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江学院《大学书法》第23期学员优秀作品网络展23.5.26

标签:
教育时尚文化收藏健康 |
分类: 龚洪林大学教学 |
南京三江学院《大学书法》第23期学员优秀作品网络展
2023年3月至5月,全国著名书画家、北京大学和中央电视台(CCTV)客座教授,南京龙神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特级书法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南京书画院特聘书画家龚洪林先生应邀在南京三江学院教授《大学书法》课程。今选部分学员的优秀书法作品进行网络展览,敬请评介!
按:龚洪林教授自2011年3月以来,应邀在南京三江学院教授《大学书法》课程至今,共教授了23期来自全国各地二千三百多名分别获得学分的学员(本期为120名)。其中首期学员杨庆同学现为广州暨南大学书法副教授、博士、书法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和西泠印社社员。仲佳(女)同学去年在南京艺术学院获得书法硕士后,又成为该校艺术学博士生。另有多名学员经过努力成长为全国知名高校的书法硕士等。
书法:马爱民
周玉兰
丁诗星
硬笔书法:毛芮
胡烨妍
(2023年3-5月,共120人)
(课代表:周玉兰 )
金若涵
毛芮
丁玉龙
许子靖
沈逸旻
吴骏
毛煜杰
黄婷
李晨喆
何橦颖
赵希
胡薇
王一帆
侍颖
任鹏
附件:
南京三江学院第23期《大学书法》学习感悟选集
2023年3-5月
1、《大学书法》学习感悟
序号
31
通过学习本学期《大学书法》课程,我收益颇丰。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在大学中学习书法更多的是从欣赏书法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在愉快的氛围里接触和了解书法的独特文化魅力。
在学习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历代书法家及其作品,更是不断地练习怎么握笔,怎么学写毛笔字。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老师让我们上台去写一个字。这是每节课都会有的过程,开始是同学自愿参与,在黑板上写一个“十”字,后来是老师点名,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不只是旁观者,也是学习者。老师会观察我们的握笔姿势,写字力度等问题,然后一一指出讲解,不厌其烦的给我们做示范,最后还送我们一个纪念册,表示奖励。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意识到自己写法上的错误,更是受到老师的鼓励。短短一堂课,让我感悟颇丰。
书法文化博大精深。从刻在大型青铜器上的钟鼎文,到写在兽骨上的甲骨文,从石刻之祖的大篆到“书同文”的小篆,从隶书再到隶变后的正文,行书,草书。优秀的书法家层出不穷,优秀的书法作品更是源源不断。
书法使人修身养性,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情,我的书法学习不会止步于《大学书法》课程的结束,会把书法当作爱好,继续学习下去。
感谢《大学书法》课程,感谢龚洪林老师!
2.
39-12021052038赵一兵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才了解到中国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和精神内蕴,并对中国的书法历史和书法艺术有了一个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书法的字体多种多样,有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等。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着非常多的书法大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最为出色。王羲之是东晋的大书法家,被后世人尊为“书圣”。他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代表作品有《兰亭序》。欧阳询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称他的字体为“欧体”。颜真卿所创立的“颜体”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从前的我觉得书法就是写大字,但上了课之后,我明白了书法不仅仅是写字这么简单,写一份好的书法作品,更像是在创造一件艺术品。书法大家在写书法时精准大方的落笔,行云流水般的运笔,以及水到渠成的收笔都让人叹为观止。看他们写字,就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赏心悦目。
那么,要怎么样才能练出一手好字呢?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学写字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在临帖前,首先要读贴,观察所写字的结构,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其次临写完一个字之后要认真与原帖对比,寻找差距,争取下一个写得更好,千万不可应付式的盲目“抄帖”或者直接脱离原帖;最后,要坚持,“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3.
49-12021071019李修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中国书法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它既能锻炼意志,又可陶冶情操;既反映个人的意志,又体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具体体现。书法艺术,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在国际艺坛上也享有盛誉。尤其在东南亚、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地爱好成风,因此,书法艺术成为沟通我国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这次学习,学员临摹酷合,自觉地感受流动线条的美,也感受到写好字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就会有惊喜的收获。
我国的汉字起源悠久,书画同源。他的造型,原于自然,是对自然形象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空间的视觉形象。汉字结构的艺术性是对立统一的。他不但具有主观的形式美,还具有客观的形象美。所以,学习书法,要有良好的想象能力,要与自然造物之美结合起来,书写出主观与客观、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艺术汉字来。
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
苏东坡云:“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唐朝书法家欧阳修云:“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逐远······爱其书者善取其人也。”如民族英雄岳飞的书法代代相传,而卖国贼、残害忠良的秦桧的书法却无人知晓。所以,学习书法不仅能修身养性,还是修心养性的好活动。
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鉴赏水平是人综合知识水平的体现,也是学习书法知识积累程度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人的鉴赏水平越高,书写进步的程度就越快。另一方面,鉴赏水平的高度,是随着人书写程度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而提高的。因此鉴赏水平和书写水平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所以今后应在书法知识积累、基本功训练来提高书写技能和文化素养,从而达到提高自己鉴赏水平和书法修养。
练字的人,虽然不可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但人人都可成为一个书法艺术爱好者。我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曝十寒,它是一个长期的细水长流的过程。既要注意人品的修养,要不务虚名,不好高骛远,还要富有刻苦踏实的学习作风。这正是我们民族气节和精神文明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
总之,此次书法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学员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4.
序号:45
喜欢书法应该从大学计起,老师的字一直以来对我都是一种仰慕。免不了常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帖读一读、练一练。还订阅了中国书法进行学习,但由于基础太差,好多地方总是不能理解,动笔也是凭偶尔的兴趣而已。专业课之余,读了一些有关书法方面的书,也临了一些碑帖。到周六日后,这种兴趣越来越浓,只要认为好帖就临写一番。多看、多想、多练变有了一些深层次的看法,经龚老师的多次点拨,使我对学习书法,使我对书法方面的知识、认识和欣赏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就学习谈一点感想和体会。
重在临。会写字的人很多,但只有熟练地掌握了书法的技法和知识,才能从一般实用写字提高到以观赏为主的书法艺术创作高度。我们学习书法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书法首先是从临帖开始。既要临古人帖,拜古人为师,也要临现代人的帖。但是,为主的应临古帖、名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纵向取古,横向取今”。在这方面先贤和当代大师们都论述得很清楚,我们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照着做就行了。启功大师在给书法爱好者的信中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不管是谁的话,只要有理,就得听,学现在人最容易象,但一象了,一辈子脱不掉,以后悔之晚矣。“写帖主要抓结构,结构对了,点划的姿态即使全都删除,人家也会说象某家、似某帖。”启功先生对临古、临今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贵在勤。学习书法有“苦”、有“乐”,是苦中求乐。清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比较形象深刻地说出了勤学苦练的道理。书法家冯国语先生的“无情何必来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深刻地揭示了书法家的博大胸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他说:我练书法,经过的是“五步炼狱”。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神剑森列,无羁走马,皆以临为先。帖拜名师,不慕虚名,凝神锤造。此为一。心慕手追,别开蹊径,独创一格。此为二。广纳、博取、能容,天地为师,人人为师。此为三。知识、人品、涵养与之并辉。此为四。悟性为第五。何为悟性?“都道悟性为第一,我言悟性是忘机。疾风骤雨张长史,落花飞雪僧布衣,得骨得髓承前训,古风古貌不随俗。顿悟本来勤中生,胸纳百川笔自逸。”可见,要想在书法艺术方面有所成就,不经过勤学苦练,不经过深钻细研和认真地体验醒悟是不可能的。但是,光靠“闷着头”苦练也是不行的,还有一个学练的方法、窍门问题。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说:字不是“练”好的,是“学”好的。学就是拿,拿就是学。要想着自己是“写字”的,而“字”写得最好的是王羲之、颜真卿这样的古人,如果不老老实实地向先贤们学习,不坚持到传统宝库中去拿宝,“字”是写不好的。又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就学习书法来说,“外财”就是向外人学习,向外人的优点学习,把外人的好东西都吸收甚至“抢”过来。不向外人学习,就不能丰富和造就自己。在“发外财”中,传统宝库里的外财最丰富,这个宝库对谁都是敞开大门的,就看你去不去拿,是拿一件还是许多件,是拿一次还是经常拿。人,不从别人那里拿来宝物是富不了的!由此看来,只有把人的天赋和好学、善学的刻苦钻研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有才华而不浅尝辄止,以全身心的投入,废寝忘食的苦练,“退笔成山”的毅力,博学深思的悟性,才能在书法艺术方面才思敏捷,得心应手,刚柔相济,创作出气势恢弘,潇洒神飞,具有自己特点和风格的好作品来。
恒在情。对书法艺术的喜欢和爱好,是学好书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一种好的书法碑帖、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常常是百看不厌,百练不厌,爱不释手,看一次有一次的收获,练一次有一次的提高。这就是感情所系,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没有这种爱好和感情,是无法学好书法艺术的。
情感因素在书法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书法就是讲功力和情性。有很多老同志功底很好,但情性不行,写得很死、很板。功力是技法性的,情性是精神性的,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以心境平和、不激不厉的心态来进行书法练习。这就既要有功夫,掌握规矩法度;又须见情性,奔轶绝尘,蹈乎大方而不逾矩。所谓心手双畅,功情两全。使心之所想、情之所感、意之所托、笔之所动跃然纸上,完成挥洒才情、表露气质、张扬个性和扩散美感的生动过程。
行在美。在学习书法的实践活动中,常遇到有些书法作品写得美观大方、活泼生动,让人觉得很美,看起来很舒服,甚至有些字不认得,大家也觉得好看。有的作品写得古古怪怪的,看了就不舒服。对一幅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估有时存在分歧,甚至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是欣赏者个人的爱好、水平和审美角度的差异。学书法要不断提高个人欣赏和评估书法作品的水平和能力。马克思在《一九四四年经济——哲学手稿》中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清人叶横山说:“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生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可见提高欣赏和鉴赏水平,对于书法爱好者是必要的,对于从事书法艺术者更为重要。只有不断学习和丰富个人对书法艺术的知识,不断提高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才能提高我们的欣赏、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在书法学习中,追求美的风格,也就是自己认为“怎么美就怎么写”。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但,好的始终是好的,这一点无论何人都不能超越,也无法超越。书法学习是无止境的,是长期学习追求、不懈奋斗的事,只有将整个身心加以倾注,不断超越自我,多看、多想、多练,终定能有所收获。
5.
70-12021122008-沙周洁
读帖背临两不误,工拙性狂皆书法。遗憾艺术难求全,八分满意堪称家。
王羲之的飘逸自然,张旭的洒脱无拘,颜真卿的刚劲有力。无一不显出了中国文化的真谛。书法的工巧,若汉隶《曹全碑》;书法的天真,若苏轼《丰乐亭记》;书法的自然,若《兰亭序》;书法的方正、丰润、紧接、雄浑..... 千年前的唐太宗就收集到王羲之的《兰亭序》,并最终将其带入自己的帝王墓。由此可知,从书法名品在现在的价值应该也可以看出书法作品的物质价值,只有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一字千金”。
书法是一门艺术,有道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要瞧出门道,就必须懂得如此门道的方法,因此学习正确的鉴赏知识尤为重要。我们对书法的学习与认识,大多是只停留在“好”与“差”的感觉层次上,是非常笼统和模糊的。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必须多看多写多练。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
毛笔字比一般的硬笔书画在书画的要求上更为细致,它的笔画不是从始而终完全一样的,从提笔、运笔到最后收笔,线条的丰满程度都有所不同,只有良好的视知觉能力才能对整个字的边、线和角有一个正确地把握。而且,对墨的多少全控制在手腕和手指之间,对手部肌肉的精细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力度的把握也很重要。
练习书法能使人静,而静又是书法的前提。祖先留给我们的是无比宝贵的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真的应该认真练习书法,提升自身修养的同时,让渊源的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6.
111-32020021061-丁诗星
这次大三下学期的书法选修课给我带来许多改变。我是从小就很喜欢书法的,特别是毛笔书法,虽然我的字写的不是那么的尽人意。我认为书法是中华五千年精神的流露,它所体现的是中国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我们经常说从一个人的字上可以看出他的人品。为人要有人品,作书要有书品。前代论书尤重心法,心法即人品的流露。唐穆宗曾问笔法于柳公权,所得到的答案是,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可见书法研创的成败最终在人品。从另一层意义上看,学习书法就是学习做人,练习书法就是磨练自我品格,提升人格。在波澜不惊的习书过程里,练习书法的人会深切体会到认真学书法可以磨砺人的意志,犹如滴水穿石,能贯通人的思绪。
在听课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更是龚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中,每当我们字写得不理想的时候,老师会不厌其烦的反复范写,让我们仔细的观察老师的运笔过程,学习正确的运笔、用笔。老师的这种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为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整天对着电脑打字,人们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很多学生都沉醉于与时代同步的高科技的产品中,特别是网络对我们的影响,很多人对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已经失去兴趣了,其中书法也不例外。现在很多事情都可以上网做的到,效果还比起传统的方法要理想,使很多传统的文化和习惯都失去了他原有的功能。通过学习毛笔书法这门选修课,虽然短短的几周课程没有办法是我精通者们底蕴深厚的艺术,但是让我有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近距离接触和学习我们独特的传统文化。
这门课的学习,特别是龚老师精彩的示范讲解,一方面让我接触到了笔墨纸砚这些平时不怎么使用的书写工具,学习并且亲身体会了写毛笔字的坐姿执笔要领,各种笔画的写法。品尝到毛笔不听使唤的无奈,和写好一个字一个笔画的成就感,也让我懂得静下心来耐心做事情。另一方面,我了解了历朝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书法的书体及特点还有她们的演变过程。看到了王羲之的温润飘逸,颜真卿的刚劲有力、宽博宏伟、沉雄朴茂、丰满多筋,棉里藏针、柔中寓刚,欧体的法度森严,寓动于静,寓险于平;柳体的瘦硬坚挺,骨力洞达;赵体的华贵典雅,俊秀婉丽。懂得字如其人,字体现了文人气节。通过龚老师的教导,真书临习的时候,用笔的笔意上有一定的损耗,特别是笔触上,所以临的时候要有所弥补,寻找字的笔画的原形,不要完全依照原帖的细节去模仿,笔画连贯书写产生的映带、笔触顺其自然。遇到有含糊不清的字要用自己的理解去弥补它,加以补充、发挥。增加书法的趣味。书法创作的时候,在创作的时候可以根据碑帖的风格适当发挥,如王羲之的帖,有的两个字不相连,有的出现两个字之间有牵丝映带,在模拟创作的时候可以发挥这种风格,体现出其中的趣味。
7.
113-32020101019宋刘燕
在这几个月里,我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得到很多体会,练毛笔字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不断地进步。汉字,我国最美丽的艺术文化瑰宝之一,只要写好它,它就像一幅画一样有着独有的艺术气息。而练书法,就是写好它的方法。一个人的品质往往可以从这个人写的字中体现出来,由此可见书法多么重要。
我认为书法主要的是要多写,古代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练好字,写字用尽了18大缸水,最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了东晋名书法家,在书法史上与父亲并称为“二王”,但光是多写也是写不好字的,还得掌握写字的方法,专门教你练书法的书中可以学到很多写字方面的知识,这些书上可以让你了解到汉字有哪些重要的结构,有哪些字体,里面最重要的是汉字的基本笔画该如何去写,汉字的笔画并不多,练好这些应该是很简单的。
“读帖背临两不误,工拙性狂皆书法。遗憾艺术难求全,八分满意堪称家。”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说过这句话,读帖就是要把名家书法字帖经常拿出来读读、看看,没事的时候翻一翻,看的时间长了就背下来了,但你看的时候要在意,要分析它,读帖很重要,背帖更重要。要把它背下来,然后拿你写的字跟它对照。不是一味的用自己的方法去写,不去思考发现书法的笔顺与特点,读帖背临两不误就是这个意思,两个都不要放弃。工拙性狂皆书法是说要有书法风格,无论是怎样的字体都有其属于自己的风格。遗憾艺术难求全,八分满意堪称家指书法是遗憾艺术,所以大家不用刻意的去追求完美,这是不可能的,书法能写到八分满意就已经差不多了。
我体会到要想写字,就必须具备毅力和方法。勤奋钻研,凝神静气地写书法。正向老师教我们的那样,认真加勤奋等于收获。我牢牢地记往这一点。这样才能写好。写出漂亮的字,
总而言之,书法是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练成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要培养学习书法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书法有较大的兴趣,我们才能练就一笔好的书法。
8.
53-12021081171-毛煜杰
或许是因为本就从小接触书法的缘故,《大学书法》这门课程作为选修课虽然课时比较少,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龚老师的讲解中,很多以前自己所含糊不清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也增长了不少和书法有关的小知识,对于以往熟悉的东西也能有更深的思考。随着课程的推进,让记忆中对书法的很多认知都串联了起来,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总结和梳理。
还记得龚老师在讲到篆刻的时候,我正好刚在几天前买了工具。通过课堂上对于篆刻的概括以及相关规范也让我不再无从下手,并且增长了印章和书法作品关系的知识。
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或者说在某个领域找到方向取得进步首先要有辨别其好坏的能力,否则就不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去努力。而对于书法而言,我认为不论自己写的如何,起码应该能够分辨出来差距比较大的书法作品。只有知道了正确的是什么样的,才能在自己的练习中尽量努力去接近正确的东西从而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