源茶楼摆棋,来了个陌生人,慕名和巴吉人斗棋,巴让双马,用足了巡河炮之法,杀得陌生人片甲不留,事后人们才知道这是位致仕(退休)的将军。于是有人编了沿河十八打,将军拉下马的顺口溜,称颂巴吉人双炮的厉害。

由于巴不斗是满族人,在行棋上也具有满族人性格 — 以刚为主。他善于用炮,在对子棋方面,开创了当头炮、过宫炮、龟背炮等多种对局阵式。其中的龟背炮,一般认为子力集中子一侧,有行动不便之弊,然而,巴却运用得十分精巧,常能以干常人少见的新阵式而取得优势。 

巴不斗的名声传得神乎其神,也惊动了外地的一些名棋手。其时扬州棋坛有一位著名棋手杨健雄,在江南一带知名度颇高,且是《石杨遗局》的编者之一,他认为巴的棋艺只不过和自己差不多罢了,决不是不能斗。好在扬州离镇江不远,就乘船过江,到瑞源茶楼向巴挑战,不料在一天之中,被巴连下六城,只得服输而退。于是,巴不斗之名更加传扬了。

在扬州,当时另有一名棋手叫索万年,他听到杨健雄被击败后心有所动。同时,镇江方面的棋友也一再催促巴、索交手。据载:索万年,扬州人,著名棋手,棋艺之高,如鹤立鸡群,对诸多好手大都让先,有索无敌之称。两人均不敢轻易交锋,但经好事者多次撮合,往来穿梭数日,决定在镇江较艺。

棋赛设在沿江的瑞源茶楼,比赛这天,茶楼席无虚座,但给索和巴另划出一个清静的角落。棋赛接连三日,未分胜负。有时午饭不吃,以粽子果腹;有时将烟丝当做白糖,被粽子蘸了来后,照食如仪;有时又将白糖当做烟丝来卷,在猛吸几口后才发觉失误,不禁哑然失笑。可见他们专心于棋战了。 

(三)关于《反梅花谱》 

巴吉人的棋艺还反映在著述上。据镇江已故棋人周秋水说,巴著有《象棋梅花心法谱》(手抄本)。其中大部分以《反梅花谱》被人传诵,但另有五局关于龟背炮的未录人。为什么未录人?据传,这和李忠良有关。

中年以后,巴家道中落,他别无技艺,只好以供灼业,经济很窘迫,常得到好友李忠良的帮助。但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为此他决定到上海摆棋为生。离镇江前,他将《象棋梅花心法谱》赠给李志良。李在得谱后手抄了他认为有用的十二局(31变),对龟背炮五局舍弃不用,并将名称改为《反梅花谱》。由于巴不斗棋艺高超,有人曾作诗歌之:双炮齐飞结阵雄,当头转角势如虹。沿河十八连环响,便似惊雷起怒风。 

但是,随着岁月的变迁,到了1912年,清皇朝终于被革命力量所推翻,其时,巴不斗还在上海斗棋。因为他是满鞑子,一度受到歧视。据《镇江棋话》载:中年后,巴吉人浪迹江湖,以棋为生。50多岁时,犹在上海闯荡。一次,被一群流氓欺侮,气愤之下,投入苏州河自尽。这是一代棋人的悲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