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斯坦国探秘(16)-土库曼斯坦之四

标签:
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汗血宝马中立纪念碑独立广场 |
2019年10月22日 下午
从吉普恰克清真寺出来后,我们前往阿市郊区一处养马场,那里饲养和训练土国著名的“汗血宝马”(“汗血马”),本名阿哈尔捷金马(Akhal-teke
horses)。

另一根柱脚的画面局部。

塔顶部12米高的土国总统金像,在一面飘扬的国旗背景下随着太阳移动方向自动旋转,堪称“向阳总统”。


塔座建筑周围有数个土国名人的塑像。


五头鹰擒双头蛇塑像

广场马路对面是国家博物馆。

前往晚餐饭馆途中拍到土国运动会的吉祥物。

运动场的奥运五环标志。

入夜后地平线上的居民楼有许多窗户都没点灯,说明没有人居住。据说,土国天然气公司宿舍楼可以优惠价租给或售给其职工。看来,在这种国家里找个好单位很重要。
从吉普恰克清真寺出来后,我们前往阿市郊区一处养马场,那里饲养和训练土国著名的“汗血宝马”(“汗血马”),本名阿哈尔捷金马(Akhal-teke
horses)。
养马场位于阿市西南郊,始建于1922年,前身为里海养马厩,1992年改名为尼亚佐夫总统种马场。首先见到这个环岛上几匹汗血马的雕塑。
现土国共有五个国营大型马场。1992年以来土库曼斯坦致力于向国际市场介绍汗血马,同美、法、俄、瑞典和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合作。

养马场纪念碑
铁门上的马头和马蹄铁图案也烘托出养马场的氛围。

养马场行政办公楼

养马场职工住宅区内一座座别墅,说明他们的待遇相当优厚。
根据相关资料,当今世界上有三个纯种马:汗血马、阿拉伯马和英国马。其中汗血马是最纯的马种,阿拉伯马和英国马都有汗血马的血统和基因。此马产于土国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因此,这种马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其形象被绘制在国徽中央。
汗血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其常见的毛色有: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等。这种马通常背高1.5米左右,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灵优雅、体形纤细优美,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线。就体型而言,它们简直是马中尤物。
目前,汗血马在平地上最快速度记录是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其最有耐力的记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
关于“汗血马”的名称来源,则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种理论是,它们皮肤细腻,因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因此称之为汗血马。
根据另一种理论,清朝人德效骞在《班固所修前汉书》一书中将“汗血”解释为“马病所致”。他认为,有一种寄生虫特别喜欢寄生于马的臀部和背部,它能钻入马皮内,因而马皮在两个小时之内就会出现往外渗血的小包。德效骞的这种观点得到部分外国专家的认同。但现代科学对这种寄生虫是否存在还没有结论。另外,难道这种寄生虫只有在马奔跑出汗时才钻入马皮吗?有些费解。
另有学者认为,汗血宝马在奔跑时体温上升,使得少量红色血浆从毛孔中渗出,出现“汗血”现象。反驳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如果“汗血”真是血浆流出所致,那每一次“日行千里”或“夜行八百”就要让一匹宝马血流尽而死。
最后,土国的养马专家称,汗血宝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马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对于枣红色或栗色毛的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
汗血马从古至今繁衍生息,从未断过血脉。目前在土国、俄罗斯、哈国、乌国都有这种马,总数量为3,0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国。
历史上,汗血马大都作为宫廷用马。亚历山大、成吉思汗等许多帝王都曾以这种马为坐骑。1945年朱可夫元帅检阅胜利仪仗队时所骑的就是汗血马。在中国历史文献中,这种马被称为“天马”和“大宛良马”。汗血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在古代大将骑马作战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这也是汗血马在中国消失的原因。同时,古代作战用的马匹多数被阉割,使一些优秀的战马失去了繁殖后代的能力。自古以来为掠夺此马经历过无数次战争。据说,中国境内现有纯种此马11匹。
国际赛马业界极为推崇这种马。1986年在巴黎凯旋门杯赛马比赛中,赢得冠军的汗血马“丹辛格
· 勃里伊佛“ 被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据传,铺设跑道需要特殊品质的沙土,马匹跑起来不会扬起沙尘。为此,虽然土国80%的国土都被沙漠覆盖,它仍需要从具有老牌赛马传统的英国进口专门铺设跑道的沙子。

这位骑手也就十几岁吧。

这位美女骑手有教练陪练。

这位骑手也就十几岁吧。

这位美女骑手有教练陪练。
接着,我们被带到一个驯马场。驯马师首先放出几匹不同的马让我们观看。

这匹马的姿态是不是很像徐悲鸿先生的《马》画作中的姿态?

身着土国服装的驯马师表演驯马。

可以看到这种马的皮毛锃亮、滑润,皮肤显得很薄。
然后驯马师牵出一匹黑马让团员们轮番和它拍照。

最后,驯马师牵出一匹漆黑色的马让我们轮番试骑一下。他先示范一下。

由于每个人试骑时间太短,我骑上汗血马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就算留个纪念吧。

可以看到这种马的皮毛锃亮、滑润,皮肤显得很薄。

然后驯马师牵出一匹黑马让团员们轮番和它拍照。

最后,驯马师牵出一匹漆黑色的马让我们轮番试骑一下。他先示范一下。

由于每个人试骑时间太短,我骑上汗血马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就算留个纪念吧。

临走之前拍一张养马场导游的袖标。
过完骑马瘾后,我们回到市内去看中立纪念碑(the Monument
to the Neutrality Status)。


1995年12月12日,在第50届联大会议上,185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宣布土库曼斯坦为永久中立国,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并且不参与任何军事冲突。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土国于1998年12月12日建成了75米高的中立门(the
Arch of
Neutrality)。后在2010年决定将其迁移到市区南面,经过近两年的改建后更名为”中立纪念碑“,并将其高度提高到95米。
中立纪念碑位于中立广场,是个三只柱脚支撑的塔形结构,整体像座灯塔。这种结构设计也引起了一些议论。有人认为从建筑学角度上看,它是全球最伟大的建筑之一,而另一些人则视其为“建筑学的噩梦”,但他们都认可这是现代土库曼斯坦最显眼的标志之一。纪念碑鹤立于阿市白色大理石建筑群之上。有电梯通往观景台和咖啡厅。三个支撑脚分别代表独立后的土库曼斯坦三个不可分割的基础:中立、独立和民族团结。

纪念碑的三根柱脚。下面是大理石纪念碑的碑文座。

这是纪念碑碑文座。上面是联合国标志,中间有五个土国地毯图案,下面是土库曼语及英语碑文。两侧各有代表土国的八个八角星。
整个碑文即使修改后仍有润色的空间,但瑕不掩瑜,这个纪念碑还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希望这些笔误不久能得以修正。

另一根柱脚的画面局部。

这是瞭望台。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入。里面据说有一个土国近代史博物馆及咖啡厅。
瞭望台上面带有五种地毯图案的柱脚连接弯梁。

塔顶部12米高的土国总统金像,在一面飘扬的国旗背景下随着太阳移动方向自动旋转,堪称“向阳总统”。
当天最后一个景点是国家独立广场(National Independence
Park)。

独立公园占地140公顷,约占阿市绿地面积的一半。

独立公园占地140公顷,约占阿市绿地面积的一半。

广场中央高耸着118米的独立纪念碑(the Monument to the
Independence)。据查,118米的数字也是特定的,正好是“91”(独立年份)与“27”(独立日期)两个数字之和。塔座呈土国毡房形,内有独立博物馆。塔顶有一个新月和五颗五角星标志,象征土国五个地区的团结一致。
入夜后,整个纪念塔的彩灯不断变换颜色。

塔座建筑周围有数个土国名人的塑像。

手持长矛的古代武士塑像

五头鹰擒双头蛇塑像

广场马路对面是国家博物馆。

镜头拉近看看穹顶的夜景。

前往晚餐饭馆途中拍到土国运动会的吉祥物。

运动场的奥运五环标志。

入夜后地平线上的居民楼有许多窗户都没点灯,说明没有人居住。据说,土国天然气公司宿舍楼可以优惠价租给或售给其职工。看来,在这种国家里找个好单位很重要。
晚餐后启程去阿什哈巴德机场。

候机大厅内饰之豪华程度也令人咂舌,但没有多少旅客。
当晚乘坐南航的“红眼航班”离开阿什哈巴德,于23日清晨抵达乌鲁木齐。顺利结束此次收获满满的旅程。
16天的中亚五个斯坦国之行总的印象是:吉、哈、塔三国的天山余脉地区山河之壮丽、五国民风之淳朴及对中国人之友善、乌兹别克斯坦历史古迹之丰富、五国宗教场所建筑之精美、五国经济发展程度之差异、土国“地狱之门”之神奇、汗血马彪骑之美及阿什哈巴德的豪华都市与平民生活之反差,都超过预期。
祝愿这些斯坦国在1991年摆脱前苏联统治后,早日解决遗留的历史和经济发展问题,和谐相处,共同朝着“繁荣、幸福斯坦国”的目标迈进。
由于时间短暂且碍于语言障碍,我在游记中叙述的所见所闻实为肤浅,只是“盲人摸象”后的感知而已。中亚五个斯坦国是非常值得深度探秘的地方!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