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炼金术与“尼古拉之谜”

(2007-11-04 09:18:19)
标签:

社会/纪实

分类: 炼金术---Alchemy
              炼金术与“尼古拉之谜”

 

   “尼古拉之谜”,被称为“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谜”,这是因为尼古拉在西方炼金术的知识

    传承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尼古拉的遗嘱》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他的历史作用突出表现,把他塑造成一位万人向往和千载诱人的奇妙知识的秘密传人。NicolasFlamel,在《尼古
拉的遗嘱》中,他被称做尼古拉.勒梅,一位生于1330年的法国人,本是一个普通的抄写员。他梦到拿着书的天使,然后得到一本《犹太人亚伯拉罕之书》,据说经多年研习实验,

    他洞悉了炼金术的秘密,于1382年4月25日傍晚5点制成了红色的魔法石,并利用魔法石三次制造黄金。1417年,尼古拉去世。他生前的住所和捐建的墓室里刻满了奇怪的符号和难解的浮雕,引得各地炼金术士们挖地三尺寻找魔法石的秘密,盗墓者终于打开了尼古拉夫妇的棺材———就像传奇故事应有的情节,棺材里一无所有。  

 

    1612年,有人声称从尼古拉遗留的手稿中整理出一本书:《解说尼古拉.勒梅刻在巴黎圣婴公墓第四墓室拱墙上的难以理解的符号》,那个世纪末,热衷于炼金术的牛顿把它从法文译成英文。

 

    18世纪,又有人声称破译了写在一本赞美诗空白处的密码文字,这就是《尼古拉的遗嘱》,告诉后人怎样炼魔法石.如果这还不够离奇,魔法石的另一功用是长生不老。从18世纪初直到20世纪,有关尼古拉还活着的消息断断续续地出现。最著名的一个说法是,1761年,有人在巴黎歌剧院看到了尼古拉夫妇,身上散发着硫磺气味。于是,《哈利.波特》作者罗琳就让尼古拉成了歌剧爱好者,又本着爱国心让他“隐居于德文郡”。  

 

    以上内容大体上就是《尼古拉的遗嘱》这本书的线索。书写得着实有趣,通过中世纪著名的神秘人物尼古拉.勒梅生前身后的故事,概要介绍了中世纪最神秘的学问———炼金术的历史渊源和基本知识。这类书,在西方也许叠床架屋,在中国却凤毛麟角,如果考虑到书的神秘作者PINGZ是个纯粹的中国人,或许更能增加阅读的兴味.说作者神秘,是因为迄今为止有关他的消息很少,只知道他是男性,研究欧洲中世纪文化,《尼古拉的遗嘱》写了5年。至于一个中国人为何会对中世纪的异端文化感兴趣,他能接触到什么资料,能研究到什么程度,一时还难以知晓。有趣的是,或许由于研究对象的关系,PINGZ的中文表达竟然非常像翻译文字,或者说,文风有点像DISCOVERY的解说词。   

 

    《尼古拉的遗嘱》出得很仔细,今年1月成稿,直到7月才出版,看得出花了工夫,费了周折。书印得精美,由一个英国艺术家主持设计,所以很像引进版图书。书中有一页插图是牛顿翻译的《尼古拉.勒梅之书》手稿影印件,是作者牵线,出版社出面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弄到的,据说国内一些研究科学史的看了都眼馋。  

 

    出版社最初看好这本书,是因为感觉到《哈利.波特》、《魔戒》带起了魔幻书的潮流,但显然《尼古拉的遗嘱》不是魔幻小说,它有来路,讲历史,知识性强,写得通俗而有趣味。这样的书的确少见。  

 

    炼金术是古老的学问,因为神秘难免让人疑心。《巴黎圣母
院》里邪恶的副主教就是个狂热的炼金术士。其实中国人理解西方的炼金术士并不难,只要想想我们那些热衷炼丹服药的祖先们就行了,晋人葛洪相当于西方最伟大的炼金术士,他不但是早期化学家,而且是了不起的哲学家和医生。甚至有人认为炼金术就是源于中国。在西方,炼金术到了20世纪仍未消亡,20年代,有个德国化学家声称他将氧化铁和石英变成了黄金。还有人将炼金术的成果用于医疗。  

 

    不过,《尼古拉的遗嘱》之于我们,不比《犹太人亚伯拉罕之书》之于尼古拉.勒梅,千万不要把此书当成溜进化学实验室,秘密研究炼金术的指南。读这本书发不了财也没法长生不老。为什么呢?一方面,你只要看到书中“星际的原汁”、“智慧的封泥”之类充满隐喻的字眼就明白了。另一方面,仅仅把炼金术看做一种物质追求,是误会了它的内涵。《尼古拉的遗嘱》能给我们的,是知识的快乐,和对神秘事物的敬畏之心。 

 

    赫尔墨斯神开创的神秘世界

    远古的美索不达米亚就流传着这样一个奇怪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神的儿子们爱上了人类的女儿,他们甜蜜的结合。但幸福是不能长久的,因为死亡会带走一切。神当然是永恒的,可是人却一定会死。于是神子们把生命不朽的秘密教给了他们的心上人,据说就是传说中的"魔法石",它能将任何低贱的金属转化为最纯粹的黄金,而如果把它溶于水中,就能获得使生命不朽的"灵药"。从此,制造魔法石的方法以秘传的形式在人类中传播,人们相信这就是炼金术……

 

    有人说,整个中世纪欧洲都是建立在"魔法"之上。要确切的形容这段历史是很困难的,因为它实在太丰富。而炼金术科学作为欧洲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艺术和科学其实都深深植根于此。然而我们中国还不了解它。尼古拉·勒梅的传奇将带我们进入赫尔墨斯神开创的那个神奇而美妙的世界。它曾深深吸引着大科学家牛顿,终其一生。PING Z这本美丽的书,给了我们一个接近真理的机会,而这个真理许诺人们永恒的自由,从心灵到肉体。

 

    关于尼古拉与历史上诸位名人的复杂关系

    600多年来,尼古拉之谜吸引着人类历史上最优秀、最智慧的精英,在这些人中有我们熟悉的名字:

 

  --牛顿,曾翻译尼古拉·勒梅的著作,并从中得到大量科学研究灵感,比如关于重力和光的理论。

 

  --大文豪雨果,把尼古拉的传奇写入了他的伟大作品《巴黎圣母院》。

 

  --J·K·罗琳,在她的第一本畅销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尼古拉成为全书的隐身主角。

 

  --法国国王查理六世,曾亲自介入调查"尼古拉谣言"的真实性。

 

  --心理学家荣格,曾将尼古拉作为重要的心理学研究素材。

 

  --红衣大主教黎塞留,曾为了得到尼古拉的秘密而不惜动用司法程序。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安德鲁·布荷东,曾声称自己从"尼古拉谣言"中汲取了前所未有的创作灵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