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掠影-摩洛哥(2)

标签:
摩洛哥丹吉尔非洲之洞舍夫沙万斯帕特尔角 |
http://s12/mw690/001r50Q4zy7odhjDG7p8b&690
码头附近的海滨大道上两位摩洛哥妇女裹得严严实实地在疾步晨练。从她们的服饰打扮上判断,摩国还不是完全开放的世俗伊斯兰国家。
海滨大道上隔不远就是一个玻璃电梯罩,地下可能是条通道或者商业街之类的建筑。
上午首先去丹吉尔的麦地纳老城区(Medina)。
丹吉尔在公元五世纪由迦太基人(Carthaginian)统治,随后的占领者包括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及英国人,1924-1956年期间曾一度沦为几个西方列强为了争夺控制权而建立的“丹吉尔国际区”(Dangier International Zone),1956年后回归摩国管辖。复杂的历史变迁造就了这座城市的多元化及宽容,也深刻地改变了其面貌。
这是鲁道夫-额尔斯特(Rudof Ernst)在1880年代创作的《丹吉尔天台女士》油画(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画中的人物服饰、表情、摆设、栏杆、海湾及远处的城市景观,被表现得活灵活现。
古城堡上的土炮记载着这座老城历史上的辉煌。
http://s8/mw690/001r50Q4zy7okYWx79567&690
老城区石板路及城门
古城堡上的“大陆酒店”(The
这里是一个海岬。海中的一块礁石被涂成红色的摩国国旗图案,作为非洲大陆最靠西北角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地中海与大西洋交界处。
http://s7/mw690/001r50Q4zy7odxw3LVka6&690
海岬上矗立着一座醒目的灯塔。它在1864年由穆海默得四世苏丹命令建造。塔为正方形,高24米,塔下两层建筑为看护人员的住所。灯塔不对外开放,我们无缘进入参观。摩国200迪拉姆(Dirham)钞票的背面印有该灯塔,足见其作为该国地标性建筑的意义。(图片来源:《谷歌图片》)
http://s2/mw690/001r50Q4zy7odijz7SF71&690
将镜头拉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直布罗陀海峡对面的西班牙海岸悬崖及其上面的建筑。
表面平静的直布罗陀海峡在历史上却并不那么平静。
1782年,一只给直布罗陀运输供给的英国舰队与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在距此不远的海面上爆发过一场海战。交战双方各遭受了损失。
1911年12月,英国铁行轮船公司(P&O Liners)的“SS德里号”客轮在海岬附近搁浅,所有乘客均被救。
1936年9月29日,西班牙内战期间,西班牙反政府的国民军两艘巡洋舰与共和政府的两艘驱逐舰,在斯帕特尔角爆发海战,打破了政府军对直布罗陀海峡的封锁。
大西洋海边等候游客骑行的骆驼。按理说,骆驼应该出现在沙漠和缺水的地方,但主人为了生计,将它们赶到这里挣钱。这种违反生态环境的做法不知是否会对骆驼产生不良影响。
http://s15/mw690/001r50Q4zy7ouQrJo3I8e&690
从平台下望,大西洋的波涛不断地拍打着礁石,发出阵阵轰鸣声。一位摩洛哥长者站在岸边观海。他背着手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也许海浪让他回忆起许多往事,或许他在感悟人生的坎坷,或者在欣赏大自然的壮阔。颇有意境的画面!
http://s8/mw690/001r50Q4zy7odDMTmlx37&690
餐馆窗前的饰物。其中翠蓝色的“塔吉锅”(tajine;阿拉伯语:الطاجين)值得一提。它是北非国家发明且普及到中东国家的烹调锅。据查,《一千零一夜》(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的书中就提到过人们用塔吉锅做饭。
模仿塔吉锅形状的建筑很有创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午餐后驱车前往著名的蓝色小城 - 舍夫沙万(Chefchaouen)。在疾驰的车内我的相机也没闲着。
http://s4/mw690/001r50Q4zy7odEu3WEjb3&690这好像是个传统的竞技场馆。
http://s1/mw690/001r50Q4zy7odzJGYM0f0&690
酒店餐厅左上角大提琴形状的火炉体现了主人的品味。
http://s10/mw690/001r50Q4zy7odAkzpa1b9&690
茶水台
登顶后回眸看到的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