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学》摘录
(2019-11-08 16:56:07)
标签:
学习笔记 |
分类: 学习体会 |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学》摘录
梁漱溟先生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我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是他的志愿,被誉为“中国最后的儒家”。 他坚持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表里如一。人们在服膺他的思想的同时,尤为钦佩他的人格。张中行曾这样赞誉梁漱溟的风骨:“梁先生可敬之处不少,有悲天悯人之怀,一也;忠于理想,碰钉子不退,二也;直,有一句,说一句,心口如一,三也;受大而重之力压,不低头,为士林保存一点点元气,四也;不做歌颂八股,阿谀奉承,以换取驽驾的享受,五也。”
梁先生一生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著作,其中多关涉人生和社会问题。《我的人生哲学》则是一个能够简要而准确地反映其人生哲学的读本,选入其中的是梁漱溟人生哲学专著之外谈人生感悟的小文章,大致分为对人的认识、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对人生具体问题的看法、对人生角色和时段的看法四个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梁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悟人生真谛。
梁先生讲,人生没有目的,但有意义。“我以为人生不好说目的,因为目的是后来才有的事。整个宇宙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天、地、山、水,各种生物,形形色色慢慢展开,最后才有人类,有我。人之有生,正如万物一样是自然而生的。天雨、水流、莺飞、草长,都顺其自然,并无目的。”“人生虽不好说有目的,但未尝不可说人生有其意义。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生的意义在创造!人类的创造表现在其生活上、文化上不断的进步。”“人生的意义就在他会用心思去创造;要是人类不用心思,便辜负了人生;不创造,便枉生了一世,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要用心思要创造。”
什么是创造,什么是非创造,其间并无严整的界限。科学家一个新发明固然是创造,文学家一篇新作品固然是创造,其实一个小学生用心学习手工或造句作文,亦莫非创造。极而言之,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亦莫不可有创造在内。不过创造有大有小,其价值有高有低。有的人富于创造性,有的则否。是不是创造,要看是否用了心思;用了心思,便是创造。
创造有两方面,一是表现于外面的,他如写字作画,政治事功,这方面的创造,我们可借用古人的话来名之为“成物”。还有一种是外面不大容易看得出来的,在一个人生命上的创造。比如一个人的明白通达或一个人德性,其创造不表现在外面事物,而在本身生命。这一面的创造,我们也可以用古人的话来名之为“成己”。换言之,有的人是在外成就的多,有的人在内成就的多。在内的成就如通达、灵巧、正大、光明、勇敢等等说之不尽。但细讲起来,成物者,同时亦成己。如一本学术着作是成物,学问家的自身的智力学问即是成己;政治家的功业是成物,政治家的自身本领人格又是成己了。反之成己者同时亦成物。如一德性涵养好的人是成己,而其待人接物行事亦莫非成物。又一开明通在的人是成己,而其一句话说出来,无不明白透亮,正是成物了。
“我的信念”
第一个信念:我觉得每人最初的动机都是好的,人与人都是可以合得来的,都可以相通的。不过同时每一个人亦都有些小的毛病。因人人都有毛病(不过有多少轻重之分),故让人与人之间,常有不合不通的现象。虽不合不通之事常有,但人在根本上说,向上要好,还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究竟有其可合可通之处。在我们应努力去扩大此可相通相合之点,与天下人作朋友,而不与人隔阂分家。这是我第一个信念。我总是相信人,我总觉得天下无不可合作之人,我始终抱定这信念而向前迈进,毫不犹疑!
“我的生活实情”
我自己行动多悔,差不多几十年来总是这样子。所谓心安理得者,在我心中很不容易继续,即很不容易比较没有问题,不后悔。
碰到这时代,很难作到平稳,若真是能作到常常心安理得,怡然理顺,必然是内里面生命力很强,功夫作到很高的程度。我既是那样一个人,所遭遇的又是这样一个时代,故很难没有问题;而同时心中自己对自己有问题,所以力量不大,因为许多力量都耗费在自己身上也。故一种奋爽有力的生活不能长,只是一阵而已。本来在这时代、在这世界,所需要的是对大局有判断,对自己生活能奋爽有力,而我生活上的奋爽有力却不能长,心中常常是徘徊游移。可说情绪方面不安。
同时自己又不肯糊涂马虎。如真是糊涂马虎,也许就混过了。
“我自己的长短”
我的长处,归结言之,可有两点:一点为好学深思,思想深刻;一点则为不肯苟同于人。至于短处,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大概说来就是自己不会调理自己、运用自己。头脑好像一条长的绳索,发挥放射出去,就收不回来,如我之好犯失眠症即其显证。要治此病,我自己也有一个方法,就是“诚”。大家或许也看出我是一片真诚;不过,实在说来,也在某一些地方上的念头不单纯。意思多就是不诚。不诚,则自己全副生命不能凝集于一处。意思纷歧,念头就拴不住,仍然是不由自主的在活动。
“吾人的自觉力”
一个人缺乏了“自觉”的时候,便只像一件东西而不像人,或说只像一个动物而不像人。“自觉”真真是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只有在我的心里清楚明白的时候,才是我超越对象、涵盖对象的时候;只有在超越涵盖对象的时候,一个人才能够对自己有办法。
合理的人生态度
我见得社会上一般人真是摸不着合理的路子去走,陷在那不合理的生活中,真是痛苦!真是可怜悯!
罗素《中国国民性的几特点》,说中国人不好一面的特点顶头一件就是贪婪。这话是今日不能否认的。但何以会这样呢?这就为他们没有摸着合理的路子;这就是他们人生态度的错谬。他们把生活的美满全放在物质的享受上,如饮食男女起居器用一切感觉上的娱乐。总而言之,他以为乐在外边,而总要向外有所取得,两眼东觅西求,如贼如鼠。因此他们抢钱好去买乐。其实这样子是得不着快乐的,他们把他们的乐已经丧失,再也得不着真实甜美的乐趣;他们真是痛苦极了!可怜极了!
贪婪在个人是他的错谬和苦痛,在社会则是种种腐败种种罪恶的病原菌。
指给大家一条大路,就是改换那求生活美满于外边享受的路子,而回头认取自身活动上的乐趣,各自找个地方去活动。人类的天性是爱活动的,就在活动上而有乐趣。譬如小孩子总是要跳动唱闹的,你如果叫他安静坐在那里不许动,几乎几分钟都坐不住。大人也是如此,乐的时候必想动,动的时候必然乐。因为活动就使他生机畅发,那就是他的快乐,并不要向外找快乐。大约一个人都蕴蓄着一团力量在内里,要藉着一种活动发挥出来,而后这个人一生才是舒发的,快乐的,也就是合理的。我以为凡人都应当就自己的聪明才力找个相当的地方去活动。喜欢一种科学;就弄那种科学;喜欢一种艺术,就弄那种艺术,喜欢回家种地,就去种地,喜欢经营一桩事业,就去经营,总而言之,找个地方把自家的力气用在里头,让他发挥尽致。这样便是人生的美满,这样就有了人生的价值,这样就有了人生的乐趣。
我们不应当那么可怜丧失自己,去向外找东西,一切所有都在这里,都在自己身上,不待外求。
“道德为人生的艺术。”
道德是什么?即是生命的和谐,也就是人生的艺术。所谓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同时,亦是我的生命与社会其他的人的生命的和谐。所谓人生的艺术,就是会让生命和谐,会作人,作得痛快漂亮。凡是一个人在他生命某一点上,值得旁人看见佩服、点头、崇拜及感动的,就因他在这个地方,生命流露精彩,这与写字画画唱戏作诗作文等作到好处差不多。
怎样走我们的路?这无别的道,就是诚实,唯一就是诚实。
我问我怎样去生活?我须诚实的作答。未诚实去答,我一定不信赖这个答,那疑问岂不是始终悬在眼前,皇皇然没个着落么?所以非诚实的答不可。如果诚实的去答了,无论这个答圆满不圆满,也不得而知他圆满不圆满,但是在我已经是唯一不二的了。并不是他一定对,是因我所有的唯有诚实。我没能力可以越过我的诚实,所以我可以信赖的也不能再过于我这诚实的解答。即或自知未圆满也是信赖的,因现在我没有法子信赖别的。有一个信赖的答就过得今天的生活。换言之,倘然我不诚实的答我的问,我就过不得今天的生活。第二层,既答了就要行,觅着了路就要走,走路必须诚实。诚实的去走一条路,就是积极,就是奋斗。倘然不积极不奋斗,就不满我对我自己的要求。因为我问而得答的时候,我就要求如所答的生活,这个要求不是要求别人给我如此一个生活,是我要我如此去生活。如果我去,如果我积极的去,就满了这要求。如果我不去,我不积极的去,就不满这要求。
真诚做事:做事,正须去探讨摸索创造。在创造的时候,如无热心毅力,稍一碰钉子便将完了。探求新路子的时候,必须靠此,必须耐烦;志愿真诚才能耐烦,不真诚必是敷衍塞责;何能创造?创造要耐烦,耐烦才能通得过。
真诚待人:对人问题顶要紧的是这一点真诚。巧滑的人固然巧于对付,不会被人挑剔,不会与人翻脸,眼前都能过得去;但结果他还是得罪人,大家终要讨厌他。如果是真诚,就有错误,大家也可原谅;到底真诚人能对付过去,巧滑人则不能。对人问题既要紧,故真诚为必要。
真诚合作:志愿真诚,才能把心放在较公的地方(公就是志愿)。不然,四五个人四五个心,你有你的打算,我有我的打算,彼此的心都不放在一个地方,则很难相合。志愿真诚,则毛病可以减少,彼此才能凑到一块去,四五个人如闹意见不合,一定把事弄糟。还不如一个人去做呢!我们做事情,既须和衷共济,所以最要的是志愿真诚。
怎样才能合作呢?在这里有一句顶要紧的话是:“气要稳,心要通”。
怎样才能把气稳得住?就是要注意当下,在眼前问题上事情上下功夫;不能这样就是气不稳。如听我讲演,眼向外看就是气不能稳。再说心通,不独自己要通,尤要与人家的心相通;不与人家的心相通,则无由合作。气稳才能作,“作”字有了;心通——情谊通,这就是“合”字有了。
开诚布公以立信
人与人之间是如此,社会与社会间亦恰无二致。如此下去,其危机不言可喻。现在的问题,是在如何才能使社会信得及。以我所见,这只有彻底的开诚布公,将一切暧暧昧昧遮遮掩掩的行为,根本铲除。好事情固可昭然于社会;即不好的事,也必须直言不讳,一切都公开。这样自然一面可以解除误会;一面也渐渐地可以使人对你信得及。的确,人心都是要求光明磊落的,凡是光明磊落说出做出的事情,即便不好,人也甘心。人最不乐意于藏头露尾,半吞半吐的把戏。此道理无论在家庭之间、政府与人民之间、一切人与人之间,皆是如此。如能看透此点,本此去公开做事,自然可以行得通。自身先不使人怀疑,人家才肯相信;人相信得及,才肯舍死相助,终至万众一心。
“乐天知命”
无私意便无隔碍,任天而动,天理流行,一切祸福、荣辱、得失之来完全接受,不疑讶,不骇异,不怨不尤。那便是乐天知命了。
无反省则无领略。
人在世上生活,如无人生的反省,则其一生就活得太粗浅,太无味了。
当他在种种不同形式中生活时,如:四时、家庭、作客、作学生、当军人、一聚一散等等,都应使他反省其生活,领略其生活。
“生命的本性在于奋进向上”,梁漱溟将奋进向上的生命本性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主动性,“自觉是人心的特点。通过自觉的主动性不是别的,就是人们意志清明中的刚强志气。”二是灵活性,“不灵活不足以为人心”“灵活性就是生命不受制物而恒制胜乎物的表现。”三是计划性,“心对物的宰制能力,源于其计划性来。”
心理的调整
我们对外界尚需要调理,则对自己而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在这调理自己的上面,有什么好方法呢?我曾说过调理自己要自觉,要反省,时刻去发见自己的毛病;比如自己的毛病在于性子太急,或在于太乱太散懈,这都须自觉地去求医治。但是人每不易做到,不易自知其病,虽知病又不易去管理自家。
欲望与志气
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在这时代,有一个大的欺骗他,或耽误他,容易让他误会,或让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这样地用功,自然不得其方。也许他很卖力气,因为背后存个贪的心,不能不如此。可是他这样卖力气,却很不自然,很苦,且难以长进。虽有时也会起一个大的反动,觉得我这样是干什么?甚或会完全不干,也许勉强干。但当自己勉强自己时,读书做事均难入,无法全副精神放在事情上。甚且会自己搪塞自己。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那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仿佛他期望自己能有成就,要成功怎么个样子。这样不很好吗?无奈在这里常藏着不合适的地方,自己不知道。自己越不宽松,越不能耐,病就越大。所以前人讲学,志气欲望之辨很严,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而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张横渠先生颇反对欲望,谓民胞物与之心,时刻不能离的。自西洋风气进来,反对欲望的话没人讲,不似从前的严格;殊不知正在这些地方,是自己骗自己害自己。
我知道一般人思想之杂乱、心里之不纯净,真是很难办的事!人多半都有种种私欲私意,要这个,要那个;本来我们的心量已经十分渺小,这么一来就更危险,怕更没有力量来干我们的事业了。
然而一个人(或一伙人,或一个团体),怎能没有错误呢?没有缺漏呢?聪明而晓事的人,早晓得自己大小错误多得很,缺漏到处皆是。凡自以为我无过者,都是昏庸蠢劣之极。天下固无无过之事也。说“我无过”者,正已是从头错到底,更不消同他论什么过不过。
在人生的时间线上须臾不可放松的,就是如何对待自己。如果对于自己没有办法,对于一切事情也就没有办法。
假如此人是资质很平庸的,他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或许少;这个意思就是说他还好办。若是资质很聪颖的人,他自己有点才气,其问题就越复杂,越难办!虽然他才气有,聪明有,但怕他私欲也比旁人盛,比旁人多。大概有聪明的人,好出风头,爱面子,对声色货利等等,格外比旁人贪,格外比旁人求;这是他斩不断的病。本来他要强的心也比旁人明白,可是他为坏的心也比旁人高;如果内心不澄清,认不清楚自己,这时他心里一定有很多问题。教他去做乡村工作,也一定有很多问题;因为他不能对付自己,则终日惝恍,精神上得不到安慰;自己先不安,还有何法去做乡村工作呢!
须大家在清静无人时,自己反省,鉴察过去;把从前不对的地方,深自“忏悔”掉泪,抛开过去。不“忏悔”,不抛开,不打主意,是不行的!越是自己要强的,越应要求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