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之勤应勤在何处

(2019-06-01 15:55:48)
标签:

现象观察

分类: 工作体会
教师之勤应勤在何处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不可否认有少数教师对待工作不够敬业、不够勤奋,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片面地认为教师队伍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存在多么大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工作还非常认真、态度非常踏实。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诸如大面积厌学、负担过重、质量不高等等问题呢?我以为,其原因的根源不在教师们表面的勤奋不勤奋的问题,而是勤奋的教师勤奋到点子上了没有。
我曾写过《别让积极性迷失了方向》一文,表达了这方面的观点,但那是以说理为主的,没有可操作性,这里我想更具体地说说这个问题,希望能够给这些教师提个醒儿。
比较勤奋的教师主要有这几方面的表现:
1、勤于讲授
很多教师养成了喜欢讲的习惯,真的成了“讲师”,他们常常以“不放心”的名义,总是把自己所想到的、所担心的、所拥有的都毫不保留地讲给学生,有的还一遍不行再来一遍两遍,认为这样才不会有愧于学生。其实,这种讲授的方式,听得懂的早就烦死了,听不懂的还是听不懂,基本上是无用功。这种方式运用的越多,学生的不满情绪就越重,帮不了差生,也把成绩优秀的孩子的心情也搞坏了,效果不好是必然的。
2、勤于批改
勤批改当然是好事儿,应该提倡。这里的勤批改指的是因为练习的不科学,让教师把很多时间用于大量的批改上,出现了低效劳动。有些教师在处理练习上缺少思考和研究,既苦了学生,也累了老师。有的因为课堂上教师把时间占用完了,练的时间主要在课外;有的完全依靠资料,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设计,既不把握容量,也不控制难度,导致一些重复的、机械的练习;有的是为了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而布置练习。等等,这样一来,在学生课业负担增加的同时教师的批改量也增加了,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勤于考试
在教学过程中,勤反馈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是,勤反馈不等于勤考试。教学反馈的方式多种多样,及时、精准的反馈最为有效。课堂观察和互动应成为经常性的反馈方式,课堂独立练习或当堂检测更为具体、真实,应成为教学实施的常规环节。现实中,我们有的教师却忽视了这样及时有效的反馈,而热衷于整节课的考试,试图用考试的办法获得反馈信息,或达到督促激励学生的目的。其实,用整节课整节课的考试方式效果是比较差的,只能作为阶段性学习检查之用,如果太频繁了,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还会让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而当堂的反馈评价,更具激励性、针对性和压力感。
4、勤于加班
有的教师时常把督促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寄托在延长学习时间上面,拖堂是最常见的问题,还有课外加班的,甚至组织学生补课的,他们总认为只要学生学的时间足够了,成绩就一定会好起来的,时间加汗水就成了他们的法宝。还有的教师不善于在班集体建设、习惯养成、激发动力、形成良好学风上动脑筋、下功夫,不在课内组织帮扶和个别辅导上想办法、抓落实,常常会因为班级整体没有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氛围,不得不在课外找时间加班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搞得自己焦头烂额、疲惫不堪。
客观地讲,能够有这样表现的教师,他们勤奋努力的精神值得鼓励,他们扎实负责的态度值得肯定。因为勤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都是从勤奋进取中获得的,没有捷径可走。但是,前面列举的那些勤的方式,既苦了自己,也苦了学生,效率低下,需要改进。而这种改进,又不是想改就能改的,它需要教师长期的学习、思考、尝试和完善才能逐步实现。所以,教师勤奋、敬业的态度和精神也要用到点子上,才会有我们期望的效果,用偏了可能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问题。那么,教师的勤应该着力于哪几个方面呢?我以为,在保持勤奋的态度做好教学各环节的工作之外,至少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给自己的勤奋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首先,要勤于学习。教育者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要在实践中学习,要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向学生学习。要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要学他人的经验、学最新的成果,等等。
其次,要勤于思考。学生是变化的,教材是变化的,课堂是动态的,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如何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思考和反思会使每一天的工作更理性、更科学、更有质量。
第三,要勤于尝试。有了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就应大胆尝试,绝不因循守旧。有了好的想法,就行动起来,如果没有行动,再好的想法都没有实际意义,很难让自己面临的问题得到突破,也很难让自己拥有不一样的风格。
第四,要勤于笔耕。每次反思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拿起笔将教学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点滴的体会都是教育智慧的积累,它会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慢慢地轻松愉快起来的。
如果我们真的在这四个方面勤奋了,形成习惯了,那么我们就不会陷入到繁琐低效的劳作之中了,就可以从那种“怎么努力也教不好”的状态中走出来,不仅可以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思考、写作,还可以让自己因为工作上的顺畅、高效而变得快乐、幸福!所以,勤奋不是问题,问题是要勤奋到点子上,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