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剑道剑决

(2007-09-20 01:09:00)
标签:

社会/纪实

分类: 剑道---初心不忘
剑道剑决    剑道剑决
 
一.外表动作上进攻的好机会
 1.起端(起头)
   另称"尖端","尖头",就是发招动作的起端静态招式的起端刹那.如受攻击即无法防御,对方在精神上及身体上的动作已决定某一方向而无法变更的瞬间,就是吾方的最佳攻击机会.
 2.终端
   这是与起端相反的瞬间静态.动作或招式终了而想转换另一动作的瞬间,是甚难随意作出其他变化的动作.这个瞬间静态亦是最佳的攻击机会.
   "起端"像时钟振子之起发点,"终端"像时钟振子之终了点,两者的转换瞬间均属于一个身心静止状态.
 3.呆滞,懈怠
   这与招式的终端相似而稍有不同,呆滞是身心均疲而脱力,精神及身体均暂时懈怠休息的瞬间静态,这亦是最好的攻击机会.
 
二.著色
 1.对方的斗志旺盛,气力充沛,架势加固,毫无虚隙破绽可攻时,吾方除充实气力蓄势准备攻击外,可以假动作破坏敌方的架势,动摇其刀尖或故设陷阱,诱骗对方落阱.使其架势发生破绽,以利进攻.这个动作称为"著色",但对高手施"著色"则无效,反被利用而败.例如"担刀击面"一招是虚表将进攻小手,诱敌偏刀防其小手,而面部发生空隙时,趁机攻击其面部,为一种著色方式.
 
三.剑尖摆动的因应法
 1.对方刀尖开始向下摆动之瞬间应攻面.
 2.对方刀尖向下摆动之幅度较大时应刺突咽喉.
 3.对方刀尖向上摆动之瞬间应攻手.
 4.对方刀尖向上摆动之幅度较大时应攻胴.
 5.对方刀尖如向左右摆动,其起动瞬间应攻面.
 6.对方刀尖向左右摆动之幅度较大时应刺突咽喉.
 7.凡对方刀尖起动之瞬间均为进攻良机,应留意刀尖之动向.
 
四.各种架势之分析及因应法
 1.瘦长型之对方,其面部难攻胴部易攻.但如果对方平常练习时常被攻胴,而惯守其胴不在此限.
 2.矮小的对方,其面部易攻,胴部难攻.
 3.肥满型之对方,其脚步移动较钝,容易呆滞而暂停动作(吾方进攻之良机).此种人不善于远距离之攻击,但近距离及靠近交锋时却极为勇猛快速,长于"待中悬"之招式,但"悬中待"之二方式则不易施展.其绝招多属于"先之先"及"后之先",甚难施展"先先之先"的招式.因此对付这种人时保持远距离,伺机进攻为宜.
 4.瘦身柔软之对方,其出脚快身躯移动容易,长于远距离发招,挫于短距离及靠近交锋时之招式.因此其绝招多属于"先先之先".较难施展"先之先"及"后之先"之招式.
 5.交锋后喜欢缩短距离者,其刀尖必易上升.
 6.站在远距离,不急于交锋而寻找机会之对方,其刀尖自然降下者较多.
 7.对付上段招式,吾方刀尖须稍为上升,刀尖应指向对方左眼.对方为单手上段时,刀尖绝不可指向其右拳,否则右手易被攻击,刀尖如稍低,则面,手皆虚,容易被攻.因此常有人喜欢以上段招式对付上段招式,但仍以持高度中段招式对付上段招式为佳.以"待中悬"的因应刀法,且攻且守,或伺机直攻其手,胴,咽.平常多使刀尖偏右,坚守右手及右胴,故意空虚面部,诱敌攻面,瞬即以托刀,折刀,拔刀闪身等因应刀法反击其面,胴.对方如善用虚招攻面,故诱吾刀提升,趁机攻胴者,应趁其虚,猛刺其咽喉或是跃入攻胴为宜.无论对方进招是否虚招或实招,其瞬间的辨别却无法靠经验及瞬间的灵感.
 8."操上段招式",为最积极的攻击招式,除非具有彻头彻尾威压对方之信心,否则不宜操上段招式.因此操此招式,其咽喉,手,胴皆空虚,容易受攻.平常如有充分练习且已达十分火侯即另当别论.举刀操上段同时对方已感受到威而萎缩时,上段招式始能发生威力.此时的攻击良机,既是对方想动的刹那,不问对方想抬起双手或想进或想退,趁其起端迅速以劈开其刀尖的气魄强打其面,绝不得怕其刀尖.攻击时,已后手推出竹刀助其速度,否则难有准确打击.变换中段操上段时必须先"死的间合",始可举上竹刀.因此在"死的间合"举刀变换招式,对方必趁虚攻击吾方手,咽,胴.所以在"死的间合"变换招式为上段的瞬间是非常危险的.操持上段以后,绝不得后退,后退表示火侯不足,信心动摇,失去威力,无资格持上段.如果是单手上段,另一只手必须轻放在下腹部,籍以保持移动身躯时上身之稳定.凡举上段时,在前之手拳位置,须在前脚尖之垂直线上为佳,上身不得向前弯曲,否则威力不足.
 9.双脚前后间隔较宽者,其防守坚固,但出脚必钝.如果后脚灵活或善用"继脚法"者,可补其短处.此人通常喜欢深入交锋,刀尖较高,擅长"旋刀法".
 10,双脚前后间隔较狭者,其前后左右之移动非常灵活,擅长于长距离之跃进招式,但防守殊弱,易生破绽.因此平常喜欢保持远距离对阵,伺机进攻.
 11.上体偏后者,其防守较坚,但进攻较弱.
 12.上体偏前者,其进攻较快,但防守较弱,尤其是剑招之起端容易被攻破.
 13.中段招式时喜欢左手偏左,刀尖较低者,其招式变化多.
 14.中段招式时刀尖稍高,左手在正中,双手紧锁者,其右手之防守坚固,出招次数虽少,但出招刚烈,尤其利用"三角见"操中段招式者,其比赛非常坚实.
 15.对付双刀.双刀的架式通常右手持长刀,左右持短刀.短刀用以诱敌及架托牵制,长刀用以攻击.但靠近时,即以短刀突击所以通常对付双刀应保持远距离比较有利.到尖指压短刀,双眼观视对方颜面或其长刀,自须注意其短刀,以"杀剑法"拨开短刀同时攻打.持双刀者其胴,咽喉比较容易发生破绽,应攻其胴,咽喉.对方如以短刀抑压吾刀并以长刀攻打吾右手,即放开右手,拖退右脚向左闪开,以左手攻击对方右横面即可.对付双刀,双脚必须特别灵活,攻击后应立即后退,保持远距离,不让对方靠近,伺机再攻击,通常以刺突牵制,再攻击面,手,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