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江学院《大学国画》第二期学员优秀作品网络画展(2022年9-11月)

标签:
文化收藏时尚娱乐情感 |
分类: 龚洪林大学教学 |
南京三江学院《大学国画》第二期学员优秀作品网络画展
2022年9月至11月,全国著名书画家、南京龙神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南京书画院特聘书画家、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龚洪林博士应邀在南京三江学院教授《大学国画》课程。今选部分优秀学员的画作进行网络展览,敬请评介! (如亭)
南京三江学院《大学国画》第2期学员名录(2022年9-11月,共66人)
课代表:
吴志雄
赵欣
赵珞宇
许佳颖
陈佳程
陈昊昕
龙城渝
林骏灵
王卫荣

































































南京三江学院第2期《大学国画》学习感悟集
2022年9-11月
1.
12021021009李奇桐
上课的时候老师说:“画画很自由”,我认为是这样的。绘画是自由的,在笔法技巧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感情,这一幅画才算是真真正正的完成了。画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绘画者赋予其情感与灵魂,是画作展现出自己独有的精神风貌。“画的好坏没有特定的标准”,这也是老师对于绘画的评价,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我认为艺术作品强调的是自我表现与自由创新,国画更是物我相融。
我很喜欢龚洪林老师写的《庚子初冬论书画》,“书画基于古大师,追求神秀与至美。力戒丑怪和野俗,临创结合开新风。”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国画展现了传统与创新的独特风貌,学习国画也让我理解感悟到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我很感谢老师教授我们课程,使我终生受益。
2、《大学国画》学习感悟:
12021181013闫璐
在国画老师龚洪林的课上,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讲到中西方绘画区别的案例: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绘画画种产生于各自的文化体系中,由于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造成中西方绘画上的诸多差异,包括绘画理念、绘画工具材料、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绘画的形式表现、绘画的题材选择等等,中国绘画是在“写”、表现精神、偏抽象;西方绘画是在 “仿”、描摹、仿造 事物,偏具象。中国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最大差异。
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 “虚实相生”的效果。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散点透视。西画则凌驾于自然之上,采用的是焦点透视,重写形。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即“诗情画意”,而西画则不然。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重时空、重光色效果。
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
最好的概括便是,中国绘画描写的是心灵的故乡,西方绘画描写的是生命的家园。所以,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国画,我们应该秉持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弘扬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西方的绘画文化也应当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能帮助我们的中国画文化走的更远。
3、《大学国画》学习感悟:
12021061002郭宏睿
老师在教学中,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画家把名山大川的特色,先储于心,再形于手,所以不以‘肖形’为佳,而以‘通意’为主。一树一石、一台一亭,皆可代表画家的意景。不必斤斤计较透视比例等显示的问题”。
这句话很有深意,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画讲究形式美,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画面空白的运用独具特色。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
中国画将中华民族传统的、独特的文化素养、思维模式、哲学理念和美学思想集于一身,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的独特艺术形式
传统的形成,取决于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经历和生活习惯,以及特殊的审美观念。它是在历代画家的不懈努力下演变而成的。而这种传统反过来又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是民族的东西,才越是世界的。中国画之所以被许多国家的人民所喜爱,也正基于这一点。这一学期的国画课也让我受益匪浅。
4、《大学国画》学习心得:
12021022042张馨予
5、《大学国画》学习感悟:
12021024070 谈一静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绘画艺术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对我国国画的创作手法以及创作理念的继承应当是当代画家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所以,我们应当坚持对国画意境美的研究与探索,并在学习国画意境美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对国画的意境美进行创新与发展,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特色,且更具深度与时代性的绘画作品。
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情感,用心去热爱自然,感受自然,把自己置身于自然,去感受山川的空灵。古人云:“悟对通神”,想要准确的领悟山水画的绝妙境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会。让自己的心灵融入到纯美的大自然当中,真切地感悟山水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使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进而使山水画的精神得以升华,做到“情境合一”。
我们还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各观规律的认识,不断去丰富它发展它。因此写生也是学好山水画的一方面。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为要获得我们时代新的意境最重要的有几点,一是深刻认识客观对象的精神实质,二是对我们的时代生活要有强烈、真挚的感情。客观现实最本质的美,经过主观的思想感情的陶铸和艺术加工,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饱含着新意境的山水画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家们在深入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在不能自己的激情下,通过高度的意匠加工创造出的珍品,从而把人引导到这艺术境界之中,得到深刻的感染。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有着悠久历史传统,是无比丰富的艺术宝库,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认真总结、认真探讨,以便继承与发展。
总而言之,在上了“大学国画”这门课后,我最大的收获是我真正地看到了中国画的魅力所在,并爱上了中国画。我相信在中国画的吸引下,我以后还会继续去了解和探究中国画和传统文化等先辈给我们留下的中华民族的瑰宝。
6、《大学国画》学习感悟:
12021083073吕仲鑫
一笔不苟练终身,追求个性忌雷同。
继承传统再创新,百花齐放共繁荣。”
对于老师教导的国画精神,我会在之后对国画学习的过程中牢记在心,遵循这种国画精神。
7、《大学国画》学习感悟
12021097006陈钇廷
学习国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既是锻炼身体的一种良好方式,又是锻炼心性、凝练心境、提炼静气凝神的有效途径,还是愉悦心情、培养耐心和坚定意志的渠道,同时有益于自己提升文化素养、提升创作和审美能力。通过学国画,急躁情绪渐消,逐步进入心平、气和、神安的状态。
国画能够体现独具特色的形式魅力。笔墨是国画的精髓, 通过浓淡、干湿、疏密表现出节奏感和气韵感。书画印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绘画效果,使得画面更有思想性和美感。毛笔和宣纸是国画最具魅力所在,使国画独立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体现出独特的形式魅力。国画融入了儒、释、道文化精髓,尤其是道家文化中大朴、简约、清静、无为贯穿于中国画发展始终。这种纯粹的中国本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与奥妙的文化魅力。国画以形写神、重在写神。既描绘传达人的气质、气息、本质及神韵,又通过画面的整体效果,体现作者创作以及审美体验中的精气神,使人们向往潇洒不拘、 高远放达的悠闲生活,崇尚贴近自然的清野闲趣。在生活中,丰富了情趣与情感的内涵,不贪物欲、重在精神、 勤力勉学、神姿高彻、风骨清雅,体现了传统的文化魅力。置身其中,也算是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尽了绵薄之力。
每完成一幅作品,不论有多少瑕疵,多少不足,自己都有一份成就感,从购买笔墨纸砚、颜料以及其他辅助工具,到学习、画画、落款用印的整个过程,心情是愉悦的,尤其是较为满意的作品,更是感觉好极了。
空闲时经常翻阅欣赏,脑中装着国画,不再计较其他得失,不再操心其他杂七杂八,开心地活着,高兴地学着,快乐地画着,慢慢地进步着,这种自娱自乐之美只有自己体会的更深更透彻。通过微信朋友圈和抖音分享部分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鼓励和点赞,更开心。有些习作已经被同事朋友要走,有的已装裱挂在墙上,被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欣赏 ,心里感到十分舒坦。同时以笔会友交友,互评互赏,相互促进,感觉既美好又有意义。快乐自己、愉悦他人,我感到生活充满阳光,人生富有价值。
2022年12月10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