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教学反思

《中国龙》课后反思
《中国龙》是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是以“欣赏与评述”为主,融“设计与应用”、“造型与表现”于一体的美术课。本课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创造、表现的良好契机。在本课的设计上,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第二课时(即为本堂研讨课)观察、比较龙与蛇的差异,进一步明确中国龙的外形特点和认识龙的“升龙、降龙、行龙、盘龙”等几种经典造型,并能够抓住龙头、身、尾三部分的特点,并以合作的形式改造出一条龙。
此次同伴合作课我上课的内容是本课的第二课时。
三年级学生相对来说活泼好动,但动手能力则比较弱,课前我将他们之前美术课上制作的纸工蛇分给他们,并布置他们思考讨论把它变成龙的做法,既节省课堂操作的时间,同时也让他们提前进入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提高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自己课前的范作进行展示及现场演示,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将复杂的任务进行拆解,把蛇化龙的制作要点简化为“加”、“减”、“换”三字诀,减少学生对操作任务的畏惧感。但由于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不强,在给定的15分钟时间里完成的内容相对较少,导致展示评价时底气不足,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手工制作方面还需要有意识地增加锻炼的机会。
通过本次研讨课,我感受颇深。例如,课前的预想还应更宽泛些,给学生的范例参考应更多样性些,应更不吝于对学生的语言鼓励,板书的设计应更用心些,与教学要点紧扣。一次研讨收益良多!
http://s5/mw690/001r51qxgy6JJQY9JiY04&690
(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